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准则是产权经济模式的自然反应,和其他的经济制度类似。文章介绍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交易费用等理论与会计准则的结合,旨在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 会计准则 新制度经济学
一、会计准则属于一种外在的制度
(一)会计准则的产生原因
会计准则本身即是产权制度的一种,或者说是产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对某些特定主体产权的保护。各种要素投入者为了各自目的联合起来,缔结了一种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网络,即企业。各种要素投入者作为所有者或契约的一方,将尽量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信息资源的占有程度与相关利益人的收益正相关。然而事实上,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态,与订立契约的其他所有者相比,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具有的信息优势明显;在同一时间,由于管理者也是契约的一方,具有谋取自身利益的强烈动机,从而可能利用与其他契约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故意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会计信息失真。为了充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求规范管理当局的信息披露,所有者们开始尝试制定私人契约。这些私人契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但随着公司制企业的股票公开上市交易,企业筹资规模不断扩大,私人契约就越来越难以发挥原来的效用,会计准则的出现就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会计准则的本质与功能
会计准则的作用和其他的经济制度类似,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为契约达成创造制度条件,也可以提供激励机制,它所带来的创新可以改变外部利益,使其内部化。会计准则对规范会计活动至关重要,它能大幅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其作为一种制度也具有经济后果,即财务报告的提供将对包括管理者、政府相关机构、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些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反应将影响其他相关各方的利益。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会减少由于会计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或因选择披露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在相同时期对同一经济事项能够形成一个基本合理而可靠的预期,使各方在运用会计信息时有了一个安全的制度框架。可见,会计准则其实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规范会计信息披露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公共契约。
二、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会计准则
新制度经济学是相对早期的旧制度经济学而言的,其中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对新制度经济学贡献巨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经济人假设、交易费用理论、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及制度变迁等内容。 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使制度成为了经济学分析的主要考量因素,而且把制度分析与经济分析纳入共同的组织系统进行研究。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对经济人假设做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改,使得经济人能够更加的符合实际。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说”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是和“技术说”相对立的一种假说。“技术说”把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纯客观的技术性规范,它和自然科学的原理一样,具有“真理”性,因而从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体系中推导出来的会计准则也可以达到科学、有序和逻辑一致。从这一角度看会计准则,如果准则不能很好地规范企业的行为,只能是作为推理基础的会计理论本身不完善,或者是推理过程出了问题。经济后果观的提出者泽夫(1978)认为,经济后果学说代表了会计思想的真正革命。“社会和经济后果已成为当今会计的中心问题”。
制度的存在正是而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的诚信度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从规则起源的角度可以把制度划分成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由于会计准则属于外在范畴,所以在分析会计准则时可以把制度理论作为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交易费用理论,1937 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他在文章中对交易费用给予了解释,认为交易费用是在市场机制中运行所产生的费用。后来,相继有许多专家又更深层次地阐述了交易费用,张五常表示,在物质生产时,有些成本与生产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些成本都应该归类于交易费用,不属于市场这个无形力量造成的组织成本也要归结到交易费用中,交易费用其实也是组织成本。组织的本质就是契约分配有所差异,不同的契约所对应的交易费用也迥然不同。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制度的核心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如果以自愿形式发生,则会保证经济活动两方的利益保持水平不变或有所增加;新制度施行的前提是创新的预期成本要低于预期收益。交易后的潜在收益扣掉交易费用得到的就是交易净收益,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交易能否完成,如果太高就无法进行交易。而制度存在的意义就是加强有序交易,降低无序概率。 产权制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叙述的制度解释为大多数学者们所认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在今日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与完整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简单来说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即“产权”和“交易费用”。最近几年,中国近几届政府的决策机构均大量引入新制度经济学方面的人才,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的主流经济学 流派,很多制度理论研究人员将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应用于中国的经济运行当中,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其中也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在中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罗雨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J].邵阳学院学报,2012(2):20-22.
