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名于2013年、日前已经举办到第三届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9期后,半决赛首场于2015年9月11日重回央视一套;同档期的《2015“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首次变身户外真人秀,每周六晚19点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并赢得各方好评;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即将在成语之乡邯郸开录,预计11月份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三档文化类素人真人秀有一个共同的出品方——北京实力文化。
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届《中国成语大会》、一届《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三档节目既没有大明星、也不是大投资,题材似乎还有些高冷,却在业界创造了口碑,也赢得了收视。
“我们选择内容项目有两个标准,一是对国家和民族有益,能长期生存;二是有足够可持续的观众市场。”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说,并非我们只会生产这类产品,而是更倾向于制作认知本民族和中国的节目。“我们当然知道什么节目的收视率更高。但什么节目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群体更有意义,总该有人提供这样的价值。”
“汉听大会”:典籍中古人智慧的当下解读
9月11日,周五。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半决赛首场在央视一套播出。数据显示,该节目为央视贡献了当晚同时段全国综艺节目排名第二的收视佳绩。
2013年,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因为客观上戳中了电脑时代书写能力退化的痛点而被社会强烈关注。如今提笔忘字作为话题的传播价值已经减弱,这个节目继续制作的意义何在呢?
“我们必须承认,几十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基因是有一定的断裂和变异的,恢复和再造这个基因是一个漫长努力的过程。”关正文说。去年习近平同志在教师节讲话中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文从教材中删掉,他强调要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个讲话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各级教材编制部门立即调高了教材中古诗文的比例。“不能把调高了古诗文比例看成是大功告成,因为调高比例不等于真的调高了学习者对古诗文的情感,更不等于真的植入了民族文化基因。”
“这是全社会都该努力的。‘汉字听写大会’应该自觉成为这样的民族基因工程,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存在意义。”关正文说,通过认字掌握字义,读懂句子,看懂文章,这是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最主要的用途。掌握的字少,就只能看简单的文字,只能进行简单的思考;识字多了,能理解表达复杂思想的文字,就会成为聪明人。
关正文说,几年来做“汉字听写大会”,重新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的极具多样性的精彩、极具现代性的价值和极具启迪性的快感。“你会发现,我们和古人之间,个体所面临的问题的差异真的很小。那些经过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经典,真的跟百多年来我们不断学习并逐渐占据主流的西方哲学经典一样,是全人类最好的智慧宝藏。”
正是因为此,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强化了经典古籍中古人智慧的现场解读。“抽象的、孤立的字不重要,理解句子里的字的意思才重要、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才重要。”把经典诗文嵌在脑子里时,镶嵌的不是字,而是句子,是篇章。因为只有篇章才有智慧,才有语感和节奏,才有乐趣和母语驾驭能力的提升,才能构成民族文化的基因。
当然,节目也一直致力于消除考题难度过高给观众造成的收视障碍。在前两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选手们都是单人单题挑战,第三届采取了双人同题对抗的比赛方式,增加了公平性和戏剧性。而且每一组选手上场,都从常用易错字、应知应会字开始,让观众可以顺畅地参与节目互动。
汉听能够重回央视一套,关正文唯有对支持者的由衷感激。“节目的编排不可能不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担负民族文化基因培育的使命,这是主观的意愿,不是客观的角色。”去年有人依据大数据评出了10大现象级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入选节目中排名靠前,但广告收入却是最低的。“要想树立大家对这类节目持续产生影响的信心,靠我们自身的努力,也靠时间。”
