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靠教师来推进的,而教师的专业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如何尽快使教师达到专业化的程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提出了“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路,然后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一、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
首先要明确共同规范。制定出学校教学规则,分别就教学五大环节作明确规定,比如制定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同时,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指导,学校领导以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规范教学要求。
其次形成操作体系。学校分年级、学段制订校级教研网络,要求每位校级领导带好一个学科、一个教研组、一个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确定清晰的工作思路,校领导要注意整合资源,有问题要研究,有经验要推广。
再次要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务室——教研组”为主线的校本研究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长负责校本研究监督指导,教务室布置教研任务、协调、落实,各教研组则针对课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开展研讨,相互交流。
最后要强化质量监控。日常教学教研工作实行“三关制”,教师把好课时关,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写出小结;教研组把好单元关,抓好集体备课,单元自行检测;学校把好阶段关,进行教学抽查,及时调控指导。
二、激活反思内需,发挥互助作用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不断积累教学心得,不断超越自我。激活教师自身的反思内需,我们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发展目标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个人发展目标。学校以课程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手段,向教育科研要成效,以教育科研促教学改革,教师不断探索,自我追寻。学校加强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使研究不断深化,教师力求自己的科研有影响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切实发挥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科学运用。
2.分层有效管理
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子,按职称进行教师优质课竞赛,典型案例引路,每周集体备课,课题研讨会等形式互动反思,共同提高。
3.改变工作状态
为让教师的学习、反思、交流成为日常工作状态,我们提倡常态化研究课。如校本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座谈,学校根据课题需要不定期请专家来讲课、评课,进行学术交流。
改革学校既有的教研模式,重建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制度。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积极开展研究探索。
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课改精神学习和实施中应做好“五个一”工作:读好一本课改专著;做好一本课改知识、信息的学习笔记;设计好一节渗透课标理念的优秀教案;上好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研讨课;写好一篇体现课改精神的经验总结。学校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写出“教后小结”,总结经验教训,用新的教学理念分析原因,思考对策,以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研发校本课程
立足于学校本体,我们研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有奥数、小篮球、形体、信息技术等。如信息技术这块领域,我校开始得比较早,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上进行了探索研究,较好地融合,效果显著;利用学校电视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畅通引领渠道,打造教学品牌
合理运用刊物提供的课程资源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除了充实学校阅览室图书资料,我们还设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要求青年教师订阅教学期刊。
同时,教科研人员的参与是深化校本教研的重要方面。为此,学校以省、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市教研室在我校进行教材培训、课题研究现场会等机会为契机,组织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吸收专业人员有益的意见,培养教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灵活多样的激励形式,体会成功
我们认为,必须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获得的最好福利。因为给你东西,你就用了;给你金钱,你就花了;给你专业发展的能力,你可以终生受用。为此,学校不断创造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上下功夫,其次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第三是创设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好的锻炼,加速教师的成长与成才,加速我校名师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一批教学能手、业务尖子日渐崭露头角,单从教学竞赛来看,我校一人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两人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一人获全国电教协会年会录像课比赛一等奖,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教师达到十人。◆(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铁路第二小学)
一、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
首先要明确共同规范。制定出学校教学规则,分别就教学五大环节作明确规定,比如制定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同时,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指导,学校领导以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规范教学要求。
其次形成操作体系。学校分年级、学段制订校级教研网络,要求每位校级领导带好一个学科、一个教研组、一个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确定清晰的工作思路,校领导要注意整合资源,有问题要研究,有经验要推广。
再次要加强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务室——教研组”为主线的校本研究小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校长负责校本研究监督指导,教务室布置教研任务、协调、落实,各教研组则针对课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开展研讨,相互交流。
最后要强化质量监控。日常教学教研工作实行“三关制”,教师把好课时关,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写出小结;教研组把好单元关,抓好集体备课,单元自行检测;学校把好阶段关,进行教学抽查,及时调控指导。
二、激活反思内需,发挥互助作用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不断积累教学心得,不断超越自我。激活教师自身的反思内需,我们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发展目标
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个人发展目标。学校以课程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基本手段,向教育科研要成效,以教育科研促教学改革,教师不断探索,自我追寻。学校加强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并使研究不断深化,教师力求自己的科研有影响力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切实发挥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科学运用。
2.分层有效管理
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子,按职称进行教师优质课竞赛,典型案例引路,每周集体备课,课题研讨会等形式互动反思,共同提高。
3.改变工作状态
为让教师的学习、反思、交流成为日常工作状态,我们提倡常态化研究课。如校本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座谈,学校根据课题需要不定期请专家来讲课、评课,进行学术交流。
改革学校既有的教研模式,重建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制度。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积极开展研究探索。
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课改精神学习和实施中应做好“五个一”工作:读好一本课改专著;做好一本课改知识、信息的学习笔记;设计好一节渗透课标理念的优秀教案;上好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研讨课;写好一篇体现课改精神的经验总结。学校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写出“教后小结”,总结经验教训,用新的教学理念分析原因,思考对策,以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研发校本课程
立足于学校本体,我们研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有奥数、小篮球、形体、信息技术等。如信息技术这块领域,我校开始得比较早,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上进行了探索研究,较好地融合,效果显著;利用学校电视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畅通引领渠道,打造教学品牌
合理运用刊物提供的课程资源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除了充实学校阅览室图书资料,我们还设立了“教师电子备课室”,要求青年教师订阅教学期刊。
同时,教科研人员的参与是深化校本教研的重要方面。为此,学校以省、市级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市教研室在我校进行教材培训、课题研究现场会等机会为契机,组织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吸收专业人员有益的意见,培养教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灵活多样的激励形式,体会成功
我们认为,必须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获得的最好福利。因为给你东西,你就用了;给你金钱,你就花了;给你专业发展的能力,你可以终生受用。为此,学校不断创造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上下功夫,其次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第三是创设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使骨干教师得到更好的锻炼,加速教师的成长与成才,加速我校名师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一批教学能手、业务尖子日渐崭露头角,单从教学竞赛来看,我校一人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竞赛,两人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一人获全国电教协会年会录像课比赛一等奖,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教师达到十人。◆(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铁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