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雪:1959年生,安徽蒙城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现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西安碑林等机构收藏。上世纪90年代与同道编著出版《书法新论》《书法新探》两部书法论著。曾参与组织策划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纪念赵朴初诞辰100周年名家邀请展等活动。曾分别随中国青年书法代表团、安徽书法代表团赴韩国、日本进行书法交流。2008年由荣宝斋出版《吴雪书法作品集》,同年9月在甘肃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均有专题评介。
一
因为3年前在《安徽日报》曾经为他写过评介文章,这些年,他的中国书协理事和省书协副主席以及文联领导的职务没有变,他乐业敬业精业的事业心没有变,他热心公益事务的激情没有变,甚至年逾天命也未消却青春的活力。待夜深定下神来再“话”他的时候,发现其人和艺都有了拾阶登高的变化。
近两年来,吴雪又过了一把“学生”瘾,随南京艺术学院徐利明先生研修了书法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这一举动显示出他的“学人”品行。术业道上的人本来就是学无止境,到了一定年岁尚能择师求学,非独是知不足然后学,更是明了了方向作专攻而后的补学和博学。从各种书体的全面体验,到书法史论的深刻认知,他进入了书法的高端境地,作着自我否定的心摹手追,同时,感悟着现当代新安先贤们至老还当“小学生”的快乐。
2010年,他受命赴任皖东滁州,步千年前的六一居士欧阳文公的后尘,当了1年副市长。在滁州任上,公务之余,独怜幽境,喜于琅琊山中,醉翁亭畔,得“自然英旨”,浸山水灵气,散诸怀抱,放逸性情,从生活到艺术,摆脱了种种尘俗的羁绊,人与艺同步活脱潇洒起来。尤其是将那“蔚然深秀”的山水林壑之美征。引悟至书法创作之中,确立其“深秀”为理想,古人论文艺受惠于自然馈赐的“真予”说,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如果说,前两点对于吴雪提升和丰富艺术人生具有潜移默化之功,那么,其书法作品的升华,特别是笔墨发生的质变,才是落脚点。而今对他来说,公务身份的属性和独立学科意识与书法所形成的关系,直接而密切。书法被他作为专攻术业,所表现出的“士志于道”的坚韧性、兼容并蓄的善学性、人文自觉的超越性,不再停于“好而能”者;书法学科高层系统教育的支撑,不能再视他为“准专业的文人书家”。更主要的是,虽然表面上他依然忙碌无息,其实艺术的心灵“虚静”了许多,这与琅琊任上对自然清气的吮吸不无关系。确切地说,作品的出新而带来的审美丰富性,才是他通过“补血”所获得的“造血”功能和得自然之“真予”的实证。六一居土在文学上的从容宽厚、直率自然的艺术个性,被他在书法中有机地吸纳。
二
吴雪在艺术创作上自觉追索“深秀”的美学趣旨,使得作品“内美”品格升华,成为圈内同道的共识。“深秀”之美,在我国书法的美学范畴中,具有高标特立的表征,在形更在质,在体态更在笔墨,是虚和平淡、内蕴深邃的美,又可以让观者于“外著”中感悟到的美。不论创作,还是鉴赏,都需要审美主体修养所至。人能心室虚静,就会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宽广的接纳意识与扩大的包容雅量。近些年,昊雪君书法之变的慧根正在于此。
2011年,昊雪举办过两个小型展览,一是1月8日在滁州学院艺术展览中心举行的“墨舞雪飞”别滁主题展,荟萃了他在滁州工作一年多专书欧阳修赞颂滁州诗文的作品;二是春节期间在宣纸发源地泾县举办的“感恩宣纸故里”展旨在给“宣纸”拜年。展品中,既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也有清新别致、各种款式的小品;既有气势恢弘的诸体榜书,又多有雅静微妙的行、楷小字;加上对宣纸各种品牌的试验性运用,呈现出视觉传达的多样丰富性。两个展览主题鲜明,为政为艺之人的深情厚意,回报无别,惟以书艺。展品中的一幅联语“人去山自绿,春归花更新”,全当书人的情智表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展览作品诸体兼善,一改过去主要以行草面世的格局,但依然凸显着行草的优长性。