亲密接触:带领外国人认知一个现实中国
7月18日晚7点,《“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首期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8位外国留学生前往贵州兴义安龙县下箐村,与当地的留守儿童一起生活、上学。两天一夜的相处中,他们既有惊诧、更多的是感动。
这是由实力文化承制的另一档文化节目。16位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留学生,前往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2个地标,体验当地居民的日常状态,从他们的视角向世界传达一个外国人眼中的现实中国。
在实力文化接手之前,该节目已经形成了演播室知识问答的固有形态。如何创意出新,实力文化面临考试。
关正文倾向制作一档认知中国的节目,“不能为了单纯的收视率把老外当明星用,‘虐老外’无趣亦无益,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最重要。”因此,实力文化承制《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初,就将节目定位于场景体验式真人秀,融入游戏、竞赛等元素,并采取纪录片武的拍摄手法。
提起真人秀,市场的普遍预期、观众的第一感受都是娱乐化的。对于真人秀是强调娱乐还是文化,关正文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娱乐会消减真实和感动,比如,观众对一线明星做游戏的环境,充其量的感性认知是旅游广告型的。观众无法认识那个地方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真实环境里的文化。”
关正文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些文化差异其实是伪差异,老外和我们对环境和事件的感受有着高度的一致。我们到贵州山区拍摄留守儿童,体验中国在乡村教育上的努力,老外看到孩子们走一两个小时的路上学,从不放弃梦想,对学习执着的努力,以及改变生活的坚强、独立、坚韧,和我们一样被感动。”
在另外一些方面,外国留学生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思维和观念又充实了节目的内涵:在武当山跟随师傅练功时,有选手因为马步动作不标准被依规体罚,本来以为他们会提出抗议,但他们却一致表示:特别感谢这个环境和压力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在福建霞浦半夜起来帮渔民给鱼喂食,有选手直接对受惯了“热爱劳动”教育的中方人员表示:在现实生活里,我真的特别不喜欢这样辛苦的劳动……这些细微的差异在节目成片中被真实的纪录与保留,给这档真人秀增加了厚度。 巧合的是,首期节目播出后4天,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与总局所提倡的“做健康的真人秀娱乐节目”的在精神高度上重叠。
“我们不是因为总局要求才这样做,而是在处理真人秀这种火热的节目类型时,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是我们对自我的要求,也是我们的情怀所在。”关正文说。
成语大会:在娱乐的同时传播文化知识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组将抵达“成语之乡”河北邯郸,开始进行选手培训。所有入选选手最终将通过复赛,确定进入全国总决赛的24(对)强。10月28日至11月6日,节目正式录制,预计将于11月至明年2月在央视科教频道及综合频道播出。
创办于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是实力文化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创意制作的第二档大型文化传承类电视节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从当年5月11日在CCTV-1周日黄金档播出以来,《中国成语大会》全国平均收视率均保持在1%左右,在34城市平均收视率1.26%,同时段上星节目全国平均排名第二。总决赛单期最高收视率达1.16%,同时段全国排名第一,不重复计算的观众总量达到5.59亿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全国市场同时段观众构成相比,节目的城市观众占比高出32%,高中学历观众占比高25%,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则高出152%。
作为全国唯一一档解读成语的综艺节目,关正文把节目定位在“强化成语知识的系列化传播,既有娱乐效果又方便大家记忆”上。他认为,“文化是在语言实践中承载、延续的,成语本身是活化石。很多成语用字面意思解释不了,因为它是典故的浓缩,包含了故事所有的智慧,信息量非常大,只有熟悉背景和语境才能心领神会,可以说是民族的密码。”
据工作人员介绍,与第一届《中国成语大会》相比,第二节成语大会无论是节目题目与竞赛形式、参赛形式与选手组成还是文化嘉宾的重新组合,都做了升级:
