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又一次让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仙林校区的梧桐与随园校区的银杏翩翩起舞,而毕业后的我却在千里之外,裹着厚厚的外套走在长沙的街头。八年来,我第一次错过了这一年一度的美景,心中有些失落。其实长沙也有梧桐与银杏,但我的失落不单是因为美景,还因為感觉到我和自己青春的渐渐远离。从十九岁到二十七岁,从仙林到随园,我在南师大的校园里度过了整个青春。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南师大少了一些理工院校的刻板与严肃,学校建筑的名称展现出了她浪漫的气质以及百年文化底蕴。教学楼有学明、学正、学海,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有原美、广乐,办公楼有厚生、笃学、芳菲,实验楼有行健、行远、行知,等等。这些名字每个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除建筑之外,校园里其他一些地点的名字也起得别有韵味。
朝应起霞,暮当采月
与南师大的相遇,其实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小小的意外。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原来心仪的另一所医学院分数线暴涨,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填报了志愿后,我忐忑不安地渡过了漫长的半个月。直到我取回了南师大那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才安下心来去了解这个南国的大学的陌生名字。网页上、论坛里,我四处搜索着有关南师大的信息:有着百年校史的“东方最美校园”?校园大到有校内公交?敬文图书馆排队堪比春运?校园男女比例3︰7?我开始有点好奇,有点期待。
在我读本科时,我所在的仙林校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好像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孩。不论是教学楼还是生活区,建筑色调整体上选用优雅的白色,庄重又不压抑,使整个校园里充满活泼气息,并不会让人联想到她的百年校史。作为最早进入仙林大学城的学校,南师大的校园很大,东西南北四个大区外加一个新北区,足以让一个新生迷失在其中。虽然学校早就为师生准备了贯穿校园的免费校内公交车,但是我却喜欢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本科四年的时间里,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后山和无人光顾的楼顶,看到了许多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美丽。
很多大学里都有“情人坡”和“情人湖”,在南京高校中因为浪漫和文艺而号称“小巴黎”的南师大怎么能落后?南师大校园里情人坡和情人湖的名字显得更有意境,“起霞坡”和 “采月湖”——我想起名的人必定是个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人,当我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和静谧的月夜来到这里,才知道这两个名字起得是多么的贴合。
这就是“东方最美校园”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在南师大读硕,在南师大的随园校区度过了四年的青春时光。如果说南师大的仙林校区展现着青春与活力,那么随园校区则蕴藏着历史与文化。她曾是曹雪芹的祖上园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在曹雪芹之叔父(一说父亲)曹頫被抄家后归隋赫德所有,后隋赫德因贪污被抄家,在见证了一场场家道中落与世态炎凉之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被清代大文学家袁枚购得,得名随园。
虽然在动荡的年代里,原来的建筑曾被夷为平地,但这里山水依旧,文脉未断。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成立,1923年迁址随园,先后由建筑大师墨菲、吕彦直、梁思成等设计建成,我们才看到了今天古色古香的随园。随园不仅传承了书香文墨,也记载着厚重的历史。在1937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中,魏特琳女士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即现在的随园)保护了上万名的妇孺难民。
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在金陵女子大学原址成立,于是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随园。李叔同、陶行知、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许多名家大师都曾在这里工作学习。每个南师大的学子对这里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即使后来大家的学习生活主要都在仙林,也会时常来这里逛一逛,毕业时在随园合影留念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
