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鹤壁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防病治虫、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河南鹤壁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37-01
玉米一直以来都是鹤壁市粮食生产的主导产业之一,为该市的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优质良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为重点的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播种
1.1 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竖叶、耐密、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如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繁育的浚单20、浚单22、浚单26,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繁育的郑单958。做好种子精选,实行大、小粒种子分别播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玉米苗整齐度。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包衣率要达到100%。
1.2 抢时早播
麦垄套种地块,推行半机械套种耧套种技术,套种时间为麦收前4~5 d;直播地块,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抢时播种,力争在6月10日前播种结束。
1.3 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机播用种37.5~45.0 kg/hm2,人工点播30.0~37.5 kg/hm2,以保证足够的出苗数。播种深度以4~5 cm为宜,要做到播种深浅均匀。
2 合理密植及配方施肥
2.1 合理密植
出苗后立即查苗,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以备及早补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去除弱苗、病苗、虫苗,每兜只留壮苗1株。种植密度应达到6.00万~6.75万株/hm2。
2.2 配方施肥
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比例科学合理施肥[1]。按照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纯N 2.5 kg、P2O5 1.2 kg、K2O 2.0 kg的原则,一般施尿素600 kg/hm2、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缺锌地块可增施硫酸锌15 kg/hm2。
尤其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时期的施肥:苗前肥,于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结合浇水顺行撒施尿素75 kg/hm2,以培育壮苗;苗期追肥,在玉米拔节期沿幼苗一侧开沟条施尿素150 kg/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锌肥15 kg/hm2;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尿素375 kg/hm2。
3 科学灌溉
3.1 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墒情不足时,浇小水[2-3]。
3.2 大喇叭口水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3.3 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4]。
3.4 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此期应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一旦遇涝要注意排水[5]。
4 防病治虫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的使用技术。如遇大斑病、小斑病,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用萎锈灵500倍液,玉米10~13叶时用20%粉锈宁乳油3 000倍液防治;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1 000~1 500倍液防治;玉米三叶期前趁地面湿润时,用40%乙莠水剂2 250 mL/hm2或4%玉农乐悬浮剂1 200 mL/hm2,对水60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杂草危害;苗期,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和蓟马;大喇叭口期,用1%辛硫磷或3%广灭丹颗粒剂15~30 kg/hm2,加5倍细土混匀撒入喇叭口,防治玉米螟兼治蚜虫。
5 收获
收获过早或偏晚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适时收获。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色层出现,乳线消失,玉米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是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期。
6 参考文献
[1] 黄绍文,孙桂芳,金继运,等.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25-230.
[2] 沈寅龙,陈华,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2013(7):18-19.
[3] 王文娟,胡占菊,姬社林,等.玉米简化栽培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3(10):15-16.
[4] 李志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8.
[5] 鮑继友.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J].玉米科学,1993,1(3):23-25.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河南鹤壁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37-01
玉米一直以来都是鹤壁市粮食生产的主导产业之一,为该市的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优质良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为重点的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播种
1.1 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
选择竖叶、耐密、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如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繁育的浚单20、浚单22、浚单26,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繁育的郑单958。做好种子精选,实行大、小粒种子分别播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玉米苗整齐度。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玉米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包衣率要达到100%。
1.2 抢时早播
麦垄套种地块,推行半机械套种耧套种技术,套种时间为麦收前4~5 d;直播地块,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抢时播种,力争在6月10日前播种结束。
1.3 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机播用种37.5~45.0 kg/hm2,人工点播30.0~37.5 kg/hm2,以保证足够的出苗数。播种深度以4~5 cm为宜,要做到播种深浅均匀。
2 合理密植及配方施肥
2.1 合理密植
出苗后立即查苗,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以备及早补苗,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去除弱苗、病苗、虫苗,每兜只留壮苗1株。种植密度应达到6.00万~6.75万株/hm2。
2.2 配方施肥
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比例科学合理施肥[1]。按照每生产100 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纯N 2.5 kg、P2O5 1.2 kg、K2O 2.0 kg的原则,一般施尿素600 kg/hm2、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缺锌地块可增施硫酸锌15 kg/hm2。
尤其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时期的施肥:苗前肥,于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结合浇水顺行撒施尿素75 kg/hm2,以培育壮苗;苗期追肥,在玉米拔节期沿幼苗一侧开沟条施尿素150 kg/hm2、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锌肥15 kg/hm2;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叶龄指数55%~60%,第11~12片叶展开),追施尿素375 kg/hm2。
3 科学灌溉
3.1 拔节水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墒情不足时,浇小水[2-3]。
3.2 大喇叭口水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此期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育,遭遇“卡脖旱”。
3.3 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应立即浇水。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4]。
3.4 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低于70%就要灌水。此期应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一旦遇涝要注意排水[5]。
4 防病治虫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的使用技术。如遇大斑病、小斑病,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用萎锈灵500倍液,玉米10~13叶时用20%粉锈宁乳油3 000倍液防治;锈病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1 000~1 500倍液防治;玉米三叶期前趁地面湿润时,用40%乙莠水剂2 250 mL/hm2或4%玉农乐悬浮剂1 200 mL/hm2,对水600 kg/h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杂草危害;苗期,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喷雾防治粘虫和蓟马;大喇叭口期,用1%辛硫磷或3%广灭丹颗粒剂15~30 kg/hm2,加5倍细土混匀撒入喇叭口,防治玉米螟兼治蚜虫。
5 收获
收获过早或偏晚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适时收获。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色层出现,乳线消失,玉米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是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期。
6 参考文献
[1] 黄绍文,孙桂芳,金继运,等.氮、磷和钾营养对优质玉米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25-230.
[2] 沈寅龙,陈华,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2013(7):18-19.
[3] 王文娟,胡占菊,姬社林,等.玉米简化栽培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3(10):15-16.
[4] 李志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8.
[5] 鮑继友.夏玉米最佳收获期试验研究[J].玉米科学,1993,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