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川博物院自2009年新馆开放后,一直比较重视对观众的调查与研究。本次调查是博物院第一次较为全面的了解青少年观众的情况,希望能借此摸清青少年观众的特性,为博物馆社教活动和展览提供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调查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3-01
四川博物院为四川省内影响力较广的博物馆之一,每年都会接待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观众。了解青少年观众的教育需求,是四川博物院的日常重要工作。本次调查主要为了了解青少年观众对博物馆的教育需求有何异同,并探索产生此类异同的原因。
本次调研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博物馆工作人员从7月1日开始每天随机向青少年观众发放调查问卷,共连续调查20天,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均达到84.0%以上,因此数据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问卷中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年龄、参观目的、兴趣爱好、参观博物馆的频率、参观方式、是否参加过博物馆社教活动、对什么样的社交活動感兴趣等问题进行了频率统计,并将青少年对博物馆展览和社教活动的评价进行了统计,得到了非常详细的数据。
从调查结果来看,博物馆青少年观众中以9~10岁的观众为主,比例约57.7%;其次是11~12岁的观众,约为29.4%;最后是6~8岁的儿童和13~15岁的青少年,比例分别为9.8%和3.1%。由此可以看出,9~12岁的儿童观众占了青少年观众的很大比例,接近就成比例,而6~8岁和13~15岁的观众很少。因此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应该首先满足9~12岁的儿童需求,并分析6~8岁的儿童和13~15岁的青少年比例为何较少的原因。
从兴趣爱好来看,闲暇之余喜欢艺术的青少年最多,占了43.7%;其次是喜欢体育和文学的青少年观众,分别为25.7%和22.8%;最少的分别是动漫游戏和科学,分别为2.3%和0.6%;另有4.8%的青少年填写了“其他”,主要是喜欢旅游和美食。所以四川博物院对偏爱艺术的青少年有较大的吸引力,培育这些青少年的艺术涵养可能应该是我们主打的教育方向。
参观频率上,每年参观1~2次的青少年最多,约46.0%;其次是每年3次或以上的,约为33.1%;最少的是大概两年1次和其他次数的青少年,分别为6.7%和8.6%;另外有5.5%的青少年之前还没有参观过博物馆。
参观过博物馆的青少年,认为其展览“非常好”的青少年的比例达到了71.7%,说明他们参观过的这些博物馆基本能满足青少年的参观需求;认为“比较好”的青少年约有25.8%,认为“一般”的青少年仅有2.5%。
从青少年的参观组织形式来看,“和家人一起”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最多,比例达到了62.3%;其次是“与朋友或同学一起”,比例约为20.8%;再次是“学校组织”参观的青少年,比例约为13.8%;最后是“自己一个人去博物馆参观”,比例仅为2.5%;其他参观组织形式的青少年约为0.6%,但其并未填写具体的组织形式。所以单就比例来看,目前和家长一起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可能应是我们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参与对象。
就之前是否参加过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来看,约有58.8%的青少年并未参加过相关活动;约有13.2%的青少年参加过手工艺品的制作;约有9.9%的青少年参加过博物馆的“亲子活动”;约有7.1%的青少年参加过博物馆组织的夏(冬)令营;约有5.5%的青少年参加过各个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还有5.5%的青少年参加过博物馆组织的“其他”活动,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所以在参加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青少年中,手工艺类活动和“亲子活动”是参与率比较高的。
从青少年对其参与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评价来看,认为“非常好”的青少年约为78.6%;认为“比较好”的青少年约为21.4%。说明就目前博物馆所开展的这些教育活动,基本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为了了解青少年对博物馆教育活动内容的期望,我们特以四川博物院的典型馆藏文物类别为例进行了摸底调查,青少年最感兴趣的是古代书画,比例约为23.3%;其次是手工艺品和青铜器,分别为18.9%和18.0%;再次是古陶瓷和少数民族类文化,分别为14.4%和13.2%;最后是古代陶俑(雕刻)和古代宗教造像,约为7.7%和3.6%;另有1.0%的青少年选择了“其它”,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从上可以看出,至少就四川博物院而言,可以开展一些以古代书画、手工艺品和青铜器相关的教育活动。
在调查中,约有46.6%的青少年认为博物馆对其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约有41.6%的青少年认为博物馆有“较大影响”;另有9.9%和1.9%的青少年分别认为博物馆对其“基本没影响”或“什么影响都没有”。该项指标说明目前博物馆对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很大,基本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认可。
从青少年的参观目的来看,以“了解更多知识”的青少年为主,比例高达93.3%;而以“休闲娱乐”和“环境舒适”为目的的青少年比例很小,仅有3.1%和1.2%,说明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将博物馆视作学习知识的地方。另有2.5%的青少年选择“其他”参观目的,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少年比较倾向于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也比较倾向于参加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两类青少年比例各计23.9%和22.1%;其次是倾向于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种节日活动、书画学习和亲子活动,分别为15.9%、15.0%和14.8%;最后是拓片制作活动,仅有7.7%;另有0.5%的青少年选择“其他”类型,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
