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弈 任韶华
楚汉两军争强。
闲暇二人对弈。
双方隔河相望,
趣味无限悠长。
兵卒对垒,
车马齐动,
演绎出谋略的较量,
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看不见刀光剑影,
一决那雌雄高下。
照样有马翻人仰,
情感同棋艺共长。
听不见炮声隆隆,
再杀个胜负输赢。
依旧会丢城失防,
畅快与感悟并享。
运筹帷幄,
雅中有乐,
调兵遣将,
互敬互让,
神韵尽现于方寸之上。
当了一回追星族 沈 敏
没想到三十六岁的我还当了一回追星族。
4月19日,全国象棋团体赛在武汉蔡甸举行。受棋友之邀,我们包车去现场看棋。一进赛场,映入眼帘的第一排女棋手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我问棋友:“这不是郭莉萍吗?”棋友说:“正是。”
我的内心顿时泛起一丝涟漪,想起数年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每周六上午九点准时播出的《象棋世界》,郭莉萍和张强两位大师担任主讲。每周的这个时刻我都是雷打不动地在电视前待上两个小时,如痴如醉地听他们讲棋。郭莉萍的沉稳、美丽、睿智如同徐徐清风透过棋盘缓缓地扑面而来,也许这也是我们众多棋迷喜欢《象棋世界》的原因吧。
今天看到郭莉萍,我的眼睛在她的脸和棋盘上来回注视着。坐在她对面的是伍霞,两人你来我往,行棋速度很慢,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为了不打搅她们,我在赛场不停转悠,到处看棋。同时在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这位偶像的敬意呢?
时间在分分秒秒中逝去。郭莉萍隔壁的胡明战胜了党国蕾,两位棋手静悄悄的签字,并把棋子在棋盘上还原。然后起身离位,所有的动作都那么轻柔,深怕打搅了左右的棋伴,没有喜形于色,也没有垂头丧气,一切仿佛没有发生一样。我站在那里,惊讶于大师的超凡脱俗,也感悟到了更多棋外的道理。这个时候,郭莉萍起身离位去续茶杯里的水,我不由得有想帮她去续水的冲动,但我还是控制住了,因为生怕影响她的思路,毕竟我已经不是愣头青的年纪了,不能冒冒失失的。
突然我灵机一动,和智奕论坛的戴总商量着:“能否帮我搞到一本比赛秩序册,我想请郭莉萍签个名。”戴总很认真地看着我,很迅速、很坚定地说:“行!”说完去湖北选手的房间拿来了一本秩序册。
此时,郭莉萍右手隔壁台的张国凤战胜了王琳娜,两人同样迅速地签字准备起身。我想这两位大师也不能错过!于是把秩序册翻到有两位大师名字的一页,指了指空白处,很自然地递给张国凤。她没有推辞,签了名。我如法炮制,王琳娜也很认真地签了名,原来国手都还是很谦和的。再看郭莉萍,她依然沉浸在棋里,不为周边的事所动。比赛进入尾声,郭莉萍棋面不占优,车炮单缺相对车炮双卒单缺士,我很清楚地听到郭莉萍轻声说了句:“输了。”没有懊恼,没有埋怨,然后大大方方地推枰认输签字。
我迅速把秩序册翻到有郭莉萍名字的一页,手忙脚乱地递过去,我看着她很坚决地说:“请你给我签个名。”这时,我分明看到郭莉萍嘴角一笑,笑得周围的棋迷都很开心。我又顺口说了句:“原来都是在电视上见,今天机会难得!”郭莉萍提笔写下了她的名字,字迹很美!然后很飘逸地离去。
奇怪的是,得到签名后的几天,我在网上比赛中连续赢棋,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可爱。真正的原因是:我对象棋的感恬提高了,我不再单纯追求棋的输赢,这是郭莉萍这一次面对面传递给我的信息。放松心态,象棋不再是棋盘上的打打杀杀,棋力可能会进步。不信,你试一下?
