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说“风走高原”,是说千古的风,千古如斯地掠过我们的渭北高原和陕北高原。而且,我相信,我们是越走越高了,从咸阳走到延安,再走到榆林。我说“风走高原”的“风”字,还有一层暗喻。我们用了七天时间,几乎跑遍了陕西境内的秦直道,七天六个县,差不多一天一个县,也算是“疯跑”了。这是我们参加陕西作家采风团第二届抒写西部文艺采风活动的秦直道采风。因为跑得太快,思绪也就有些零乱,于是只能以“拾零”以记之。
秦始皇
我们的话题要从那个死了2 000多年的暴君说起。
这个暴君从来不能让我们漠视他曾存在过,因为他是那么伟大,伟大到即使他死后这么久远,我们的民族还必然和必须享受着他的几样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一位可以作我导师的电影导演这样对我说,秦始皇的伟大在于他晚年的时候悟出了生与死,他站在这两界之间,同时做了一件关于生的事情和一件关于死的事情。关于生,他派出徐富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去找长生不死药,这些人漂到了一个小岛上,结果就诞生了一个叫日本的民族。关于死,当他终于明白了人是必死无疑之后,就耗资耗时为自己修建陵寝。历史证明,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寝宫”。这就是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位暴君的伟大还不止于此。
他为我们留下了两个最伟大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和秦直道。
万里长城的伟大不去说它,只说它从军事意义上而言是防御工程,为了对付那些骑着马来打我们的游牧民族。这在冷兵器时代非常管用。秦直道不然,秦直道的意义不是守而是攻。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是修在公元前200多年的一条用于军事目的的“高速公路”,全长700多公里,从陕西境内的淳化直抵内蒙古包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而在秦始皇之后,过了2 200年左右,在欧洲,一个叫德意志的民族也出现了一个暴君式的人物,希特勒为了把他的军队快速地运往欧洲战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修建了现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他的机械化部队得以从这条公路上出发,对其他国家发动“闪电式”的进攻。
秦始皇和希特勒,一个古代暴君和一个现代暴君,都给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一条高速公路,而且也都是用于军事目的。战争与文明,竟然像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战争毁灭文明,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文明。没有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不会去修秦直道;没有侵略的野心,希特勒也不会去修高速公路。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和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起因都是战争的需要。这是我们关于文明问题最感困惑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希特勒出于战争和侵略目的而修的现代高速公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也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离不开高速公路。但秦直道却没有改变和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老实说,如果不是《史记》中对此有着十分简略的记载,我们甚至会完全不知道曾有这样一条伟大的道路的存在。
勾弋夫人
我们站在秦直道的起点。
秦直道的起点在汉甘泉宫遗址附近,今淳化县凉武帝村。似火的骄阳下,我们站在如今已经变成一条深沟的秦直道起点,脑海里却怎么也拂不去刚刚听到的那个悲惨故事。汉武帝骟了司马迁因《史记》的传世而尽人皆知,但汉武帝赐死勾弋夫人的事只是在我们探寻秦直道时才听人讲起。据说,这个年仅20多岁的女子所犯下的“死罪”,只是由于她生下了一个未来的皇帝——汉昭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他的社稷将来不至于落入母后擅权的厄运,在他认为他将不久于人世的垂暮之年,在甘泉宫,令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去死,死后,又将这个为他生了儿子的不幸女人厚葬在了甘泉宫附近。这毫无道理。但却是以“社稷”的名义而进行的杀害。秦直道按说本来与此无关,因为修秦直道在先,杀勾弋夫人在后,两件事原本也风马牛不相及。
问题就在甘泉宫为什么要建在秦直道起点这地方?
