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已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高潮,其中涉及到五门德育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德育课教学效率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新教材的特点,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德育;课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到“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明确指出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是文化和品德素质都不是很高,所以德育课教学往往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演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讲大道理,为此,我校由专门到清华大学进行培训过就业直指导师的司玉敬、李文彦等老师授课,在德育课程改革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德育课目前现状
1、课程开设没有与时俱进。不少学校开设的课程局限于传统框架,不能根据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实际改变形式,将上网等所谓的流行方式视为洪水猛兽,而不是合理利用和有目的的进行德育引导。
2、忽视了职业学生的主体性。现代社会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人的主体人格、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得到尊重,人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人要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这必然要求教育重视人的主体性。而目前的职业学生德育在许多方面忽视了学生这一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是学生的向导、指导者、领导者,也是道德价值的学习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性充分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实际需要,这种德育实质上是取消了学生的主体性。
3、德育评价体系的滞后性。目前德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仍沿用“应试教育”模式,以“分”定优劣,以成功论成败,考试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升学的主要依据,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却显得无足轻重。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的削弱了德育的实效,造成了“知”与“行”的脱节,第一种表现为知而不行,如许多学生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很熟,可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第二种表现是知而不完全行,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不一样;有些则表现为知而已不行却要求他人行,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但一到自己就不行,典型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在进行基本道法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相互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二、德育课程改革措施的三点建议
1、转变德育观念,实现德育课程与信息化相结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时代,人们能非常便捷地获得各种信息。因特网所传递的信息在新颖性、趣味性和刺激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目前的课堂教学。因此德育课程教学要重视加强信息道德教育,要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创业观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改变德育教育的呆板、硬灌输的模式,使学生明确任何人都有责任、有理智、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以增强德育的及时性、实效性。
2、完善灵活多变的考核机制。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书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掌握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井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掌握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德育课程改革中,把德育课的考桩同全校大德育工作体系紧密联系,与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将其分为理论考试、德育感悟、日常行为千分制考核三大部分,其中理论考试占50%,德育感悟撰写占20%,日常行为千分制考核占30%。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首先,德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育工作者应具有“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人格高尚,心态健康,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学生所信赖、敬仰,甚至成为学生人生追求的楷模。其次,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德育的内容涉及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方面,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并融会贯通,能针对教育对象的学识状况、理解能力等实际,恰当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再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一方面,可邀请专家 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包括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观、学习等。另一方面,应提倡全校教师开展讲座,与全校德育工作者进行切磋、交流,科学分析本校德育存在的问题、难点、突破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最后,应创设民主和 谐的育人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点,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以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努力,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努力改善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致力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我们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永泉. 目前中学生德育状况几点思考.2007.
〔2〕张建国.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与改善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7.
〔2〕郑广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1(7).
〔3〕. 王克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微.2007.
〔4〕李子震.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2008.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
关键词:职业德育;课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提到“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明确指出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是文化和品德素质都不是很高,所以德育课教学往往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演变成空洞的政治说教,讲大道理,为此,我校由专门到清华大学进行培训过就业直指导师的司玉敬、李文彦等老师授课,在德育课程改革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德育课目前现状
1、课程开设没有与时俱进。不少学校开设的课程局限于传统框架,不能根据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实际改变形式,将上网等所谓的流行方式视为洪水猛兽,而不是合理利用和有目的的进行德育引导。
2、忽视了职业学生的主体性。现代社会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人的主体人格、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得到尊重,人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人要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这必然要求教育重视人的主体性。而目前的职业学生德育在许多方面忽视了学生这一德育对象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是学生的向导、指导者、领导者,也是道德价值的学习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性充分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要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实际需要,这种德育实质上是取消了学生的主体性。
3、德育评价体系的滞后性。目前德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仍沿用“应试教育”模式,以“分”定优劣,以成功论成败,考试成绩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尺度,升学的主要依据,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却显得无足轻重。这样的评价制度极大的削弱了德育的实效,造成了“知”与“行”的脱节,第一种表现为知而不行,如许多学生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很熟,可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第二种表现是知而不完全行,主要表现在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不一样;有些则表现为知而已不行却要求他人行,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但一到自己就不行,典型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在进行基本道法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共同发展的相互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二、德育课程改革措施的三点建议
1、转变德育观念,实现德育课程与信息化相结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信息时代,人们能非常便捷地获得各种信息。因特网所传递的信息在新颖性、趣味性和刺激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了目前的课堂教学。因此德育课程教学要重视加强信息道德教育,要利用网络文化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图文并茂的特点,将世界观、人生观、职业观、创业观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改变德育教育的呆板、硬灌输的模式,使学生明确任何人都有责任、有理智、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源,以增强德育的及时性、实效性。
2、完善灵活多变的考核机制。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书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心灵的净化,掌握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井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掌握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健康成长、努力成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形成高尚人格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校德育课程改革中,把德育课的考桩同全校大德育工作体系紧密联系,与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将其分为理论考试、德育感悟、日常行为千分制考核三大部分,其中理论考试占50%,德育感悟撰写占20%,日常行为千分制考核占30%。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首先,德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育工作者应具有“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人格高尚,心态健康,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学生所信赖、敬仰,甚至成为学生人生追求的楷模。其次,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德育的内容涉及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方面,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并融会贯通,能针对教育对象的学识状况、理解能力等实际,恰当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再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一方面,可邀请专家 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包括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观、学习等。另一方面,应提倡全校教师开展讲座,与全校德育工作者进行切磋、交流,科学分析本校德育存在的问题、难点、突破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最后,应创设民主和 谐的育人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点,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以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和努力,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发挥教育者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努力改善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致力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我们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永泉. 目前中学生德育状况几点思考.2007.
〔2〕张建国.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与改善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7.
〔2〕郑广胜.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1(7).
〔3〕. 王克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微.2007.
〔4〕李子震.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2008.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