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挑战杯竞赛活动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活动的源——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982年,已经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五个年头。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恢复了它正常的秩序,并加快着科研教学的步伐,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一年,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项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出于对外界竞争压力的敏感,学生们把这项活动命名为“挑战杯”。在同一时期,与清华大学的“挑战杯”竞赛相类似的活动在许多高校都开展起来。成千上万的大学生通过各种科技竞赛投身于科技实践活动中,发明制作、学术报告成果也不断涌现。
  198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并得到当时的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清华、北大等全国19所著名高校联合发起,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52所高校的430件作品参加这次展览和比赛。竞赛沿用了清华大学“挑战杯”的名称,制定了比赛章程,并确定以后每两年一届。从此,“挑战杯”走进全国大学校园。
  1991年11月4日至11日,第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果交流和评比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共展示了168所高校带来的553项作品。在这届“挑战杯”上,将这项竞赛正式定名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这届大赛期间,初步建立了选拔、申报、评审的竞赛机制,确立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各自独立运作的竞赛机构。形成了两年一届、高校承办的组织方式。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兴起,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注。1993年,在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举办前夕,江泽民同志题写了“挑战杯”的杯名,使竞赛影响更加广泛。在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为这届竞赛题词。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时,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这届竞赛题词。第六届竞赛于1999年在重庆大学举行,重庆市政府成为主办方之一,这是省级政府首次参与赛事主办。香港地区9所高校的40件作品直接进入终审决赛。第七届竞赛于200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这是“挑战杯”竞赛首次在西北地区举行终审决赛。西安外事学院成为第一所参加“挑战杯”竞赛的民办高校。这次竞赛活动中,台湾地区首次选送作品参展,标志着“挑战杯”竞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生的科技竞赛。第八届竞赛于2003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共有18件“挑战杯”参赛作品成功转让,总成交额达到1300万元。其中单件作品最高成交额800万元。清华大学获得“挑战杯”。第九届竞赛于2005年在复旦大学举行。这届“挑战杯”竞赛成为前九届竞赛中参赛高校最多、参赛作品最多的一届,共有1107件入围复赛。台湾地区高校首次正式组团参赛。复旦大学获得“挑战杯。第十届竞赛于2007年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来自内地、港澳台及国外的300多所高校3000多名师生参加了决赛。东南大学获得“挑战杯”。第十一届竞赛于200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共有1106件项目进入终审决赛,入围高校达432个。竞赛信息化是这届挑战杯竞赛特点之一,组委会邀请专家组开发竞赛官方网站、完善全国大学生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第一次在挑战杯引入网络申报,网络评审的机制,全程实现网络信息化服务。第十二届竞赛于2011年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这届“挑战杯”相继开展了校级、省级、全国级三级竞赛,并首次采用了逐级报备制度。经全国评委会预赛、复审,最终有来自305个高校的1252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港澳地区12所大学的55件作品也参加了比赛。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苏州大学和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承办,全国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34件,一等奖作品104件,二等奖作品288件,三等奖作品710件。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全国评审委员会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38件,一等奖作品124件,二等奖作品318件,三等奖作品759件,累进创新奖作品33件。累计三次获得“挑战杯”的上海交通大学被授予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荣誉。
  从“挑战杯”到“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成功举办的同时,“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也在酝酿产生。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清华大学承办。这次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大赛的举办使“创业”的热浪从清华园向全国扩散,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0年,第二届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一批创业计划进入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和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2002年第三届创业计划竞赛在浙江大学举办,竞赛全面提升了风险投资在竞赛中的地位及作用,加深了风险投资与参赛项目的对接程度,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2004年第四届创业计划竞赛在厦门大学举办,我国台湾地区首次派队参加,香港和澳门的大学也应邀观摩。参加终审决赛的参赛学生达1000余人,参加观摩的媒体、企业、投资等各界人士近2000余人,使“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达到了空前的规模。2006年第五届创业计划竞赛在山东大学举办,在终审决赛期间的投资意向洽谈会上,共有3个项目与4家企业正式签约,风险投资达2225万元。香港地区首次正式参赛。2008年第六届创业计划竞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全国356所高校选送的600多件作品中,有150件进入终审决赛。这是中国西部地区高校首次举办这项赛事。第七届创业计划大赛决赛于2010年9月在吉林大学成功举办。竞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000多名。“创业之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是这届“挑战杯”新增的环节,它标志着这项全国性的大学生实践大赛已经开始由单纯的创业计划的撰写与答辩向创业计划如何有效实施转变。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这届竞赛以“共挑战·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风险投资界、企业界和地方创业园区的广泛关注,共有94件参赛作品与有关投资方已签订投资协议或达成投资意向,签约及意向投资金额共计2.81亿元。65件大陆地区高校作品、4件港澳地区高校作品获得金奖。