说是甘泉宫是汉家天子避暑的宫殿,类似于清朝皇帝的承德避暑山庄,有道理但不完全。西安附近可避暑的地方非常之多,却为什么要跑到离西安又远而交通又不算便利的淳化?答案应当只有一个:秦直道这时候还在使用。匈奴未灭,还在屡犯边关。汉家天子这是把他的指挥所尽量靠近前线,就近指挥汉家军队与匈奴作战。而那时又没有电话,来回传递消息是靠骑马,前方有了紧急情况,消息可由沿着秦直道策马疾驰的兵卒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大本营。
由此我断定,甘泉宫是一个因战争的缘故而修建的宫殿。据我所知,这恐怕也是人类历史上惟一一座和战争关系最密切的宫殿。没有史料可以佐证,但我还可以大胆假设,杀勾弋夫人的时候,也许就是一场和匈奴的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汉武帝带着他宠爱的妃子到了前方指挥所,战争间隙考虑到他的身后事,最后按照社稷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杀了他喜爱的女人。
太子扶苏
和秦直道有关的故事据说还有许多。
昭君出塞,据说走的也是秦直道。这似乎有点牵强,因为方向不对。张骞出使西域,说有文字记载,汉武帝是从甘泉宫送走的张骞。倘若确有文字记载,那么张骞就既和甘泉宫有关,也和秦直道有关了。说秦始皇死后,其尸骨是从秦直道运往了秦都城。这有文字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秦直道修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而他驾崩于三十七年,也就是说,在这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建成后仅一两年,修建它的始皇帝不是竖着从这条道上回到他的京城,而是横着被抬进了咸阳城。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次享受他的直道了。
和秦直道有关的故事还有太子扶苏之死。
现在在旬邑县的石门关附近,有扶苏墓和扶苏庙。据这里的老百姓说,扶苏是死在了这里,死后又变成了这里的山神。石门山地势极为险要,两座山峰夹峙着一条幽深的狭谷,是进入咸阳的必经之路和咽喉,军事意义极其重要。关的一座山峰上,突兀着一道大石门。关于这石门的来历,当地百姓说,那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石门山一带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变成了山神的扶苏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就上天去为他管辖下的子民求来了一个石磨盘。这石磨盘会自动转动,只要它一转,黄灿灿的小米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米里的小石块,就是小金子。百姓从此变得丰衣足食。但好日子不长,石门山小村庄的秘密被一个奸商知道了,而他尤其看上的就是米里的小金子。奸商决定盗走石磨,扶苏一怒之下,在通往山口的地方一夜之间筑起了一道石门。那个神奇的石磨盘也同时被封死在了里面。从此,这里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和从前一样的苦日子。
扶苏为什么会死在这里?
人们说,这和一个宫廷阴谋有关。
赵高让太子扶苏和他弟弟胡亥同时出发回咸阳,约定先到咸阳者为王。于是扶苏从前线沿秦直道疾驰而返,没想到刚走到石门关这里,咸阳的钟声响了。这是胡亥继位的钟声,这钟声同时也宣布了扶苏的死期。说心里话,我不大相信这个传说。关于扶苏的死,本来并无多少秘密可言。《史记》中记载,扶苏被派往前线戍边,秦始皇突然暴死后,由赵高和李斯密谋伪造了假诏书,赐死太子,大将蒙恬也自刎而死。如今的榆林绥德县城里有扶苏和蒙恬墓,而这里正是古代的边关。扶苏和蒙恬死在边关,死在绥德,应该更为可信。旬邑人让冤死的太子变成了山神来保佑和帮助他们,则更多地反映了民心民意以及人民对这位太子的同情和怀念。
扶苏却不可能不和秦直道有关。他上前线和返回京城,大概来来回回没少走过这条道。石门关,是他和蒙恬的必经之地。后来考古学家在石门关的南峰发现了一处宫殿遗址,从地下遗存和史料记载,人们判断石门关南峰是一处秦代行宫,汉代也仍然在使用的皇家住所。并且,秦始皇死后遗体也是从石门关的秦直道踏上了回咸阳的路,当时,迎送秦始皇灵柩的庞大队伍就是在石门关的皇家宫殿稍加修整后浩浩荡荡、哀乐低回地回到了咸阳城中……
金戈铁马
从旬邑县石门关到黄陵县厚畛子,至今有着长达100公里的秦直道原始遗迹。
这条道路,历经2 200多年的风雨,仍旧蜿蜒伸展在黄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应当算是相当令人吃惊了。我们踏上这条路,穿越遥远的时空,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秦代将军汉家兵,车辚辚,马啸啸,旌旗漫卷,黄尘蔽日,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观的战争景象。虽然道路上如今已是荒草离离,肯定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宽阔,一部分路面也被开垦做了农田,但车走人行,路面却依旧保存完好。这其中的缘故,又是什么?
讲解的人告诉我们说,这本身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个奇迹。因为这段百公里长的秦直道,穿越的是一条原始森林,森林遮蔽着古道,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掩蔽作用。此外,这里又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因此没有遭到人为的毁坏。另外,直道夯土坚实,很难在上面生长东西,这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总之,天时,地利,种种原因,让我们至今仍然能够拥有这样一条2 000多年前的运兵大道。我们应当为此而感谢苍天!