首先是猜词游戏的升级。第一届成语出题基本是按照不同成语的来源搭配的,第二届将更多从语义出发,将成语编成无数细小的主题方向,以便于观众深入了解成语的语义。此外还增加了以成语典故、成语词义理解等知识为内容的抢答题与选择题,从而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与互动性。
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将变观众个人参赛为各高校代表队之间的对抗赛,“比如北大对武大,对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成语大会》的推广活动在超过100所211重点大学全面开展。目前,已有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浙大等多所知名高校选手进入复赛。据悉,24对选手中,除高校选手外,节目组还将吸纳具有网络公信力与影响力的社会选手参与节目。他们给成语带来更多的聚焦,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成语文化的扩散。
在文化嘉宾方面,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的单场点评嘉宾也将扩容,人选也将在文化学者、历史学者、作家等群体里产生,以更广阔的视角丰富成语解读。
“成语大会本身就是采用全球非常主流的猜词游戏形态,其魅力已经得到验证,但我们认为它还有提升的空间。”关正文说。
未来方向:产品多元但保持文化品位和价值观
今年是“一剧两星、一天两集”行业政策落地实施的第一年,为了充实晚间920(原来第三集电视剧)节目时间,各家电视台纷纷上线明星真人秀节目,以期保持与电视剧接近的收视和收益。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节目内容制作领域,歌唱类、亲子类、游戏竞技类真人秀百舸争流。
关正文表示,文化类产品其实一直是面向大众的。市场是多元的,快乐也是分层次的。“网络时代,通过手机、PC产生的阅读、撰写表达的自媒体声量是古代不可同日而语的,大众消费对较高精神层次的消费追求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文化类产品不是小众产品,而是差异化产品。这个市场有没有占领,占到多少,是个人本事。如果还没有拥有更广大的人群,是因为还没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综艺圈习惯把“现象级”节目的出现归功于模式创新。在关正文看来,节目模式创新,作为出发点的确需要智慧,但不是必然成功的关键。真正成功的节目来自制作细节和精良的品质。作为把汉字、成语成功搬上电视节目的文化翻译者,实力文化在深奥的典籍和浅显的娱乐之间,找到了一条亲近经典的情感路线,即趣味化的代入感。
但文化题材节目制作难度大,打造影响力十分不容易,这同样是有目共睹的行业现状。即使是实力文化这样已经取得成绩的团队,也面临随时被边缘化的困境。关正文坦言,选择的这条路很远,并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在现实之下,要量力而行,选择可行的方案,做想做同时又负担得起的节目,立足于市场,养成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决策习惯,不但是一种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关正文认为,在走产品多元化路子时,还要在市场化进程中找准并保持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目前实力文化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对于未来,关正文表示正在尝试对已有产品做纵深开发,同时实力文化不会只为主流媒体提供产品,有利于点播发生的适宜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也将成为发力点;单纯靠电视广告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开发每一个产品,实现品牌经营、形成自己的盈利链条;也会尝试与一些大型营销企业、教育企业进行合作等。
这无疑是又一次“实力”的集聚。
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届《中国成语大会》、一届《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三档节目既没有大明星、也不是大投资,题材似乎还有些高冷,却在业界创造了口碑,也赢得了收视。
“我们选择内容项目有两个标准,一是对国家和民族有益,能长期生存;二是有足够可持续的观众市场。”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说,并非我们只会生产这类产品,而是更倾向于制作认知本民族和中国的节目。“我们当然知道什么节目的收视率更高。但什么节目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群体更有意义,总该有人提供这样的价值。”
“汉听大会”:典籍中古人智慧的当下解读
9月11日,周五。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半决赛首场在央视一套播出。数据显示,该节目为央视贡献了当晚同时段全国综艺节目排名第二的收视佳绩。
2013年,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因为客观上戳中了电脑时代书写能力退化的痛点而被社会强烈关注。如今提笔忘字作为话题的传播价值已经减弱,这个节目继续制作的意义何在呢?