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专门致贺信,特别强调了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作出了专门部署,指出了明确方向。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团中央、全国学联会同教育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进行了全面提档升级,在原有创业计划赛的基础上新增了实践挑战赛和公益创业赛两项主体赛,以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专项赛和MBA专项赛两项专项赛,开创了“3+2”的赛事模式,形成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一全新品牌赛事。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办。65个内地高校项目和3个港澳高校项目获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35个创业实践、20个公益创业成为金奖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团体总分并列第一的成绩共同捧得冠军杯。2016年11月16日“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11月中旬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办,全国220所高校的399件作品入围此次终审决赛,大赛还首次邀请到美国、德国、荷兰等海外高校作品在终审决赛期间参展。
  历经20多年的发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竞赛规模持续扩大,作品类别日益丰富,活动不断完善升级,每届参赛高校已达千余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受到学术界、投资方的垂青,实现了孵化与升级,创新成果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也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载体。
其他文献
近期,团思南县委积极探索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的有效载体,按照“线上+线下、总店+分店、前店+后场”的思路,在启动全省首个县级“青年之声”线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又率先启动了线下“青年之家”建设和建立了“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机制,通过“青年之声”网上平台与“青年之家”实体平台的全面融合,切实做到了“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
期刊
11月19日,团永州市委青年咨询团成立大会在冷水滩召开。此后,青年咨询团将融入并参与团市委的工作交流,成为共青团组织与青年朋友密切交流的平台。  团市委青年咨询团成员以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方式产生,通过“永州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永州共青团官网及永州市各级媒体发布招募信息,共收到各个县区、各个行业200多名青年的报名申请。经资格审查、集体研究、公式等程序,最终确定了53名成员。  青年咨询团将在团市
期刊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打造共青团新媒体新品牌,团西安市委整合四大平台资源(官方网站、西安青年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青年之声.西安),开发了集全市团员注册、管理、团干部网上办公、青年生活服务网络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APP平台——共青团·西安。该平台共分为3个版块,服务窗口:打造一个团组织全方位多角度服务青少年的窗口,展示各个协会和组织的最新动态和资源,方便青少年学习、交流、创业和创新;志
期刊
美国青年民主党(Young Democrats of America,简称YDA)成立于1932年,系美国民主党的官方青年组织。作为目前美国最大的政党青年组织,YDA的成员年龄在14至36岁之间,有15万名成员,广泛吸纳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和各领域青年职业人士,以充分体现民主党代表多样性的要求。成立以来,青年民主党曾长期隶属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2002年美国《跨党选举改革法案》通过后,青年民主党
期刊
2015年以来,全国青年文明号组委会办公室紧密结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保持和增强共青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思想指南,以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擦亮青年文明号品牌为工作目标,切实发挥统筹推进作用,联合各行业各地方通过组织主题创建活动、健全活动管理规范、加强基层创建督导、强化工作理论调研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活力建设、能力建设、有形建设
期刊
作 者:吴庆 等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推荐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团总支书记 王上  推荐理由:该书主要是对2015年共青团组织的组织职能、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青年团干部的成长规律、发展路径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书中引入了组织发展的概念和理论体系。那么,如何观察和分析中国共青团的发展呢?作者的观点是,首先,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是在共青团组织所构建的最核心的关系上的发展,特别是党团关系和团青关系。
期刊
“国际港、品质城、生态区”是北仑城市的“三张名片”,近年来,团宁波市北仑区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北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为国际港代言  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港口经济圈核心区建设,是北仑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更是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  一是动员青年在创新发展中引领潮流。顺应“
期刊
团泰顺县委按照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提出的“鼓励基层发挥首创精神,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文件精神,把握住改革契机,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强力推出泰顺青年“朋友圈计划”,大胆探索县级共青团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子。  打造“青联圈”,广集青年之声  下洪一务农青年万斤生姜滞销、血本无归、“姜”湖救急;筱村镇一孤儿身患重病,需要你的帮助,请大家接力,为他转起;本人今年27岁,女,会计专业,在罗
期刊
2016年8月16日,第二季“加油,青柚团”大学生暑期创业实践活动举行了总结表彰大会,在场的大学生为他们的“青柚假期”划上完美句号。该活动实施两年来,256名大学生策划参与了50余场创业、公益活动,整合社会资金10万余元,服务对象超1500人次。“加油,青柚团”以其独特的载体设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逐渐成为凝聚玉环本土大学生的全新模式。  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提升凝聚大学生的“吸引力” 
期刊
由团中央组织部指导,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团校、中国青年网主办、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协办的首届“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共评出优秀案例100个。其中江苏省在这一届评选中表现突出,有20个案例入选,我们对其中基层团建案例创新相对数量最多、最集中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常州市进行了回访。通过几天的回访,笔者发现了基层团建工作创新的几个重要因素。  创新团干  创新来源于团干部个人的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