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供给不足、供给不公平、供给失衡等现实问题,分析了其背后的各方面成因,提出了对策,以期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善。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作为主要的群体,经济水平虽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和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距的加大,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的贫困,农业发展落后,农村建设滞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长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公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这都需要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农村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思考。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含义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依靠政府力量供给的公共产品,它主要包括公共工程、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行政机构管理费和事业单位事业费等。农村公共产品是相较于农民的“私人物品”而言的。农村区域是农村公共产品的收益范围,农民是其收益对象。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收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在医疗卫生方面,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医务人员的数量少、质量低,很多农民存在看不起病或者有病不去看的问题。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虽然现在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的孩子相较于过去大多上得起学,但农村教育师资匮乏,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教学条件比较差,教学设施落后。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目前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以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来看,这种养老方式面临的压力很大。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行政组织结构容易使信息传递不顺畅,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失真、不对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来看更为突出。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是依据农村需要,而是根据政府指令实施,基层政府在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其行为目标往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使得政绩工程突出,而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供给严重不足。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机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以及农民对自身需求的表达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农村不能主导自己的公共产品供给,农民真正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比如农业新技术传授不到位、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落后、大型农用机械年久失修等。有些地方政府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建设各种示范基地,实际上却是导致农民自己的耕地被征用,房子被拆除,损害了农民自身权益,加剧了社会矛盾。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热衷于作出一些见效快、容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对其他见效慢却具有战略性的公共产品不愿投资,决策者大多只关心个人职务的升迁,却对农村现实问题的解决相互推卸责任。
(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在现行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越的居住条件、便捷的交通、高效的医疗条件、全方位的教学设施,而与此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环境等,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大多数的农村公共产品并不是由政府提供的,依然是农民自身承担,这造成农村生活更加拮据,压力变大,而应得到的公共产品供给并没有得到。这种供给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失衡。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约因素分析
(一)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国家主要提供城市所需要的水、电、通讯、医院、学校、交通、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则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资较少,仅给予适当补助,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公共产品供给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处于边缘地带。
(二)我国长期实行不合理的分稅财税体制,将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纳入中央财政,这种体制削弱了地方财政的实力,导致了农村资金短缺,加剧了农村财政危机,很多地方政府离不了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否则根本不能维持基本的公共服务。
(三)我国干部传统的政绩观以及“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存在缺陷,致使基层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片面追求“政绩”和短期经济利益,使得有限的公共资源成为各种政绩工程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四、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管理
为了达到提高公共资源适合应用效率的目标,就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这种力度主要是运用于对公共产品的使用,并且不断增强监督检查体制的创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大的督查方面的积极性作用,以保证公共基础资源的适度利用;政府对财政实行精简政策时,在其对资金进行拨付的阶段中,加强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在对公共产品供给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纯粹的透明度,同时要扩宽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外部外界的监督检查作用。
(二)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首先,农村的公共卫生设施及其相应的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及完善起来。公共卫生作为自然人的生存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第一需求,也是当今公民应该享有的公共产品设施服务之一。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遍及落后地区及所有农村,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不太健全的医疗制度,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另外,国家政府要加大农业基础硬件设施和农业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关系到农村农民基本生活的公共设施道路、通讯、电网、教育活动场所等,政府也应给于必要的重视和投入,确保公民生活在一个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中。
(三)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是三农问题之中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而在城乡供给方面,不平衡的现象更为严重。面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事实,国家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公共资源的分配要倾斜于农村,开发新的、有潜力的项目,从而吸引外商投资,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有力地建设新型农村。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保证9年义务教育高标准完成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的依据党中央的相关政策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办学公共设施和基础教育服务,从而合理地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使农村的孩子享有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竞争机会。
(四)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制度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有限的农村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合理有序的监管,因此造成了公共资源管理秩序的混乱,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供给无序,局面十分混乱,在这种无序的制度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也显著增加。对于资源引起不必要的浪费,迫切需要各级财政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制定和完善农村各项公共产品、服务资金的管理制度,将这些制度的条文明确化;其次要将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目标管理规范化,确保各项资金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将公共资源的使用过程透明化,在严格的社会监督之下进行,并经过一系列有效合理的监管,使公共资源的管理逐步到位,适用效率提升,这对于从根源上防止腐败的产生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李增辉、杨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科教导刊,2010,(02).