[2]罗勇.会计准则理论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关键词 经济 会计准则 新制度经济学
一、会计准则属于一种外在的制度
(一)会计准则的产生原因
会计准则本身即是产权制度的一种,或者说是产权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会计准则都体现了对某些特定主体产权的保护。各种要素投入者为了各自目的联合起来,缔结了一种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网络,即企业。各种要素投入者作为所有者或契约的一方,将尽量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信息资源的占有程度与相关利益人的收益正相关。然而事实上,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态,与订立契约的其他所有者相比,管理者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具有的信息优势明显;在同一时间,由于管理者也是契约的一方,具有谋取自身利益的强烈动机,从而可能利用与其他契约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故意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会计信息失真。为了充分维护自己的利益,就要求规范管理当局的信息披露,所有者们开始尝试制定私人契约。这些私人契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但随着公司制企业的股票公开上市交易,企业筹资规模不断扩大,私人契约就越来越难以发挥原来的效用,会计准则的出现就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会计准则的本质与功能
会计准则的作用和其他的经济制度类似,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为契约达成创造制度条件,也可以提供激励机制,它所带来的创新可以改变外部利益,使其内部化。会计准则对规范会计活动至关重要,它能大幅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其作为一种制度也具有经济后果,即财务报告的提供将对包括管理者、政府相关机构、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这些信息使用者做出的反应将影响其他相关各方的利益。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会减少由于会计信息环境的不确定或因选择披露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在相同时期对同一经济事项能够形成一个基本合理而可靠的预期,使各方在运用会计信息时有了一个安全的制度框架。可见,会计准则其实质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规范会计信息披露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公共契约。
二、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会计准则
新制度经济学是相对早期的旧制度经济学而言的,其中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对新制度经济学贡献巨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经济人假设、交易费用理论、契约与委托代理理论、制度及制度变迁等内容。 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使制度成为了经济学分析的主要考量因素,而且把制度分析与经济分析纳入共同的组织系统进行研究。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对经济人假设做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改,使得经济人能够更加的符合实际。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说”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是和“技术说”相对立的一种假说。“技术说”把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纯客观的技术性规范,它和自然科学的原理一样,具有“真理”性,因而从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体系中推导出来的会计准则也可以达到科学、有序和逻辑一致。从这一角度看会计准则,如果准则不能很好地规范企业的行为,只能是作为推理基础的会计理论本身不完善,或者是推理过程出了问题。经济后果观的提出者泽夫(1978)认为,经济后果学说代表了会计思想的真正革命。“社会和经济后果已成为当今会计的中心问题”。
制度的存在正是而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的诚信度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从规则起源的角度可以把制度划分成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由于会计准则属于外在范畴,所以在分析会计准则时可以把制度理论作为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交易费用理论,1937 年,罗纳德·哈里·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他在文章中对交易费用给予了解释,认为交易费用是在市场机制中运行所产生的费用。后来,相继有许多专家又更深层次地阐述了交易费用,张五常表示,在物质生产时,有些成本与生产并没有直接关系,这些成本都应该归类于交易费用,不属于市场这个无形力量造成的组织成本也要归结到交易费用中,交易费用其实也是组织成本。组织的本质就是契约分配有所差异,不同的契约所对应的交易费用也迥然不同。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制度的核心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如果以自愿形式发生,则会保证经济活动两方的利益保持水平不变或有所增加;新制度施行的前提是创新的预期成本要低于预期收益。交易后的潜在收益扣掉交易费用得到的就是交易净收益,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交易能否完成,如果太高就无法进行交易。而制度存在的意义就是加强有序交易,降低无序概率。 产权制度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叙述的制度解释为大多数学者们所认可。在旧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在今日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与完整的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简单来说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即“产权”和“交易费用”。最近几年,中国近几届政府的决策机构均大量引入新制度经济学方面的人才,新制度经济学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的主流经济学 流派,很多制度理论研究人员将西方的新制度经济学应用于中国的经济运行当中,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其中也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在中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罗雨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J].邵阳学院学报,2012(2):20-22.
[2]罗勇.会计准则理论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