随园不仅是所有南师大学子的骄傲,也是整个南京的一道风景。有人说,一入秋,南京就成了金陵,而没有来过随园,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金陵的秋天。每当十一月份的几场秋风吹过,我就会在朋友圈看到 “随园的银杏黄了!”的一次次刷屏,而我总是表面上一脸不屑,毕竟作为一个在校多年的老学长,才不会像他们一样大惊小怪——但是其实我的内心早已经按捺不住,就怕去晚了银杏叶就落光了。
蓝天,绿地,金黄绚丽的银杏,还有教学楼鲜艳的雕梁画栋,这一切的组合会给人带来一种油画质感的视觉冲击,让人流连忘返。其实也不只是我,哪怕是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到这个时候依然会兴致勃勃地过来走一走,拍拍照。这是属于所有在南京生活过的人的共同记忆,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在不知不觉中,我把南京当作了我的第二故乡。
美食与知识,可兼得也
也许是袁枚《随园食单》与《随园诗话》带来的影响犹在,时至今日南师大随园校区乃至周边仍然是南京美食与文化的打卡圣地,也为南师大带来了“南京吃饭大学”的称号。广州路的先锋书店是文艺青年的最爱,上海路分布着一家家风格迥异的咖啡店与酒吧,而宁海路与汉口西路则是下课休息时吃货的天堂。更不用提随园校区的食堂和校内精致的书屋了,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几个同学不辞辛劳地坐车到随园,只为了那些让人流口水的美食。
有金陵女子大学的历史渊源加持下,南师大的男女比例总体达到了3︰7,个别院系的男生甚至只有个位数。在校园中,成群结队又青春靓丽的女生是一道常见的美丽的风景,而只要有超过五个男生一起行动,就足以引人注目。作为南师大“弱势群体”的我们,除被其他学校的男生羡慕外,还受到很多特殊待遇。全校纯男生的宿舍楼寥寥可数,男生常常受到舍管阿姨的特别关照,为此女生总是愤愤不平地说舍管阿姨把男生当亲儿子,而对女生像儿媳妇。
当然,南师大的女生不仅仅有数量上的优势。历史上,这个校园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中国第二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吴贻芳先生在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赴海外留学,归来后成为金陵女子大学的首任校长。在这样的文化传承与精神感染下,校园中的女生也一直保持着独立又要强的特点,认真起来常常让我们男生自愧不如。其实我一直想告诉那些慕名而来的外校男同胞:“书中自有颜如玉。”相比于其他方式,也许在每天早上“网红图书馆”——敬文图书馆门前那长长的队伍里,在阅览室的层层书柜间,在安静的自习室中,更有机会与知识发生“美丽的邂逅”。
这就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南师大,她青春活泼,她厚重古朴,她浪漫文艺。是她陪我走过了青春的彷徨,虽然南师大学子终归要离开校园走向远方,但是南师大的美景、回忆与精神将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南师大少了一些理工院校的刻板与严肃,学校建筑的名称展现出了她浪漫的气质以及百年文化底蕴。教学楼有学明、学正、学海,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有原美、广乐,办公楼有厚生、笃学、芳菲,实验楼有行健、行远、行知,等等。这些名字每个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除建筑之外,校园里其他一些地点的名字也起得别有韵味。
朝应起霞,暮当采月
与南师大的相遇,其实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小小的意外。高考分数线公布后,原来心仪的另一所医学院分数线暴涨,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填报了志愿后,我忐忑不安地渡过了漫长的半个月。直到我取回了南师大那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才安下心来去了解这个南国的大学的陌生名字。网页上、论坛里,我四处搜索着有关南师大的信息:有着百年校史的“东方最美校园”?校园大到有校内公交?敬文图书馆排队堪比春运?校园男女比例3︰7?我开始有点好奇,有点期待。
在我读本科时,我所在的仙林校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好像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女孩。不论是教学楼还是生活区,建筑色调整体上选用优雅的白色,庄重又不压抑,使整个校园里充满活泼气息,并不会让人联想到她的百年校史。作为最早进入仙林大学城的学校,南师大的校园很大,东西南北四个大区外加一个新北区,足以让一个新生迷失在其中。虽然学校早就为师生准备了贯穿校园的免费校内公交车,但是我却喜欢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本科四年的时间里,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后山和无人光顾的楼顶,看到了许多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美丽。