[2] 陈凤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08).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善。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作为主要的群体,经济水平虽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和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距的加大,使农民的生活更加的贫困,农业发展落后,农村建设滞后。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长期发展,社会安定团结,公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这都需要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农村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思考。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含义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依靠政府力量供给的公共产品,它主要包括公共工程、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行政机构管理费和事业单位事业费等。农村公共产品是相较于农民的“私人物品”而言的。农村区域是农村公共产品的收益范围,农民是其收益对象。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收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
在医疗卫生方面,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医务人员的数量少、质量低,很多农民存在看不起病或者有病不去看的问题。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虽然现在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的孩子相较于过去大多上得起学,但农村教育师资匮乏,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教学条件比较差,教学设施落后。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目前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以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来看,这种养老方式面临的压力很大。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行政组织结构容易使信息传递不顺畅,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失真、不对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来看更为突出。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是依据农村需要,而是根据政府指令实施,基层政府在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其行为目标往往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制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使得政绩工程突出,而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供给严重不足。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需机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以及农民对自身需求的表达机制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农村不能主导自己的公共产品供给,农民真正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比如农业新技术传授不到位、农田水利灌溉设施落后、大型农用机械年久失修等。有些地方政府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建设各种示范基地,实际上却是导致农民自己的耕地被征用,房子被拆除,损害了农民自身权益,加剧了社会矛盾。各级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热衷于作出一些见效快、容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对其他见效慢却具有战略性的公共产品不愿投资,决策者大多只关心个人职务的升迁,却对农村现实问题的解决相互推卸责任。
(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在现行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越的居住条件、便捷的交通、高效的医疗条件、全方位的教学设施,而与此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环境等,却远远落后于城市。大多数的农村公共产品并不是由政府提供的,依然是农民自身承担,这造成农村生活更加拮据,压力变大,而应得到的公共产品供给并没有得到。这种供给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失衡。
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约因素分析
(一)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国家主要提供城市所需要的水、电、通讯、医院、学校、交通、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则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国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资较少,仅给予适当补助,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公共产品供给向城市倾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处于边缘地带。
(二)我国长期实行不合理的分稅财税体制,将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纳入中央财政,这种体制削弱了地方财政的实力,导致了农村资金短缺,加剧了农村财政危机,很多地方政府离不了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否则根本不能维持基本的公共服务。
(三)我国干部传统的政绩观以及“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存在缺陷,致使基层政府部门的决策者片面追求“政绩”和短期经济利益,使得有限的公共资源成为各种政绩工程的资金和物质保障。
四、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管理
为了达到提高公共资源适合应用效率的目标,就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这种力度主要是运用于对公共产品的使用,并且不断增强监督检查体制的创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大的督查方面的积极性作用,以保证公共基础资源的适度利用;政府对财政实行精简政策时,在其对资金进行拨付的阶段中,加强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在对公共产品供给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纯粹的透明度,同时要扩宽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外部外界的监督检查作用。
(二)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
首先,农村的公共卫生设施及其相应的保障制度应该建立及完善起来。公共卫生作为自然人的生存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第一需求,也是当今公民应该享有的公共产品设施服务之一。不断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遍及落后地区及所有农村,同时也要不断完善不太健全的医疗制度,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另外,国家政府要加大农业基础硬件设施和农业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关系到农村农民基本生活的公共设施道路、通讯、电网、教育活动场所等,政府也应给于必要的重视和投入,确保公民生活在一个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中。
(三)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是三农问题之中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而在城乡供给方面,不平衡的现象更为严重。面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事实,国家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公共资源的分配要倾斜于农村,开发新的、有潜力的项目,从而吸引外商投资,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有力地建设新型农村。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保证9年义务教育高标准完成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的依据党中央的相关政策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办学公共设施和基础教育服务,从而合理地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使农村的孩子享有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和竞争机会。
(四)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制度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有限的农村公共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合理有序的监管,因此造成了公共资源管理秩序的混乱,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供给无序,局面十分混乱,在这种无序的制度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也显著增加。对于资源引起不必要的浪费,迫切需要各级财政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制定和完善农村各项公共产品、服务资金的管理制度,将这些制度的条文明确化;其次要将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目标管理规范化,确保各项资金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将公共资源的使用过程透明化,在严格的社会监督之下进行,并经过一系列有效合理的监管,使公共资源的管理逐步到位,适用效率提升,这对于从根源上防止腐败的产生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李增辉、杨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科教导刊,2010,(02).
[2] 陈凤鸾.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