车路梁
富县有一条路叫“车路梁”。
车路梁就是秦直道在富县境内的一段,也就是从旬邑县石门关到黄陵县厚畛子长达100公里的秦直道原始遗迹中的一段。这是如今保存下来的秦直道中最为宽阔也最完整的一段路。这条路最宽处达47米,最窄处也有十几米。它可以并排行使七辆大卡车,也就是说,它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七股车行道。这么宽的路面,可堪与今天最宽的城市道路相媲美,恐怕也算是世界上最宽的一条古代高速公路。车路梁的具体位置在富县张家湾镇杨家湾村。叫“车路”,是说当地人认为它宽,不是人走的道,而是车行的道。这条路又修在高高的峁梁上,所以又叫它“车路梁”。
应当说,这个名字已经相当贴切地说出了秦直道的特点。
它宽,按照兵马俑里出土的秦铜车马,并排行使十几辆当时的“战车”恐怕不成问题。这些从秦直道上紧急奔赴前线的铜车马,也就相当于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也足以让秦汉军队对前来进犯的匈奴军队发起“闪电式”进攻。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高”。这也符合《史记》里的记载。《史记》说秦直道是“堑山堙谷,直通之”。堑山堙谷,是说把山削平,把谷填平,而修成的一条直通大道。
这也是说,秦直道是修在了山谷和山巅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高的高速公路。
一条人类的“巅峰大道”。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秦直道既成于此也毁于此。
我问我们同行的王观胜先生——他写过秦直道的专题片,应当是秦直道的专家,我说,为什么要把路修得这么高,整个700多公里长的路全都修在了山峰和山梁上?观胜先生回答说,那是因为必须占领制高点。
同样是出自军事目的。这我们也就能够想明白了,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制高点”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让一支军队行进在峡谷中,匈奴突然袭击,这支军队肯定处于不利的境地。而那时候又没有飞机,因此不需要“防空”,把路修在制高点上,从运送兵力上来说反倒是最为安全的。
我又问,可这条路又为什么后来会废弃了呢?
回答很简单:没有战争的需要了。
秦代和汉代的时候,匈奴的威胁尚在,秦直道也就有着存在的必要。在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后,双方的战事少了,秦直道渐渐有了另外一个功能,这就是双方的贸易往来。唐代和宋代的时候,这条路也还在使用,只是其重要作用已远不及秦汉。秦直道的彻底废弃和荒芜,大约是元代时期。蒙古族的铁骑彻底打跑了匈奴,没有了匈奴,也就没有了战争的需要。而作为交通用途,秦直道要翻山越岭,又失去了交通便利的优势。走川道和走平路,肯定更为方便,于是久而久之,秦直道淡出了历史,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希特勒的高速公路因其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和它的实用性而保留了下来。秦始皇的高速公路因单一的战争用途和匈奴的消失而失去了其实用性终至被废弃。这就是两条路的不同命运。
秦始皇
我们的话题要从那个死了2 000多年的暴君说起。
这个暴君从来不能让我们漠视他曾存在过,因为他是那么伟大,伟大到即使他死后这么久远,我们的民族还必然和必须享受着他的几样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一位可以作我导师的电影导演这样对我说,秦始皇的伟大在于他晚年的时候悟出了生与死,他站在这两界之间,同时做了一件关于生的事情和一件关于死的事情。关于生,他派出徐富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去找长生不死药,这些人漂到了一个小岛上,结果就诞生了一个叫日本的民族。关于死,当他终于明白了人是必死无疑之后,就耗资耗时为自己修建陵寝。历史证明,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寝宫”。这就是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位暴君的伟大还不止于此。
他为我们留下了两个最伟大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和秦直道。
万里长城的伟大不去说它,只说它从军事意义上而言是防御工程,为了对付那些骑着马来打我们的游牧民族。这在冷兵器时代非常管用。秦直道不然,秦直道的意义不是守而是攻。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是修在公元前200多年的一条用于军事目的的“高速公路”,全长700多公里,从陕西境内的淳化直抵内蒙古包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而在秦始皇之后,过了2 200年左右,在欧洲,一个叫德意志的民族也出现了一个暴君式的人物,希特勒为了把他的军队快速地运往欧洲战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修建了现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他的机械化部队得以从这条公路上出发,对其他国家发动“闪电式”的进攻。
秦始皇和希特勒,一个古代暴君和一个现代暴君,都给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一条高速公路,而且也都是用于军事目的。战争与文明,竟然像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战争毁灭文明,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文明。没有匈奴的威胁,秦始皇不会去修秦直道;没有侵略的野心,希特勒也不会去修高速公路。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和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起因都是战争的需要。这是我们关于文明问题最感困惑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希特勒出于战争和侵略目的而修的现代高速公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也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离不开高速公路。但秦直道却没有改变和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老实说,如果不是《史记》中对此有着十分简略的记载,我们甚至会完全不知道曾有这样一条伟大的道路的存在。
勾弋夫人
我们站在秦直道的起点。
秦直道的起点在汉甘泉宫遗址附近,今淳化县凉武帝村。似火的骄阳下,我们站在如今已经变成一条深沟的秦直道起点,脑海里却怎么也拂不去刚刚听到的那个悲惨故事。汉武帝骟了司马迁因《史记》的传世而尽人皆知,但汉武帝赐死勾弋夫人的事只是在我们探寻秦直道时才听人讲起。据说,这个年仅20多岁的女子所犯下的“死罪”,只是由于她生下了一个未来的皇帝——汉昭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他的社稷将来不至于落入母后擅权的厄运,在他认为他将不久于人世的垂暮之年,在甘泉宫,令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去死,死后,又将这个为他生了儿子的不幸女人厚葬在了甘泉宫附近。这毫无道理。但却是以“社稷”的名义而进行的杀害。秦直道按说本来与此无关,因为修秦直道在先,杀勾弋夫人在后,两件事原本也风马牛不相及。
问题就在甘泉宫为什么要建在秦直道起点这地方?