其它书体示人多以理趣,而行草之作达于意趣横生、意气飞扬,可谓是他书艺质变的标帜。结字上于疏密、虚实、收放的营构中增添了几分奇趣。而笔墨、笔势与笔性的变化尤为明显,确实今非昔比。中国以笔墨为基石的书画艺术,若能做到清和平淡,非智者不能悟。笔法开悟,以智为先。吴雪或是经历了长期对笔法理趣精研探究的升华;或是对水墨审美文化作出新而广的认知带来的顿悟;或是近些年有意识对笔、墨、纸并巧加水等工具材料的综合实践体验;或是人的放达,作书情态放松,笔墨随之放逸……凡此种种,归于笔墨。正是通过笔性的娴熟把握和自由地运使,其作品中的笔墨线条筋劲而精,骨直而柔,色平而畅,气清而朗,从而笔势运动跌宕起伏、纵横捭阖,形式的意味和水墨特有的文化意蕴一体化地形成统一。
刘艺先生评其书曰:“吴雪先生的书法形质可用骨劲二字概之,吴雪先生的书法风神可用格高韵深目之。”张学群先生引刘熙载“高韵深情,坚质浩气”语,看作是吴雪君在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中不断精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委,得出“无须故作惊人语,写得性灵品自高”的结论。“骨劲”“坚质”二词,形容吴雪书法的运笔线质和体态的端稳,乃恰如其分。“格高韵深”“高韵深情”二语;如果说是对昊雪书法的称赞语,不如说是对他的未来书艺发展的激励语。因为这般格调,这般境界,非书法表层所明显,而是指向人与艺内层深远处。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那样:“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能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同样应该成为书法家的艺术理想。好在他目下的书法正是以此境界作为价值取向。人们若能蓦然回首,在其书法中寻觅到“灯火阑珊处”的仙境,须当继续不断地作出“独上高楼”“衣宽不悔”的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这几年里,吴雪的书法发生了质的飞跃,是值得人们为之击节称赞的。记得当初撰文对他期盼地说道:“若能‘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句),无疑又是一番好景象。”而今,苏大学士的诗句不正是他的书法气象的最好注脚吗?
《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均有专题评介。
一
因为3年前在《安徽日报》曾经为他写过评介文章,这些年,他的中国书协理事和省书协副主席以及文联领导的职务没有变,他乐业敬业精业的事业心没有变,他热心公益事务的激情没有变,甚至年逾天命也未消却青春的活力。待夜深定下神来再“话”他的时候,发现其人和艺都有了拾阶登高的变化。
近两年来,吴雪又过了一把“学生”瘾,随南京艺术学院徐利明先生研修了书法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这一举动显示出他的“学人”品行。术业道上的人本来就是学无止境,到了一定年岁尚能择师求学,非独是知不足然后学,更是明了了方向作专攻而后的补学和博学。从各种书体的全面体验,到书法史论的深刻认知,他进入了书法的高端境地,作着自我否定的心摹手追,同时,感悟着现当代新安先贤们至老还当“小学生”的快乐。
2010年,他受命赴任皖东滁州,步千年前的六一居士欧阳文公的后尘,当了1年副市长。在滁州任上,公务之余,独怜幽境,喜于琅琊山中,醉翁亭畔,得“自然英旨”,浸山水灵气,散诸怀抱,放逸性情,从生活到艺术,摆脱了种种尘俗的羁绊,人与艺同步活脱潇洒起来。尤其是将那“蔚然深秀”的山水林壑之美征。引悟至书法创作之中,确立其“深秀”为理想,古人论文艺受惠于自然馈赐的“真予”说,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如果说,前两点对于吴雪提升和丰富艺术人生具有潜移默化之功,那么,其书法作品的升华,特别是笔墨发生的质变,才是落脚点。而今对他来说,公务身份的属性和独立学科意识与书法所形成的关系,直接而密切。书法被他作为专攻术业,所表现出的“士志于道”的坚韧性、兼容并蓄的善学性、人文自觉的超越性,不再停于“好而能”者;书法学科高层系统教育的支撑,不能再视他为“准专业的文人书家”。更主要的是,虽然表面上他依然忙碌无息,其实艺术的心灵“虚静”了许多,这与琅琊任上对自然清气的吮吸不无关系。确切地说,作品的出新而带来的审美丰富性,才是他通过“补血”所获得的“造血”功能和得自然之“真予”的实证。六一居土在文学上的从容宽厚、直率自然的艺术个性,被他在书法中有机地吸纳。