一盘不该下的棋 赵家城
寒风中,在街头棋摊下棋的李哥大口大口地抽着烟,一双虽然不大却十分有神的眼睛紧张地注视着棋盘,仿佛是担心有人会突然把棋盘抢走似的。他的棋瘾很大,每天雷打不动地从上午九点酣战到黄昏日落。
象棋是他的精神寄托。
李哥比我大一句,都属鸡。按照卦书里的说法,属鸡的男人生性好斗,争强好胜,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所以这样的男人一旦将兴趣凝聚在象棋上,就注定要在他的生活中注入不稳定因素。
李哥的棋力在我们这个有着8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堪称上乘,曾经取得过全市第四名的成绩,三乡四邻慕名而来向他讨教的人几乎踏平了他家的门槛。由于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又是近邻,我便有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条件,一下夜班就去找他下上几盘。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我的出现,竟给他及他的家庭带来了一场灾难……
那是1999年5月的一天上午,我下了夜班来到李哥值班的公司门卫房。远远的我就看到屋内围了很多人,凭直觉,准是李哥又在和棋友下棋,我连忙挤进去观战,恰好此时李哥的对手颓势难挽认输了,洋洋得意的李哥一见我来了,高兴地邀我上场。
我们俩正在观者如堵的人群中激战之时,浑然不觉公司刘总经理检查工作路过这里。他透过窗户一看,有人当班下棋,生气地敲了几下玻璃,示意把棋收起来别玩了,然后就走了了。
李哥以为领导走了,而棋局尚处于两分之势,心犹不甘,执意要我把棋下完。这时围观的人都走了,整个门卫房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就在这时刘总经理杀了我们一个“回马枪”,发现我俩无视领导还在下棋,勃然大怒,当即走进屋来厉声批评李哥,并责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我不敢隐瞒,如实回答。刘总经理当场吩咐办公室主任:“去,把车务段书记叫来。”我们段党支部书记听说我在下棋,连门都没有进,就对总经理说:“赵家城是闲班,我没权管,”这样,我侥幸逃过一劫,而李哥当天就接到科长通知:下岗了!
如今此事已过去近十年,由于种种原因,除了下棋别无他技的李哥还没有找到工作,每月靠爱人700多元工资,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免不了要忍受爱人的白眼和埋怨,凄惶的心境可想而知。而他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到全市各处棋摊游荡,靠自己在棋盘上的威风来寻找心理上的片刻满足。
《棋艺》茶吧⑩ 林亦弛
茶客留言
读者李志刚(鞍山风光棋校)
现在《棋艺》杂志从内容上看已经在同类期刊中很出色了,不过我感觉从报道的层次上来看还有待完善,就是各地省级赛事这方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如果能开辟一个“地方风采”专栏就更好了。省赛的棋,肯定不如全国赛精彩,但省级赛事其实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新闻点都是值得一书的,比如去年安徽女子大师梅娜就是庐山杯历史上在男子组比赛中的女冠军,从技术上来看,省赛对局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或者就归到“对局诊室”栏目里,这样既可以对当地象棋事业有一个推动作用,展现地方棋手的风采,又 可以让读者从对局得失中提高棋艺水平。
读者郭晨巍(烟台市福山区福苑职业学校)
我认为《棋艺》以前有个象棋棋迷交流平台不错,上面棋手有自己的网络棋力分数、联系电话等,我曾经通过上面的信息认识了很多棋友,这是个很好的板块,可惜现在没有了。以前尚威大师的布局飞刀我很喜欢,这是棋艺非常经典的一个阵地,现在的布局文章稍微有点冷,可能初中级棋迷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建议编辑继续多增加一些名手的自战评述,像汪洋、王斌、党斐等年轻棋手的最好。《棋艺》在中高级棋迷里早已深入人心,可是现在真的很难买,很多城市的报刊零售处都没有。我去年在青岛的时候曾经徒步跑了十几里,才在青岛文化市场买到,回想那时激动的神情现在还历历在目,建议《棋艺》加大零售点的数量。另外,希望文章的题目富有文学色彩一些,像2004年12月那期《又是一年虎啸龙吟时》,2004年全国个人赛的及时报道,现在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年《棋艺》的个人赛报道都很独特,让我们棋迷有种身临现场的感觉。还有,希望一些经典棋局能继续用以往的经典模式与棋迷分享,最后希望贵刊越办越好。
致读者
看到以上读者为杂志献上的良策,作为编辑,在感动之余,更平添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决心。省级比赛是我们杂志报道的一个方面,比如近期的山西省擂台赛、顺德市比赛,以及山东比赛等,我们都给予了一定的报道,但同时由于地域所限,加之信息的匮乏,许多比赛我们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悉,在此也恳请所有读者将你们所在地区的一些重大比赛消息,或者精彩比赛对局寄给我们,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增加重大比赛的对局,而且尽可能采用自战评述的方式,至于许多读者抱怨杂志不好购买的情况,我们将多设立一些零售点。最后感谢读者长期以来对杂志的关心和支持!
