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何道刚,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智能手机的普及正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低头族”越来越多,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人际交往越来越呈现网络线上交往的形态,然而LBS的应用,让线上交往转换到线下交往变成可能。本文从移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人际传播的变革历程,分析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人际交往的特征,进而尝试分析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社交媒体;人际交往;社会生活
一、人际交往的变革历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市民社会的成立和发展之际,使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交往”(Verkerhr)从论述中不难看出,交往时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信息交流最初通过语言、动作等媒介实现信息的流通,达到精神交往。[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到现在的电子传播时代。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印刷不过是人们视觉能力的延伸,今天电子传播时代,甚至是数字传播时代更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2]媒介使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淡化,拉近了彼此空间距离。
电子邮件(E-MAIL)取代了人们书信往来,如今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笔友”这一身份,取而代之的是网友。网络使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人们更多的通过手指与电脑的接触来实现交流,人际交往呈现出线上交往。最初的网络聊天软件,如MSN,QQ兴起时,让无数的年轻大众痴迷于网络交友。而这样的交际大多只是在网上进行,网络交友转化为面对面的交际毕竟少。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LBS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合作,让线上交际与线下交际的转化变得轻松。
二、移动社会化媒体时代人际交往的特征
重大的技术总是体现着重大的文化价值,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技术特征体现着一种文化价值的特征。人际交往在新的媒介作用下,一方面既有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性,同时也兼具现实人际交往的互动性。
1.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用户不在受有线网络的束缚与限制,移动终端设备的运用与普及,实现了移动办公,移动阅读。移动互联网业务正以势不可挡之力蔓延开来。3G、4G的网络基础,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人们可以在公交,地铁,任何地点自由畅快的进行网络社会互动。据腾讯2014年4月11日最新数据显示,QQ同一时段在线人数已超过2亿,其中手机QQ所占比例最大。[3]
2.基于LBS定位的线上线下互动交往。LBS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4]通过定位服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看到对方与自己的实际距离和位置。虚拟的网络交际,可以瞬间变为现实交际行为。比如陌陌、微信等交友通信软件,用户可以通过线上的互动交流,如果双方有意,距离地点合适,即可实现现实交流。由线上交际转换为线下交际。同时,反之亦然,SOLOMO实现了人际交往从网络的虚拟和现实世界随意切换。
3.集群分化(移动交友软件的用户集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APP应用。这些应用都有着各自的受众群体,用户在各自的群体中容易结成集群。比如,有针对学生的交友APP——美国校园火爆的交友配对APP应用Tinder,针对青年男女的陌生人交友APP,如陌陌,甚至还有针对小众化的群体,如同性恋群体的jack’d、LES SKY等。需求与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用户集成各自的集群。人际交往在其各自的群体中更易找到共同语言,传播的隔阂相应减少。
4.线上人际交往更频繁。移动终端使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更便捷,人际交往的成本减少。有学者提出,智能手机让我们更孤独、社交媒体让我们更寂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际交往无论是在网络还是现实世界,移动社交媒体确实让沟通更顺畅,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社交已经是常态。“陌陌”的官方数据表明其用户已经超过五千万,这还只是以陌生人之间的交友应用。试想,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年轻的上班族,已经没有那么多聚会,闲聊的时间。因而,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受人热捧,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三、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人际交往的社会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革命首先导致媒介的革命,进而导致一场文化的革命。而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也必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同时,在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过程中,形成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及文化。
1.交友方式的变革。交友,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交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酒吧、派对、社区活动这样的场所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熟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QQ、微信、微博、facebook等各种社交媒介。移动APP手机应用层出不穷,APP store上仅陌生人交友APP就有数千款之多。网络游戏,电商平台等也有其社交功能。传统的书信,聚会等面对面交友方式逐渐被移动互联网取代。
2.隐私保护与犯罪问题。传统的人际传播一般是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面对面的交往,让人们无法伪装自己。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际传播过程中,是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每个个体也在传播过程中认识自己和修正自己。而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自己,在网络中,利用不同身份与对方交流,可能会产生对自身身份的混淆,同时也降低对他人的信任度。而个人隐私不断曝光于网络,必然导致安全隐患。由于隐私的泄露,也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交友观念的革新——性观念的解放。社交媒体已经植根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空间,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空间,改变着我们的人际交往模式。其中最为猛烈的要数对于我们性行为性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性观念的解放。
社交媒体越来越蓬勃,为我们的性自由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据中国新闻周刊网络调查显示,有35%的人表示婚前婚后都没有身体出轨行为,而身体出轨的案例中有32%是通过社交媒体牵线才促成的。“性”,作为一项承载着太多社会、文化意义的道德实践,一向为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制约。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性的表达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自由多样,也更容易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回应。
四、结语
移动社交媒体改变了沟通方式,但人的社交需求并没有变。今天的各种移动社交媒体和当年的聊天室大同小异,它们唯一的差异或许就是存在的形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移动社交媒体有了长足的发展。需求决定供应。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时代,由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聚会、闲聊已经成为越来越难得的奢侈之举。新技术的出现,正好迎合人们的需求,由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潜移默化中也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变革。而这一过程中,移动社交媒体只是扮演了传播媒介的角色,由此所带来的影响,其实质取决于使用媒介的人类自身。(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网易新闻.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2亿[OL].[2014-04-15].http://news.163.com/14/0415/02/9PRARU7500014AED.html.