说是甘泉宫是汉家天子避暑的宫殿,类似于清朝皇帝的承德避暑山庄,有道理但不完全。西安附近可避暑的地方非常之多,却为什么要跑到离西安又远而交通又不算便利的淳化?答案应当只有一个:秦直道这时候还在使用。匈奴未灭,还在屡犯边关。汉家天子这是把他的指挥所尽量靠近前线,就近指挥汉家军队与匈奴作战。而那时又没有电话,来回传递消息是靠骑马,前方有了紧急情况,消息可由沿着秦直道策马疾驰的兵卒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大本营。
由此我断定,甘泉宫是一个因战争的缘故而修建的宫殿。据我所知,这恐怕也是人类历史上惟一一座和战争关系最密切的宫殿。没有史料可以佐证,但我还可以大胆假设,杀勾弋夫人的时候,也许就是一场和匈奴的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汉武帝带着他宠爱的妃子到了前方指挥所,战争间隙考虑到他的身后事,最后按照社稷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杀了他喜爱的女人。
太子扶苏
和秦直道有关的故事据说还有许多。
昭君出塞,据说走的也是秦直道。这似乎有点牵强,因为方向不对。张骞出使西域,说有文字记载,汉武帝是从甘泉宫送走的张骞。倘若确有文字记载,那么张骞就既和甘泉宫有关,也和秦直道有关了。说秦始皇死后,其尸骨是从秦直道运往了秦都城。这有文字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秦直道修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而他驾崩于三十七年,也就是说,在这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建成后仅一两年,修建它的始皇帝不是竖着从这条道上回到他的京城,而是横着被抬进了咸阳城。这已经是他最后一次享受他的直道了。
和秦直道有关的故事还有太子扶苏之死。
现在在旬邑县的石门关附近,有扶苏墓和扶苏庙。据这里的老百姓说,扶苏是死在了这里,死后又变成了这里的山神。石门山地势极为险要,两座山峰夹峙着一条幽深的狭谷,是进入咸阳的必经之路和咽喉,军事意义极其重要。关的一座山峰上,突兀着一道大石门。关于这石门的来历,当地百姓说,那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石门山一带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变成了山神的扶苏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就上天去为他管辖下的子民求来了一个石磨盘。这石磨盘会自动转动,只要它一转,黄灿灿的小米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米里的小石块,就是小金子。百姓从此变得丰衣足食。但好日子不长,石门山小村庄的秘密被一个奸商知道了,而他尤其看上的就是米里的小金子。奸商决定盗走石磨,扶苏一怒之下,在通往山口的地方一夜之间筑起了一道石门。那个神奇的石磨盘也同时被封死在了里面。从此,这里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和从前一样的苦日子。
扶苏为什么会死在这里?