棋 鬼 楚秋云
“邹眼镜”已年过五十,中等单薄的身材,戴一副高度近视镜,下棋低头弯腰眼睛离棋盘只有八九寸远。他是湘中一家钢铁公司供水车间的供水工,十多年前当班长一直到现在。
水泵房在钢厂河西边缘一座山上,由于偏僻,领导很少过来,他上班也自然轻松自由,看棋书、摆棋谱,有时还下下棋。他班上八人,三班运转,班里有六个女的,有棋友开玩笑说他是“高山皇帝,妃子成群,艳福不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他在家与人下彩棋,那时工资低,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赌金是五元一盘。上午十点钟,老婆有事出门,走时对他说,煤气炉上炖着排骨海带,过二十分钟要关火。他连连点头说:“我办事,你放心,你就放心走吧!”谁知道那盘棋他很被动,着着长考,竟把关火的事拋在了脑后。十一点多老婆回来时,闻到的是满屋的焦味,顿时火冒三丈,骂了他一顿。他刚输棋,本来就一肚子火,马上回敬道:“老子死也是棋鬼,也要下棋。”于是“棋鬼”的绰号便不胫而走了。
国庆三十五周年,厂里在河西露天电影院举行棋类比赛,最后一天下午他一大早就下完了,就与一个棋棍下彩棋。我催他们快点下,要关门了,我那时是副队长,是比赛的组织者。他说一时下不完,叫我把锁交给他,由他锁门。我看了看棋势,的确如此,便把锁交给了他。
第二天晚上,我路过这里,里面灯火辉煌,以为是围棋比赛开始了,谁知道刚进门口就看到“邹眼镜”和棋棍酣战,真实棋鬼,竟然下了三十多个小时。我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你这是赢了多少呀7”他摇晃着脑袋说:“下了四盘都是和局,白熬了。”
去年他退休回到N市老家,在那买了房子。N市离我家约有七八十里的路,见到他就不容易了。去年8月我去N市打工,晚上在棋摊找到了他。在喝酒时,我问他一个月在棋上能赢多少?他说:“不多,也就是一个月的烟酒钱”。我说:“那能有四五百元?”他说:“差不多。”那晚我们喝到晚上十点多。
我在那里打了三个月的工,十月底才回到家。快一年的时间没见到棋鬼了,也不知道他身体怎么样了,他经常下棋、熬夜、饿肚子,又好酒贪杯,回想起来总令我有些担心。
楚汉两军争强。
闲暇二人对弈。
双方隔河相望,
趣味无限悠长。
兵卒对垒,
车马齐动,
演绎出谋略的较量,
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看不见刀光剑影,
一决那雌雄高下。
照样有马翻人仰,
情感同棋艺共长。
听不见炮声隆隆,
再杀个胜负输赢。
依旧会丢城失防,
畅快与感悟并享。
运筹帷幄,
雅中有乐,
调兵遣将,
互敬互让,
神韵尽现于方寸之上。
当了一回追星族 沈 敏
没想到三十六岁的我还当了一回追星族。
4月19日,全国象棋团体赛在武汉蔡甸举行。受棋友之邀,我们包车去现场看棋。一进赛场,映入眼帘的第一排女棋手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我问棋友:“这不是郭莉萍吗?”棋友说:“正是。”
我的内心顿时泛起一丝涟漪,想起数年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每周六上午九点准时播出的《象棋世界》,郭莉萍和张强两位大师担任主讲。每周的这个时刻我都是雷打不动地在电视前待上两个小时,如痴如醉地听他们讲棋。郭莉萍的沉稳、美丽、睿智如同徐徐清风透过棋盘缓缓地扑面而来,也许这也是我们众多棋迷喜欢《象棋世界》的原因吧。
今天看到郭莉萍,我的眼睛在她的脸和棋盘上来回注视着。坐在她对面的是伍霞,两人你来我往,行棋速度很慢,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为了不打搅她们,我在赛场不停转悠,到处看棋。同时在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这位偶像的敬意呢?