参与调查的青少年还提出,他们更希望参加包含古代书画、手工艺品和青铜器物类的博物馆社教活动。总的来说,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们对省内博物馆予以了较为积极的评价,并认为博物馆对其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调查
中图分类号:G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3-01
四川博物院为四川省内影响力较广的博物馆之一,每年都会接待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观众。了解青少年观众的教育需求,是四川博物院的日常重要工作。本次调查主要为了了解青少年观众对博物馆的教育需求有何异同,并探索产生此类异同的原因。
本次调研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博物馆工作人员从7月1日开始每天随机向青少年观众发放调查问卷,共连续调查20天,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均达到84.0%以上,因此数据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问卷中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年龄、参观目的、兴趣爱好、参观博物馆的频率、参观方式、是否参加过博物馆社教活动、对什么样的社交活動感兴趣等问题进行了频率统计,并将青少年对博物馆展览和社教活动的评价进行了统计,得到了非常详细的数据。
从调查结果来看,博物馆青少年观众中以9~10岁的观众为主,比例约57.7%;其次是11~12岁的观众,约为29.4%;最后是6~8岁的儿童和13~15岁的青少年,比例分别为9.8%和3.1%。由此可以看出,9~12岁的儿童观众占了青少年观众的很大比例,接近就成比例,而6~8岁和13~15岁的观众很少。因此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应该首先满足9~12岁的儿童需求,并分析6~8岁的儿童和13~15岁的青少年比例为何较少的原因。
从兴趣爱好来看,闲暇之余喜欢艺术的青少年最多,占了43.7%;其次是喜欢体育和文学的青少年观众,分别为25.7%和22.8%;最少的分别是动漫游戏和科学,分别为2.3%和0.6%;另有4.8%的青少年填写了“其他”,主要是喜欢旅游和美食。所以四川博物院对偏爱艺术的青少年有较大的吸引力,培育这些青少年的艺术涵养可能应该是我们主打的教育方向。
参观频率上,每年参观1~2次的青少年最多,约46.0%;其次是每年3次或以上的,约为33.1%;最少的是大概两年1次和其他次数的青少年,分别为6.7%和8.6%;另外有5.5%的青少年之前还没有参观过博物馆。
参观过博物馆的青少年,认为其展览“非常好”的青少年的比例达到了71.7%,说明他们参观过的这些博物馆基本能满足青少年的参观需求;认为“比较好”的青少年约有25.8%,认为“一般”的青少年仅有2.5%。
从青少年的参观组织形式来看,“和家人一起”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最多,比例达到了62.3%;其次是“与朋友或同学一起”,比例约为20.8%;再次是“学校组织”参观的青少年,比例约为13.8%;最后是“自己一个人去博物馆参观”,比例仅为2.5%;其他参观组织形式的青少年约为0.6%,但其并未填写具体的组织形式。所以单就比例来看,目前和家长一起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可能应是我们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参与对象。
就之前是否参加过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来看,约有58.8%的青少年并未参加过相关活动;约有13.2%的青少年参加过手工艺品的制作;约有9.9%的青少年参加过博物馆的“亲子活动”;约有7.1%的青少年参加过博物馆组织的夏(冬)令营;约有5.5%的青少年参加过各个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活动;还有5.5%的青少年参加过博物馆组织的“其他”活动,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所以在参加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青少年中,手工艺类活动和“亲子活动”是参与率比较高的。
从青少年对其参与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评价来看,认为“非常好”的青少年约为78.6%;认为“比较好”的青少年约为21.4%。说明就目前博物馆所开展的这些教育活动,基本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为了了解青少年对博物馆教育活动内容的期望,我们特以四川博物院的典型馆藏文物类别为例进行了摸底调查,青少年最感兴趣的是古代书画,比例约为23.3%;其次是手工艺品和青铜器,分别为18.9%和18.0%;再次是古陶瓷和少数民族类文化,分别为14.4%和13.2%;最后是古代陶俑(雕刻)和古代宗教造像,约为7.7%和3.6%;另有1.0%的青少年选择了“其它”,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从上可以看出,至少就四川博物院而言,可以开展一些以古代书画、手工艺品和青铜器相关的教育活动。
在调查中,约有46.6%的青少年认为博物馆对其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约有41.6%的青少年认为博物馆有“较大影响”;另有9.9%和1.9%的青少年分别认为博物馆对其“基本没影响”或“什么影响都没有”。该项指标说明目前博物馆对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很大,基本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认可。
从青少年的参观目的来看,以“了解更多知识”的青少年为主,比例高达93.3%;而以“休闲娱乐”和“环境舒适”为目的的青少年比例很小,仅有3.1%和1.2%,说明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将博物馆视作学习知识的地方。另有2.5%的青少年选择“其他”参观目的,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少年比较倾向于在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也比较倾向于参加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两类青少年比例各计23.9%和22.1%;其次是倾向于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种节日活动、书画学习和亲子活动,分别为15.9%、15.0%和14.8%;最后是拓片制作活动,仅有7.7%;另有0.5%的青少年选择“其他”类型,但并未填写具体内容。
参与调查的青少年还提出,他们更希望参加包含古代书画、手工艺品和青铜器物类的博物馆社教活动。总的来说,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们对省内博物馆予以了较为积极的评价,并认为博物馆对其学习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