人们说,这和一个宫廷阴谋有关。
赵高让太子扶苏和他弟弟胡亥同时出发回咸阳,约定先到咸阳者为王。于是扶苏从前线沿秦直道疾驰而返,没想到刚走到石门关这里,咸阳的钟声响了。这是胡亥继位的钟声,这钟声同时也宣布了扶苏的死期。说心里话,我不大相信这个传说。关于扶苏的死,本来并无多少秘密可言。《史记》中记载,扶苏被派往前线戍边,秦始皇突然暴死后,由赵高和李斯密谋伪造了假诏书,赐死太子,大将蒙恬也自刎而死。如今的榆林绥德县城里有扶苏和蒙恬墓,而这里正是古代的边关。扶苏和蒙恬死在边关,死在绥德,应该更为可信。旬邑人让冤死的太子变成了山神来保佑和帮助他们,则更多地反映了民心民意以及人民对这位太子的同情和怀念。
扶苏却不可能不和秦直道有关。他上前线和返回京城,大概来来回回没少走过这条道。石门关,是他和蒙恬的必经之地。后来考古学家在石门关的南峰发现了一处宫殿遗址,从地下遗存和史料记载,人们判断石门关南峰是一处秦代行宫,汉代也仍然在使用的皇家住所。并且,秦始皇死后遗体也是从石门关的秦直道踏上了回咸阳的路,当时,迎送秦始皇灵柩的庞大队伍就是在石门关的皇家宫殿稍加修整后浩浩荡荡、哀乐低回地回到了咸阳城中……
金戈铁马
从旬邑县石门关到黄陵县厚畛子,至今有着长达100公里的秦直道原始遗迹。
这条道路,历经2 200多年的风雨,仍旧蜿蜒伸展在黄土高原的崇山峻岭之中,应当算是相当令人吃惊了。我们踏上这条路,穿越遥远的时空,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秦代将军汉家兵,车辚辚,马啸啸,旌旗漫卷,黄尘蔽日,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观的战争景象。虽然道路上如今已是荒草离离,肯定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宽阔,一部分路面也被开垦做了农田,但车走人行,路面却依旧保存完好。这其中的缘故,又是什么?
讲解的人告诉我们说,这本身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个奇迹。因为这段百公里长的秦直道,穿越的是一条原始森林,森林遮蔽着古道,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掩蔽作用。此外,这里又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因此没有遭到人为的毁坏。另外,直道夯土坚实,很难在上面生长东西,这又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总之,天时,地利,种种原因,让我们至今仍然能够拥有这样一条2 000多年前的运兵大道。我们应当为此而感谢苍天!
车路梁
富县有一条路叫“车路梁”。
车路梁就是秦直道在富县境内的一段,也就是从旬邑县石门关到黄陵县厚畛子长达100公里的秦直道原始遗迹中的一段。这是如今保存下来的秦直道中最为宽阔也最完整的一段路。这条路最宽处达47米,最窄处也有十几米。它可以并排行使七辆大卡车,也就是说,它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七股车行道。这么宽的路面,可堪与今天最宽的城市道路相媲美,恐怕也算是世界上最宽的一条古代高速公路。车路梁的具体位置在富县张家湾镇杨家湾村。叫“车路”,是说当地人认为它宽,不是人走的道,而是车行的道。这条路又修在高高的峁梁上,所以又叫它“车路梁”。
应当说,这个名字已经相当贴切地说出了秦直道的特点。
它宽,按照兵马俑里出土的秦铜车马,并排行使十几辆当时的“战车”恐怕不成问题。这些从秦直道上紧急奔赴前线的铜车马,也就相当于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也足以让秦汉军队对前来进犯的匈奴军队发起“闪电式”进攻。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高”。这也符合《史记》里的记载。《史记》说秦直道是“堑山堙谷,直通之”。堑山堙谷,是说把山削平,把谷填平,而修成的一条直通大道。
这也是说,秦直道是修在了山谷和山巅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和最高的高速公路。
一条人类的“巅峰大道”。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秦直道既成于此也毁于此。
我问我们同行的王观胜先生——他写过秦直道的专题片,应当是秦直道的专家,我说,为什么要把路修得这么高,整个700多公里长的路全都修在了山峰和山梁上?观胜先生回答说,那是因为必须占领制高点。
同样是出自军事目的。这我们也就能够想明白了,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制高点”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让一支军队行进在峡谷中,匈奴突然袭击,这支军队肯定处于不利的境地。而那时候又没有飞机,因此不需要“防空”,把路修在制高点上,从运送兵力上来说反倒是最为安全的。
我又问,可这条路又为什么后来会废弃了呢?
回答很简单:没有战争的需要了。
秦代和汉代的时候,匈奴的威胁尚在,秦直道也就有着存在的必要。在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后,双方的战事少了,秦直道渐渐有了另外一个功能,这就是双方的贸易往来。唐代和宋代的时候,这条路也还在使用,只是其重要作用已远不及秦汉。秦直道的彻底废弃和荒芜,大约是元代时期。蒙古族的铁骑彻底打跑了匈奴,没有了匈奴,也就没有了战争的需要。而作为交通用途,秦直道要翻山越岭,又失去了交通便利的优势。走川道和走平路,肯定更为方便,于是久而久之,秦直道淡出了历史,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希特勒的高速公路因其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和它的实用性而保留了下来。秦始皇的高速公路因单一的战争用途和匈奴的消失而失去了其实用性终至被废弃。这就是两条路的不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