时间在分分秒秒中逝去。郭莉萍隔壁的胡明战胜了党国蕾,两位棋手静悄悄的签字,并把棋子在棋盘上还原。然后起身离位,所有的动作都那么轻柔,深怕打搅了左右的棋伴,没有喜形于色,也没有垂头丧气,一切仿佛没有发生一样。我站在那里,惊讶于大师的超凡脱俗,也感悟到了更多棋外的道理。这个时候,郭莉萍起身离位去续茶杯里的水,我不由得有想帮她去续水的冲动,但我还是控制住了,因为生怕影响她的思路,毕竟我已经不是愣头青的年纪了,不能冒冒失失的。
突然我灵机一动,和智奕论坛的戴总商量着:“能否帮我搞到一本比赛秩序册,我想请郭莉萍签个名。”戴总很认真地看着我,很迅速、很坚定地说:“行!”说完去湖北选手的房间拿来了一本秩序册。
此时,郭莉萍右手隔壁台的张国凤战胜了王琳娜,两人同样迅速地签字准备起身。我想这两位大师也不能错过!于是把秩序册翻到有两位大师名字的一页,指了指空白处,很自然地递给张国凤。她没有推辞,签了名。我如法炮制,王琳娜也很认真地签了名,原来国手都还是很谦和的。再看郭莉萍,她依然沉浸在棋里,不为周边的事所动。比赛进入尾声,郭莉萍棋面不占优,车炮单缺相对车炮双卒单缺士,我很清楚地听到郭莉萍轻声说了句:“输了。”没有懊恼,没有埋怨,然后大大方方地推枰认输签字。
我迅速把秩序册翻到有郭莉萍名字的一页,手忙脚乱地递过去,我看着她很坚决地说:“请你给我签个名。”这时,我分明看到郭莉萍嘴角一笑,笑得周围的棋迷都很开心。我又顺口说了句:“原来都是在电视上见,今天机会难得!”郭莉萍提笔写下了她的名字,字迹很美!然后很飘逸地离去。
奇怪的是,得到签名后的几天,我在网上比赛中连续赢棋,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可爱。真正的原因是:我对象棋的感恬提高了,我不再单纯追求棋的输赢,这是郭莉萍这一次面对面传递给我的信息。放松心态,象棋不再是棋盘上的打打杀杀,棋力可能会进步。不信,你试一下?
一盘不该下的棋 赵家城
寒风中,在街头棋摊下棋的李哥大口大口地抽着烟,一双虽然不大却十分有神的眼睛紧张地注视着棋盘,仿佛是担心有人会突然把棋盘抢走似的。他的棋瘾很大,每天雷打不动地从上午九点酣战到黄昏日落。
象棋是他的精神寄托。
李哥比我大一句,都属鸡。按照卦书里的说法,属鸡的男人生性好斗,争强好胜,有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所以这样的男人一旦将兴趣凝聚在象棋上,就注定要在他的生活中注入不稳定因素。
李哥的棋力在我们这个有着80多万人口的城市中堪称上乘,曾经取得过全市第四名的成绩,三乡四邻慕名而来向他讨教的人几乎踏平了他家的门槛。由于我们同在一个单位,又是近邻,我便有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条件,一下夜班就去找他下上几盘。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我的出现,竟给他及他的家庭带来了一场灾难……
那是1999年5月的一天上午,我下了夜班来到李哥值班的公司门卫房。远远的我就看到屋内围了很多人,凭直觉,准是李哥又在和棋友下棋,我连忙挤进去观战,恰好此时李哥的对手颓势难挽认输了,洋洋得意的李哥一见我来了,高兴地邀我上场。
我们俩正在观者如堵的人群中激战之时,浑然不觉公司刘总经理检查工作路过这里。他透过窗户一看,有人当班下棋,生气地敲了几下玻璃,示意把棋收起来别玩了,然后就走了了。
李哥以为领导走了,而棋局尚处于两分之势,心犹不甘,执意要我把棋下完。这时围观的人都走了,整个门卫房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就在这时刘总经理杀了我们一个“回马枪”,发现我俩无视领导还在下棋,勃然大怒,当即走进屋来厉声批评李哥,并责问我是哪个单位的。我不敢隐瞒,如实回答。刘总经理当场吩咐办公室主任:“去,把车务段书记叫来。”我们段党支部书记听说我在下棋,连门都没有进,就对总经理说:“赵家城是闲班,我没权管,”这样,我侥幸逃过一劫,而李哥当天就接到科长通知:下岗了!