“我们必须承认,几十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基因是有一定的断裂和变异的,恢复和再造这个基因是一个漫长努力的过程。”关正文说。去年习近平同志在教师节讲话中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文从教材中删掉,他强调要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个讲话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各级教材编制部门立即调高了教材中古诗文的比例。“不能把调高了古诗文比例看成是大功告成,因为调高比例不等于真的调高了学习者对古诗文的情感,更不等于真的植入了民族文化基因。”
“这是全社会都该努力的。‘汉字听写大会’应该自觉成为这样的民族基因工程,为自己确立正确的存在意义。”关正文说,通过认字掌握字义,读懂句子,看懂文章,这是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最主要的用途。掌握的字少,就只能看简单的文字,只能进行简单的思考;识字多了,能理解表达复杂思想的文字,就会成为聪明人。
关正文说,几年来做“汉字听写大会”,重新体会到了古人智慧的极具多样性的精彩、极具现代性的价值和极具启迪性的快感。“你会发现,我们和古人之间,个体所面临的问题的差异真的很小。那些经过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国经典,真的跟百多年来我们不断学习并逐渐占据主流的西方哲学经典一样,是全人类最好的智慧宝藏。”
正是因为此,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强化了经典古籍中古人智慧的现场解读。“抽象的、孤立的字不重要,理解句子里的字的意思才重要、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才重要。”把经典诗文嵌在脑子里时,镶嵌的不是字,而是句子,是篇章。因为只有篇章才有智慧,才有语感和节奏,才有乐趣和母语驾驭能力的提升,才能构成民族文化的基因。
当然,节目也一直致力于消除考题难度过高给观众造成的收视障碍。在前两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选手们都是单人单题挑战,第三届采取了双人同题对抗的比赛方式,增加了公平性和戏剧性。而且每一组选手上场,都从常用易错字、应知应会字开始,让观众可以顺畅地参与节目互动。
汉听能够重回央视一套,关正文唯有对支持者的由衷感激。“节目的编排不可能不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担负民族文化基因培育的使命,这是主观的意愿,不是客观的角色。”去年有人依据大数据评出了10大现象级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入选节目中排名靠前,但广告收入却是最低的。“要想树立大家对这类节目持续产生影响的信心,靠我们自身的努力,也靠时间。”
亲密接触:带领外国人认知一个现实中国
7月18日晚7点,《“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首期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8位外国留学生前往贵州兴义安龙县下箐村,与当地的留守儿童一起生活、上学。两天一夜的相处中,他们既有惊诧、更多的是感动。
这是由实力文化承制的另一档文化节目。16位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留学生,前往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2个地标,体验当地居民的日常状态,从他们的视角向世界传达一个外国人眼中的现实中国。
在实力文化接手之前,该节目已经形成了演播室知识问答的固有形态。如何创意出新,实力文化面临考试。
关正文倾向制作一档认知中国的节目,“不能为了单纯的收视率把老外当明星用,‘虐老外’无趣亦无益,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中国最重要。”因此,实力文化承制《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初,就将节目定位于场景体验式真人秀,融入游戏、竞赛等元素,并采取纪录片武的拍摄手法。
提起真人秀,市场的普遍预期、观众的第一感受都是娱乐化的。对于真人秀是强调娱乐还是文化,关正文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娱乐会消减真实和感动,比如,观众对一线明星做游戏的环境,充其量的感性认知是旅游广告型的。观众无法认识那个地方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真实环境里的文化。”
关正文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有些文化差异其实是伪差异,老外和我们对环境和事件的感受有着高度的一致。我们到贵州山区拍摄留守儿童,体验中国在乡村教育上的努力,老外看到孩子们走一两个小时的路上学,从不放弃梦想,对学习执着的努力,以及改变生活的坚强、独立、坚韧,和我们一样被感动。”
在另外一些方面,外国留学生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思维和观念又充实了节目的内涵:在武当山跟随师傅练功时,有选手因为马步动作不标准被依规体罚,本来以为他们会提出抗议,但他们却一致表示:特别感谢这个环境和压力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在福建霞浦半夜起来帮渔民给鱼喂食,有选手直接对受惯了“热爱劳动”教育的中方人员表示:在现实生活里,我真的特别不喜欢这样辛苦的劳动……这些细微的差异在节目成片中被真实的纪录与保留,给这档真人秀增加了厚度。 巧合的是,首期节目播出后4天,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与总局所提倡的“做健康的真人秀娱乐节目”的在精神高度上重叠。