很多大学里都有“情人坡”和“情人湖”,在南京高校中因为浪漫和文艺而号称“小巴黎”的南师大怎么能落后?南师大校园里情人坡和情人湖的名字显得更有意境,“起霞坡”和 “采月湖”——我想起名的人必定是个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人,当我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和静谧的月夜来到这里,才知道这两个名字起得是多么的贴合。
这就是“东方最美校园”
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在南师大读硕,在南师大的随园校区度过了四年的青春时光。如果说南师大的仙林校区展现着青春与活力,那么随园校区则蕴藏着历史与文化。她曾是曹雪芹的祖上园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在曹雪芹之叔父(一说父亲)曹頫被抄家后归隋赫德所有,后隋赫德因贪污被抄家,在见证了一场场家道中落与世态炎凉之后,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被清代大文学家袁枚购得,得名随园。
虽然在动荡的年代里,原来的建筑曾被夷为平地,但这里山水依旧,文脉未断。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成立,1923年迁址随园,先后由建筑大师墨菲、吕彦直、梁思成等设计建成,我们才看到了今天古色古香的随园。随园不仅传承了书香文墨,也记载着厚重的历史。在1937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中,魏特琳女士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即现在的随园)保护了上万名的妇孺难民。
1952年,南京师范学院在金陵女子大学原址成立,于是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随园。李叔同、陶行知、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许多名家大师都曾在这里工作学习。每个南师大的学子对这里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即使后来大家的学习生活主要都在仙林,也会时常来这里逛一逛,毕业时在随园合影留念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
随园不仅是所有南师大学子的骄傲,也是整个南京的一道风景。有人说,一入秋,南京就成了金陵,而没有来过随园,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金陵的秋天。每当十一月份的几场秋风吹过,我就会在朋友圈看到 “随园的银杏黄了!”的一次次刷屏,而我总是表面上一脸不屑,毕竟作为一个在校多年的老学长,才不会像他们一样大惊小怪——但是其实我的内心早已经按捺不住,就怕去晚了银杏叶就落光了。
蓝天,绿地,金黄绚丽的银杏,还有教学楼鲜艳的雕梁画栋,这一切的组合会给人带来一种油画质感的视觉冲击,让人流连忘返。其实也不只是我,哪怕是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到这个时候依然会兴致勃勃地过来走一走,拍拍照。这是属于所有在南京生活过的人的共同记忆,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在不知不觉中,我把南京当作了我的第二故乡。
美食与知识,可兼得也
也许是袁枚《随园食单》与《随园诗话》带来的影响犹在,时至今日南师大随园校区乃至周边仍然是南京美食与文化的打卡圣地,也为南师大带来了“南京吃饭大学”的称号。广州路的先锋书店是文艺青年的最爱,上海路分布着一家家风格迥异的咖啡店与酒吧,而宁海路与汉口西路则是下课休息时吃货的天堂。更不用提随园校区的食堂和校内精致的书屋了,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几个同学不辞辛劳地坐车到随园,只为了那些让人流口水的美食。
有金陵女子大学的历史渊源加持下,南师大的男女比例总体达到了3︰7,个别院系的男生甚至只有个位数。在校园中,成群结队又青春靓丽的女生是一道常见的美丽的风景,而只要有超过五个男生一起行动,就足以引人注目。作为南师大“弱势群体”的我们,除被其他学校的男生羡慕外,还受到很多特殊待遇。全校纯男生的宿舍楼寥寥可数,男生常常受到舍管阿姨的特别关照,为此女生总是愤愤不平地说舍管阿姨把男生当亲儿子,而对女生像儿媳妇。
当然,南师大的女生不仅仅有数量上的优势。历史上,这个校园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中国第二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吴贻芳先生在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赴海外留学,归来后成为金陵女子大学的首任校长。在这样的文化传承与精神感染下,校园中的女生也一直保持着独立又要强的特点,认真起来常常让我们男生自愧不如。其实我一直想告诉那些慕名而来的外校男同胞:“书中自有颜如玉。”相比于其他方式,也许在每天早上“网红图书馆”——敬文图书馆门前那长长的队伍里,在阅览室的层层书柜间,在安静的自习室中,更有机会与知识发生“美丽的邂逅”。
这就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南师大,她青春活泼,她厚重古朴,她浪漫文艺。是她陪我走过了青春的彷徨,虽然南师大学子终归要离开校园走向远方,但是南师大的美景、回忆与精神将永远伴随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