如今此事已过去近十年,由于种种原因,除了下棋别无他技的李哥还没有找到工作,每月靠爱人700多元工资,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三口的生活,免不了要忍受爱人的白眼和埋怨,凄惶的心境可想而知。而他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到全市各处棋摊游荡,靠自己在棋盘上的威风来寻找心理上的片刻满足。
《棋艺》茶吧⑩ 林亦弛
茶客留言
读者李志刚(鞍山风光棋校)
现在《棋艺》杂志从内容上看已经在同类期刊中很出色了,不过我感觉从报道的层次上来看还有待完善,就是各地省级赛事这方面的报道力度不够,如果能开辟一个“地方风采”专栏就更好了。省赛的棋,肯定不如全国赛精彩,但省级赛事其实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新闻点都是值得一书的,比如去年安徽女子大师梅娜就是庐山杯历史上在男子组比赛中的女冠军,从技术上来看,省赛对局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或者就归到“对局诊室”栏目里,这样既可以对当地象棋事业有一个推动作用,展现地方棋手的风采,又 可以让读者从对局得失中提高棋艺水平。
读者郭晨巍(烟台市福山区福苑职业学校)
我认为《棋艺》以前有个象棋棋迷交流平台不错,上面棋手有自己的网络棋力分数、联系电话等,我曾经通过上面的信息认识了很多棋友,这是个很好的板块,可惜现在没有了。以前尚威大师的布局飞刀我很喜欢,这是棋艺非常经典的一个阵地,现在的布局文章稍微有点冷,可能初中级棋迷看起来会比较吃力,建议编辑继续多增加一些名手的自战评述,像汪洋、王斌、党斐等年轻棋手的最好。《棋艺》在中高级棋迷里早已深入人心,可是现在真的很难买,很多城市的报刊零售处都没有。我去年在青岛的时候曾经徒步跑了十几里,才在青岛文化市场买到,回想那时激动的神情现在还历历在目,建议《棋艺》加大零售点的数量。另外,希望文章的题目富有文学色彩一些,像2004年12月那期《又是一年虎啸龙吟时》,2004年全国个人赛的及时报道,现在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每年《棋艺》的个人赛报道都很独特,让我们棋迷有种身临现场的感觉。还有,希望一些经典棋局能继续用以往的经典模式与棋迷分享,最后希望贵刊越办越好。
致读者
看到以上读者为杂志献上的良策,作为编辑,在感动之余,更平添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决心。省级比赛是我们杂志报道的一个方面,比如近期的山西省擂台赛、顺德市比赛,以及山东比赛等,我们都给予了一定的报道,但同时由于地域所限,加之信息的匮乏,许多比赛我们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悉,在此也恳请所有读者将你们所在地区的一些重大比赛消息,或者精彩比赛对局寄给我们,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增加重大比赛的对局,而且尽可能采用自战评述的方式,至于许多读者抱怨杂志不好购买的情况,我们将多设立一些零售点。最后感谢读者长期以来对杂志的关心和支持!
棋 鬼 楚秋云
“邹眼镜”已年过五十,中等单薄的身材,戴一副高度近视镜,下棋低头弯腰眼睛离棋盘只有八九寸远。他是湘中一家钢铁公司供水车间的供水工,十多年前当班长一直到现在。
水泵房在钢厂河西边缘一座山上,由于偏僻,领导很少过来,他上班也自然轻松自由,看棋书、摆棋谱,有时还下下棋。他班上八人,三班运转,班里有六个女的,有棋友开玩笑说他是“高山皇帝,妃子成群,艳福不浅”。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他在家与人下彩棋,那时工资低,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赌金是五元一盘。上午十点钟,老婆有事出门,走时对他说,煤气炉上炖着排骨海带,过二十分钟要关火。他连连点头说:“我办事,你放心,你就放心走吧!”谁知道那盘棋他很被动,着着长考,竟把关火的事拋在了脑后。十一点多老婆回来时,闻到的是满屋的焦味,顿时火冒三丈,骂了他一顿。他刚输棋,本来就一肚子火,马上回敬道:“老子死也是棋鬼,也要下棋。”于是“棋鬼”的绰号便不胫而走了。
国庆三十五周年,厂里在河西露天电影院举行棋类比赛,最后一天下午他一大早就下完了,就与一个棋棍下彩棋。我催他们快点下,要关门了,我那时是副队长,是比赛的组织者。他说一时下不完,叫我把锁交给他,由他锁门。我看了看棋势,的确如此,便把锁交给了他。
第二天晚上,我路过这里,里面灯火辉煌,以为是围棋比赛开始了,谁知道刚进门口就看到“邹眼镜”和棋棍酣战,真实棋鬼,竟然下了三十多个小时。我走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你这是赢了多少呀7”他摇晃着脑袋说:“下了四盘都是和局,白熬了。”
去年他退休回到N市老家,在那买了房子。N市离我家约有七八十里的路,见到他就不容易了。去年8月我去N市打工,晚上在棋摊找到了他。在喝酒时,我问他一个月在棋上能赢多少?他说:“不多,也就是一个月的烟酒钱”。我说:“那能有四五百元?”他说:“差不多。”那晚我们喝到晚上十点多。
我在那里打了三个月的工,十月底才回到家。快一年的时间没见到棋鬼了,也不知道他身体怎么样了,他经常下棋、熬夜、饿肚子,又好酒贪杯,回想起来总令我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