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进展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当前首选治疗手段仍为手术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方案可推荐为不可切除IC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新辅助治疗联合肝移植方案的提出为肝移植治疗ICC开拓了新的治疗前景。此外,放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也是综合治疗ICC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在膀胱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脑胶质瘤等多种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表明UCA1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和多种分子机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成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了肿瘤干细胞的形成以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迁移和转移,不仅增强了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还可使细胞获得自我更新等干细胞特性,促进肿瘤干细胞的产生。因此,研究EMT与常见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对于寻找控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有效途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亦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环指蛋白43(RNF43)是一种重要的泛素链接酶。作为Wnt信号通路中的拮抗蛋白,RNF43具有重要的抗肿瘤作用。RNF43突变后会引起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促进细胞的侵袭、转移与增殖。除此之外,在临床抗肿瘤的研究中发现,RNF43与Wnt通路相互作用的位点有望作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标。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RNF43的分子结构及其与Wnt通路中相关蛋白的作用机制已经逐渐明确。而在
以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发现,许多患者对此类药物存在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延缓、逆转耐药以及开发新的靶点,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