“我们不是因为总局要求才这样做,而是在处理真人秀这种火热的节目类型时,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是我们对自我的要求,也是我们的情怀所在。”关正文说。
成语大会:在娱乐的同时传播文化知识
10月20日,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节目组将抵达“成语之乡”河北邯郸,开始进行选手培训。所有入选选手最终将通过复赛,确定进入全国总决赛的24(对)强。10月28日至11月6日,节目正式录制,预计将于11月至明年2月在央视科教频道及综合频道播出。
创办于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是实力文化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创意制作的第二档大型文化传承类电视节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从当年5月11日在CCTV-1周日黄金档播出以来,《中国成语大会》全国平均收视率均保持在1%左右,在34城市平均收视率1.26%,同时段上星节目全国平均排名第二。总决赛单期最高收视率达1.16%,同时段全国排名第一,不重复计算的观众总量达到5.59亿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全国市场同时段观众构成相比,节目的城市观众占比高出32%,高中学历观众占比高25%,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则高出152%。
作为全国唯一一档解读成语的综艺节目,关正文把节目定位在“强化成语知识的系列化传播,既有娱乐效果又方便大家记忆”上。他认为,“文化是在语言实践中承载、延续的,成语本身是活化石。很多成语用字面意思解释不了,因为它是典故的浓缩,包含了故事所有的智慧,信息量非常大,只有熟悉背景和语境才能心领神会,可以说是民族的密码。”
据工作人员介绍,与第一届《中国成语大会》相比,第二节成语大会无论是节目题目与竞赛形式、参赛形式与选手组成还是文化嘉宾的重新组合,都做了升级:
首先是猜词游戏的升级。第一届成语出题基本是按照不同成语的来源搭配的,第二届将更多从语义出发,将成语编成无数细小的主题方向,以便于观众深入了解成语的语义。此外还增加了以成语典故、成语词义理解等知识为内容的抢答题与选择题,从而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与互动性。
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将变观众个人参赛为各高校代表队之间的对抗赛,“比如北大对武大,对观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成语大会》的推广活动在超过100所211重点大学全面开展。目前,已有北大、清华、北师大、复旦、浙大等多所知名高校选手进入复赛。据悉,24对选手中,除高校选手外,节目组还将吸纳具有网络公信力与影响力的社会选手参与节目。他们给成语带来更多的聚焦,客观上也有助于推动成语文化的扩散。
在文化嘉宾方面,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的单场点评嘉宾也将扩容,人选也将在文化学者、历史学者、作家等群体里产生,以更广阔的视角丰富成语解读。
“成语大会本身就是采用全球非常主流的猜词游戏形态,其魅力已经得到验证,但我们认为它还有提升的空间。”关正文说。
未来方向:产品多元但保持文化品位和价值观
今年是“一剧两星、一天两集”行业政策落地实施的第一年,为了充实晚间920(原来第三集电视剧)节目时间,各家电视台纷纷上线明星真人秀节目,以期保持与电视剧接近的收视和收益。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节目内容制作领域,歌唱类、亲子类、游戏竞技类真人秀百舸争流。
关正文表示,文化类产品其实一直是面向大众的。市场是多元的,快乐也是分层次的。“网络时代,通过手机、PC产生的阅读、撰写表达的自媒体声量是古代不可同日而语的,大众消费对较高精神层次的消费追求同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文化类产品不是小众产品,而是差异化产品。这个市场有没有占领,占到多少,是个人本事。如果还没有拥有更广大的人群,是因为还没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综艺圈习惯把“现象级”节目的出现归功于模式创新。在关正文看来,节目模式创新,作为出发点的确需要智慧,但不是必然成功的关键。真正成功的节目来自制作细节和精良的品质。作为把汉字、成语成功搬上电视节目的文化翻译者,实力文化在深奥的典籍和浅显的娱乐之间,找到了一条亲近经典的情感路线,即趣味化的代入感。
但文化题材节目制作难度大,打造影响力十分不容易,这同样是有目共睹的行业现状。即使是实力文化这样已经取得成绩的团队,也面临随时被边缘化的困境。关正文坦言,选择的这条路很远,并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在现实之下,要量力而行,选择可行的方案,做想做同时又负担得起的节目,立足于市场,养成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的决策习惯,不但是一种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关正文认为,在走产品多元化路子时,还要在市场化进程中找准并保持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
目前实力文化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对于未来,关正文表示正在尝试对已有产品做纵深开发,同时实力文化不会只为主流媒体提供产品,有利于点播发生的适宜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也将成为发力点;单纯靠电视广告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开发每一个产品,实现品牌经营、形成自己的盈利链条;也会尝试与一些大型营销企业、教育企业进行合作等。
这无疑是又一次“实力”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