[4]百度百科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智能手机的普及正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低头族”越来越多,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少。人际交往越来越呈现网络线上交往的形态,然而LBS的应用,让线上交往转换到线下交往变成可能。本文从移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人际传播的变革历程,分析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人际交往的特征,进而尝试分析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移动社交媒体;人际交往;社会生活
一、人际交往的变革历程
人际交往是社会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市民社会的成立和发展之际,使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交往”(Verkerhr)从论述中不难看出,交往时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信息交流最初通过语言、动作等媒介实现信息的流通,达到精神交往。[1]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到现在的电子传播时代。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印刷不过是人们视觉能力的延伸,今天电子传播时代,甚至是数字传播时代更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2]媒介使人际交往的时间、空间淡化,拉近了彼此空间距离。
电子邮件(E-MAIL)取代了人们书信往来,如今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了“笔友”这一身份,取而代之的是网友。网络使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了,人们更多的通过手指与电脑的接触来实现交流,人际交往呈现出线上交往。最初的网络聊天软件,如MSN,QQ兴起时,让无数的年轻大众痴迷于网络交友。而这样的交际大多只是在网上进行,网络交友转化为面对面的交际毕竟少。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LBS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合作,让线上交际与线下交际的转化变得轻松。
二、移动社会化媒体时代人际交往的特征
重大的技术总是体现着重大的文化价值,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技术特征体现着一种文化价值的特征。人际交往在新的媒介作用下,一方面既有网络人际交往的虚拟性,同时也兼具现实人际交往的互动性。
1.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用户不在受有线网络的束缚与限制,移动终端设备的运用与普及,实现了移动办公,移动阅读。移动互联网业务正以势不可挡之力蔓延开来。3G、4G的网络基础,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人们可以在公交,地铁,任何地点自由畅快的进行网络社会互动。据腾讯2014年4月11日最新数据显示,QQ同一时段在线人数已超过2亿,其中手机QQ所占比例最大。[3]
2.基于LBS定位的线上线下互动交往。LBS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4]通过定位服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可以看到对方与自己的实际距离和位置。虚拟的网络交际,可以瞬间变为现实交际行为。比如陌陌、微信等交友通信软件,用户可以通过线上的互动交流,如果双方有意,距离地点合适,即可实现现实交流。由线上交际转换为线下交际。同时,反之亦然,SOLOMO实现了人际交往从网络的虚拟和现实世界随意切换。
3.集群分化(移动交友软件的用户集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一大批APP应用。这些应用都有着各自的受众群体,用户在各自的群体中容易结成集群。比如,有针对学生的交友APP——美国校园火爆的交友配对APP应用Tinder,针对青年男女的陌生人交友APP,如陌陌,甚至还有针对小众化的群体,如同性恋群体的jack’d、LES SKY等。需求与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用户集成各自的集群。人际交往在其各自的群体中更易找到共同语言,传播的隔阂相应减少。
4.线上人际交往更频繁。移动终端使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更便捷,人际交往的成本减少。有学者提出,智能手机让我们更孤独、社交媒体让我们更寂寞。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人际交往无论是在网络还是现实世界,移动社交媒体确实让沟通更顺畅,人们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社交已经是常态。“陌陌”的官方数据表明其用户已经超过五千万,这还只是以陌生人之间的交友应用。试想,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年轻的上班族,已经没有那么多聚会,闲聊的时间。因而,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介受人热捧,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三、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人际交往的社会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革命首先导致媒介的革命,进而导致一场文化的革命。而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也必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同时,在使用移动社交媒介的过程中,形成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社会生活及文化。
1.交友方式的变革。交友,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交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酒吧、派对、社区活动这样的场所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社交媒体层出不穷。熟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络、QQ、微信、微博、facebook等各种社交媒介。移动APP手机应用层出不穷,APP store上仅陌生人交友APP就有数千款之多。网络游戏,电商平台等也有其社交功能。传统的书信,聚会等面对面交友方式逐渐被移动互联网取代。
2.隐私保护与犯罪问题。传统的人际传播一般是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面对面的交往,让人们无法伪装自己。库利的镜中我理论认为,人际传播过程中,是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每个个体也在传播过程中认识自己和修正自己。而移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自己,在网络中,利用不同身份与对方交流,可能会产生对自身身份的混淆,同时也降低对他人的信任度。而个人隐私不断曝光于网络,必然导致安全隐患。由于隐私的泄露,也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交友观念的革新——性观念的解放。社交媒体已经植根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空间,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空间,改变着我们的人际交往模式。其中最为猛烈的要数对于我们性行为性关系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性观念的解放。
社交媒体越来越蓬勃,为我们的性自由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据中国新闻周刊网络调查显示,有35%的人表示婚前婚后都没有身体出轨行为,而身体出轨的案例中有32%是通过社交媒体牵线才促成的。“性”,作为一项承载着太多社会、文化意义的道德实践,一向为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制约。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让性的表达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自由多样,也更容易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回应。
四、结语
移动社交媒体改变了沟通方式,但人的社交需求并没有变。今天的各种移动社交媒体和当年的聊天室大同小异,它们唯一的差异或许就是存在的形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移动社交媒体有了长足的发展。需求决定供应。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时代,由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等原因,聚会、闲聊已经成为越来越难得的奢侈之举。新技术的出现,正好迎合人们的需求,由此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潜移默化中也必然导致社会文化的变革。而这一过程中,移动社交媒体只是扮演了传播媒介的角色,由此所带来的影响,其实质取决于使用媒介的人类自身。(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网易新闻.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2亿[OL].[2014-04-15].http://news.163.com/14/0415/02/9PRARU7500014AED.html.
[4]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