二
吴雪在艺术创作上自觉追索“深秀”的美学趣旨,使得作品“内美”品格升华,成为圈内同道的共识。“深秀”之美,在我国书法的美学范畴中,具有高标特立的表征,在形更在质,在体态更在笔墨,是虚和平淡、内蕴深邃的美,又可以让观者于“外著”中感悟到的美。不论创作,还是鉴赏,都需要审美主体修养所至。人能心室虚静,就会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宽广的接纳意识与扩大的包容雅量。近些年,昊雪君书法之变的慧根正在于此。
2011年,昊雪举办过两个小型展览,一是1月8日在滁州学院艺术展览中心举行的“墨舞雪飞”别滁主题展,荟萃了他在滁州工作一年多专书欧阳修赞颂滁州诗文的作品;二是春节期间在宣纸发源地泾县举办的“感恩宣纸故里”展旨在给“宣纸”拜年。展品中,既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巨制,也有清新别致、各种款式的小品;既有气势恢弘的诸体榜书,又多有雅静微妙的行、楷小字;加上对宣纸各种品牌的试验性运用,呈现出视觉传达的多样丰富性。两个展览主题鲜明,为政为艺之人的深情厚意,回报无别,惟以书艺。展品中的一幅联语“人去山自绿,春归花更新”,全当书人的情智表白。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展览作品诸体兼善,一改过去主要以行草面世的格局,但依然凸显着行草的优长性。其它书体示人多以理趣,而行草之作达于意趣横生、意气飞扬,可谓是他书艺质变的标帜。结字上于疏密、虚实、收放的营构中增添了几分奇趣。而笔墨、笔势与笔性的变化尤为明显,确实今非昔比。中国以笔墨为基石的书画艺术,若能做到清和平淡,非智者不能悟。笔法开悟,以智为先。吴雪或是经历了长期对笔法理趣精研探究的升华;或是对水墨审美文化作出新而广的认知带来的顿悟;或是近些年有意识对笔、墨、纸并巧加水等工具材料的综合实践体验;或是人的放达,作书情态放松,笔墨随之放逸……凡此种种,归于笔墨。正是通过笔性的娴熟把握和自由地运使,其作品中的笔墨线条筋劲而精,骨直而柔,色平而畅,气清而朗,从而笔势运动跌宕起伏、纵横捭阖,形式的意味和水墨特有的文化意蕴一体化地形成统一。
刘艺先生评其书曰:“吴雪先生的书法形质可用骨劲二字概之,吴雪先生的书法风神可用格高韵深目之。”张学群先生引刘熙载“高韵深情,坚质浩气”语,看作是吴雪君在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中不断精进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委,得出“无须故作惊人语,写得性灵品自高”的结论。“骨劲”“坚质”二词,形容吴雪书法的运笔线质和体态的端稳,乃恰如其分。“格高韵深”“高韵深情”二语;如果说是对昊雪书法的称赞语,不如说是对他的未来书艺发展的激励语。因为这般格调,这般境界,非书法表层所明显,而是指向人与艺内层深远处。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那样:“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能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同样应该成为书法家的艺术理想。好在他目下的书法正是以此境界作为价值取向。人们若能蓦然回首,在其书法中寻觅到“灯火阑珊处”的仙境,须当继续不断地作出“独上高楼”“衣宽不悔”的努力。
不过,无论如何,这几年里,吴雪的书法发生了质的飞跃,是值得人们为之击节称赞的。记得当初撰文对他期盼地说道:“若能‘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东坡句),无疑又是一番好景象。”而今,苏大学士的诗句不正是他的书法气象的最好注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