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又是幼儿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常常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土资源,开阔幼儿的眼界,促进幼儿的发展。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用本土资源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因为本土资源来源于幼儿所生存的环境,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幼儿所乐意接受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本土化教育,更能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一、贴近生活,激发创作兴趣
手工活动是根据孩子们学习的需要而设订的,所以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手工活动,因为在手工活动中,幼儿都能找到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当然,在手工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关键,如果我们总是以“老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失去新鲜感的。如果我们在手工活动中时常更换一些本土材料,如本土苗族服饰刺绣,那一定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更让幼儿感到新鲜和好奇。
从幼儿最贴近的生活出发,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容易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并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激发灵感、发挥想像、创造作品,激发幼儿想学、愿意学的兴趣。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兴趣指向。“兴”和“趣”都是一种愉悦的积极情绪,有了这种情绪的伴随,幼儿对学习就由乐学到爱学。这一点,我们每一位从事一线工作的幼儿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园地处山区,是苗族彝族的聚集地。如果把本土苗族服饰刺绣带入幼儿园的手工活动中,既可以了解本土的苗族文化,又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本土苗族服饰刺绣是我园幼儿所熟悉的东西,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苗族服饰刺绣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我们山区幼儿的喜爱。
二、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在手工活动中
我們将本土的苗族服饰刺绣融入手工活动中,让幼儿们观察本土苗族服饰刺绣的特点,带领幼儿们一起制作苗族娃娃。苗族服饰刺绣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黄、蓝绿。先教孩子们用扇形纸折出苗族的百褶裙,再引导幼儿观察苗族服饰刺绣的颜色,让幼儿选择鲜艳的颜色随意搭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土苗族头饰较为复杂,头饰上挂了很多小珠串。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将小珠子串起来,挂在已经涂好色的长方形软壳纸上,将软壳纸围成个圈,在衔接处用胶水粘起来,简单的苗族头饰就做成了。最后用乒乓球做苗族娃娃的头,在乒乓球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将裙子、头饰给娃娃“穿上”,一个漂亮、可爱的苗族娃娃就做好了。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们折纸,制作出简单的苗族服饰;教幼儿们制作苗族的鞋垫……起初遇到了很多困难,每次活动都可以听到幼儿大声向老师求助,还有许多孩子不愿意动手,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于是,老师就不厌其烦的一次次讲解,手把手耐心地教授,在老师和幼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幼儿渐渐掌握了折叠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掌握折叠方法,学会看折纸示意图,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我们接下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把学到的色彩知识用到装饰自己折叠好的头饰和衣服上,作品从起初的杂乱无章到后期的有模有样,幼儿们体会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我创设多种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知识,着重对他们创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感到在山区幼儿园运用本土资源开展的活动中渗透创作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幼儿的探索和认知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在手工活动中的意义
苗族服饰刺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记载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迁徙与搬移、战争以及人类和万物,因此,它是历史的“活化石”。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到大班幼儿手工活动中对本文苗族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土苗族服饰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生产,从村民口中得知苗绣服装,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花工很大,制作时间长,价格也将提高到每套一万元至两万元。但是由于高科技步伐的加快,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工期长,已不能满足时尚的现代人生活需求。尤其是机绣的引入,让传统习俗、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受到极大的冲击。打工潮的兴起和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年轻的苗女,除极少数继续升学读书外,绝大多数都被卷入了打工潮,常年在外生活,她们乐于赶时尚,眷恋城市,价值、婚姻、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不愿去学细絮繁难、费时少益的苗绣,引起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严重断档,自然苗族刺绣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所以,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大班幼儿手工活动中尤为重要,不仅使幼儿能够对手工感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幼儿接受手工,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起创造力。还能让幼儿从小了解本土苗族文化、热爱本土苗族文化,对本土苗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贴近生活,激发创作兴趣
手工活动是根据孩子们学习的需要而设订的,所以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手工活动,因为在手工活动中,幼儿都能找到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当然,在手工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关键,如果我们总是以“老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失去新鲜感的。如果我们在手工活动中时常更换一些本土材料,如本土苗族服饰刺绣,那一定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更让幼儿感到新鲜和好奇。
从幼儿最贴近的生活出发,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材料,容易让幼儿产生亲切感,并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激发灵感、发挥想像、创造作品,激发幼儿想学、愿意学的兴趣。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事物的兴趣指向。“兴”和“趣”都是一种愉悦的积极情绪,有了这种情绪的伴随,幼儿对学习就由乐学到爱学。这一点,我们每一位从事一线工作的幼儿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园地处山区,是苗族彝族的聚集地。如果把本土苗族服饰刺绣带入幼儿园的手工活动中,既可以了解本土的苗族文化,又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本土苗族服饰刺绣是我园幼儿所熟悉的东西,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苗族服饰刺绣的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我们山区幼儿的喜爱。
二、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在手工活动中
我們将本土的苗族服饰刺绣融入手工活动中,让幼儿们观察本土苗族服饰刺绣的特点,带领幼儿们一起制作苗族娃娃。苗族服饰刺绣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黄、蓝绿。先教孩子们用扇形纸折出苗族的百褶裙,再引导幼儿观察苗族服饰刺绣的颜色,让幼儿选择鲜艳的颜色随意搭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土苗族头饰较为复杂,头饰上挂了很多小珠串。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将小珠子串起来,挂在已经涂好色的长方形软壳纸上,将软壳纸围成个圈,在衔接处用胶水粘起来,简单的苗族头饰就做成了。最后用乒乓球做苗族娃娃的头,在乒乓球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将裙子、头饰给娃娃“穿上”,一个漂亮、可爱的苗族娃娃就做好了。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们折纸,制作出简单的苗族服饰;教幼儿们制作苗族的鞋垫……起初遇到了很多困难,每次活动都可以听到幼儿大声向老师求助,还有许多孩子不愿意动手,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于是,老师就不厌其烦的一次次讲解,手把手耐心地教授,在老师和幼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幼儿渐渐掌握了折叠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掌握折叠方法,学会看折纸示意图,有了很大的成就感。我们接下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把学到的色彩知识用到装饰自己折叠好的头饰和衣服上,作品从起初的杂乱无章到后期的有模有样,幼儿们体会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我创设多种机会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发现新知识,着重对他们创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感到在山区幼儿园运用本土资源开展的活动中渗透创作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幼儿的探索和认知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在手工活动中的意义
苗族服饰刺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记载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迁徙与搬移、战争以及人类和万物,因此,它是历史的“活化石”。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到大班幼儿手工活动中对本文苗族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土苗族服饰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生产,从村民口中得知苗绣服装,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花工很大,制作时间长,价格也将提高到每套一万元至两万元。但是由于高科技步伐的加快,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工期长,已不能满足时尚的现代人生活需求。尤其是机绣的引入,让传统习俗、传统村落、传统技艺等受到极大的冲击。打工潮的兴起和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年轻的苗女,除极少数继续升学读书外,绝大多数都被卷入了打工潮,常年在外生活,她们乐于赶时尚,眷恋城市,价值、婚姻、审美观都发生了变化。不愿去学细絮繁难、费时少益的苗绣,引起传统文化传承出现严重断档,自然苗族刺绣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濒危。所以,将本土苗族服饰刺绣融入大班幼儿手工活动中尤为重要,不仅使幼儿能够对手工感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幼儿接受手工,从而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起创造力。还能让幼儿从小了解本土苗族文化、热爱本土苗族文化,对本土苗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