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钱的“爸爸”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97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听过一个台湾人的电视讲座,主讲人问:“各位想要多少钱才满足々”大家都异口同声:“越多越好。”主讲人又说“今天我送给各位一亿元新台币,想不想要?“大家哇的一声,高兴地说:“要!”接下来主讲人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大家拿了这一亿元后,永远不可离开这个屋子。”这时所有的人都不想要这一亿元了。
  为什么呢?永远不可离开这房子,那再多的钱也等于一堆废纸。
  有报道说,欧洲人的“精神利润”比美国人高。虽然他们的收入要比美国人低30%左右,但美国人工作时间远远多于欧洲人。而欧洲人更多地把金钱和时间花到度假、福利享受和精神消费上去了。所以,欧洲人的幸福总值高于美国人。由此看来,钱并不是越多越好。正如那位台湾主讲人所说:“人人都爱钱,但并不是爱钱本身。而是把钱当做一种垫脚石,用来帮助我们达成理想、梦想的工具而已。”由此想起曾经读过的一个老板的“酒后真言”,很有意思,非常绝妙地道出人与钱的关系。
  人在贫穷的时候是最想钱的,没法不做钱的孙子:挣钱很难的人,没法不做钱的儿子,只有挣钱不太难而钱又不少的人,他和钱的关系才能像夫妻一样平等和谐。如果你有几十甚至百把万,你会感到你是钱的爷爷。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感觉”——一种满足的感觉。因为做钱的爷爷,你是主,钱是仆。金钱完全为您服务,你的消费也不过就是别墅、汽车,加起来不过几千万的几十分之一。
  但你的钱一旦超过一定的限数,你和钱的平等关系就被打破了、扭曲了。交给别人打理你不放心,自己管理你又操心,惟恐它贬值,于是你绞尽脑汁想着怎样钱生钱,你焦虑、发愁、失眠。也就是说,钱成精了,有魔力了,它一而再,再而三地怂恿你用它去变更多的钱,你已不是为消费去动用它,而它已经开始左右你的活法,于是你无形中成了钱的儿子。
  如果你的钱再多下去,你就差不多又是钱的孙子了。这种主仆关系的颠倒,几乎终身难以改变,直至操心到死,咽最后一口气前,还要挣扎着修改一项遗嘱,并按上一个手印……
  最近网上有个段子很流行,生动地揭示了钱和幸福的辩证关系:钱可以买得到“房子”,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得到“首饰”,但买不到“美丽”;钱可以买得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
  记得一个幽默故事说:一美国暴发户,车祸中撞毁了轿车,嚎啕大哭:“哎呀!我那可怜的奔驰啊!“过路人发现他的胳膊没了,就生气地说:”就知道哭你的车,看看你的胳膊吧!”富豪冲着胳膊所在地望了一眼,接着大哭起来,“哎呀!我的劳力士呀!”
  这是一个富裕社会的精神乞丐的笑话。透过他的灵魂,可以看到他精神上的贫穷,除了钱就穷得什么也没有了。的确,金钱与幸福并不成正比,金钱的多少并不代表幸福的程度。
  真正的幸福是一种精神感受。追求金钱可能幸福快乐,但拥有金钱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幸福。这个道理印证了那句流行语没有钱是不行的,光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其他文献
他输了。背起了她    安可看了尼娃一眼,转过身,对着她弯下腰来。  几个同事跟着起哄,尼娃的好胜心顷刻被撩拨起来,伸手攀住安可坚实的背轻盈地跳了上去。安可就势用手挂住尼娃的腿弯。尼娃俯下身贴到安可的背上,竟是很舒适的感觉。  那天是周末,单位加班,不知道谁提的建议,忙完后一起吃晚饭。男人喝了一点酒便号召玩起了游戏,三人一组分成三组打关,输了的那组中的男士,要背着赢的那组的女士在酒店的大厅里转一圈
期刊
2006年10月的一个早晨,南方某所著名学府正浸润在渐浓的秋色中,一条不亚于七级旋风的消息在校园迅速传开那个全校师生人人皆知的校花、大二女生姚月月退学了。从校方传出的消息是:姚月月因家庭变故不得已退学!  10月19日深夜,月月回到吉林省延吉市。一个破败的小屋子就是她空无一人的家。月月是一个苍白瘦弱的女孩,如同她成长的岁月,是一大片荒芜的原野,虚空得让心疼痛。  1984年,月月出生在一个月光如水
期刊
公安局新进了一批警察,单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组织了一个篮球队。政治部的领导下班后,常来看他们打篮球。教官便悄悄地告诉他们,要在球场上好好地表现自己,政治部领导对他们每个人的印象,将会决定他们集训后的岗位分配。  年轻的小伙子们明白,他们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竞争已经无声地开始了。于是在认真受训之余,他们都在球场上拼命地表现自己。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出色的技术动作,奋力拼搏的打球精神引起
期刊
张杨,1980年出生于湖北,在过去的28年中,他体验了从普通的湖北小镇到武汉、从武汉到清华、再从清华到哈佛的求学之路……    初到美国,患上“美元换算恐惧症”  很多中国人初到美国的留学生活的经历,都是怀揣30美元(最多也就100美元)独闯美利坚。然后若干年后功成名就,放弃高薪诱惑,怀揣着数量不便透露的美元荣归故国。  而我的经历是一个不太一样的版本。我是带着大量美元来美国的。因为在被哈佛录取前
期刊
她看起来真小。也许不足16岁,矮矮的,150公分的样子,却扎了两条长长的辫子,搭在身前。抬起头的时候,面颊,有两抹高原女孩特有的高原红。穿蓝色碎花的裙子,干净的蓝,一如西宁的天空,蓝得清澈,蓝得透明,蓝得一如关于这个城市天空的传说。  从走出西宁火车站,她便一直紧紧跟在我们后面,小声央求:“让我给你们做导游吧,很便宜的,一天只要50块钱。”  不得已,我又回头冲她笑笑:“小姑娘,我们真的不需要。”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用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
期刊
小老乡阿彦要结婚了。三个月前,她还没有男朋友。  阿彦不是闪婚。未婚夫是阿彦以前的恋人,她的高中同学凯。阿彦和凯2002年大学毕业后,谈了两年多的恋爱,结果分手了,因为一根;冰淇淋。  那是2004年的一个夏夜,约晚九点半左右。阿彦说:“我要吃冰淇淋。”凯说:“超市商场九点关门,你让我到哪里买?”阿彦说:“我就要吃,我知道四站路以外的红绿灯附近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店。”凯没有去,阿彦自己去了,吃完
期刊
多年前,在美国纽约州的一座村庄,一个木匠来到一个铁铺,对铁匠说“请给我做一柄最好的锤子,做出你能做得最好的那种。”  “我做的每一柄锤子都是最好的,我保证。”铁匠戴维·梅尔多非常自信地说,“但你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吗?”  “会的。”木匠说,“我需要一柄好锤子。”  最后,铁匠梅尔多交给那位木匠的的确是一柄很好的锤子。对于这位木匠来说,他做木工十多年,用过不少锤子。可是,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哪柄锤子比这个
期刊
虽然在同一座城市,周建湘已有大半年没见到儿子小轩了。儿子18岁生日那天,老周郑重其事地对他说“我只养你到18岁,从明天起,你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吧。”  儿子13岁那年,老周做出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让儿子退学。他对儿子说:“回去吧,咱们不玩这个游戏了。”让儿子退学的直接原因是,他常常被儿子的老师传唤到学校去接受他不该接受的教育,内容无非是孩子调皮、上课睡觉、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老周很难堪,认
期刊
我有一个男同事,相貌奇丑。不仅身高只有一米六,且五官错位,下巴上翻,满口只有五颗牙。他分配到我们单位时,因为丑,没有一个科室愿意接收他。最后,局长将他安排到后勤工作。那里跟外界接触少,能尽量避免一些尴尬。  在很多场合,人们遇到他都会纷纷侧目。甚至在上下班途中,常会有三五成群的小孩跟在他的单车后奔跑,嘴里还大声叫喊着:“怪物,快来看怪物…”因长得丑陋,同事待他也非常冷淡。投到他身上的目光,多是带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