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很多只基金收益实现了翻番,赚钱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新手参与其中。但据记者了解,很多投资者对基金这种金融产品还不够了解,购买的时候会陷入几种“误区”,往往得不偿失。
误区一:买基金没风险
“最近有没有可以买的基金了?我想赶紧把银行里钱买成基金。”昨日一位朋友听说今年基金形势一片大好时这样询问记者。据了解,目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只有新发行的基金可以买,而且认为股市正经历着大牛市,基金是通过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所以,绝对不会有风险。
解惑: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基金,之所以全称为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如果投资者在基金发行期间购买就称为认购,发行结束后,基金经历一段时间的封闭建仓期,就将开放。在这段时间投资者如果购买就称为申购,抛出就称为赎回。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时候买基金都存在风险。基金是专家代你投资理财,和任何投资一样,具有风险,这种风险并不会因股市的大涨就消失。
误区二:只购买新基金
不少投资者只购买新发基金,以为只有新发基金是以1元面值购买的,是最便宜的,以后基金净值涨上去了,就再也买不到这么便宜的基金了。
解惑:其实,基金发行结束后就开始建仓投资,如果接下来股市开始往下走,基金很可能也出现亏损状况,直接的体现就是基金净值跌破1元面值。所以,并非新发基金是最便宜的基金。
从理财的角度看,除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基金之外,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具有优势。老基金的过往业绩能够直接地反映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而新基金则给您对基金业绩的考量带来较大的挑战。
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和持仓情况可参考,能够对其未来的业绩进行相对科学的预测,而新基金却没有历史,只是一张白纸,风险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误区三:越便宜越好
“既然1元不是最低的,那我就要买最便宜的基金。”有不少投资者把基金当成股票,认为买到低价基金,净值才有上涨空间,因此,去购买面值附近甚至是面值以下的基金。
解惑:拿商品和货币比喻,股票更像商品,其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波动,而基金更像货币,其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与市场供求没有关系。基金的价值就是基金的赚钱能力。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自然不便宜。
另外,基金以净值作为结算标准,因此,基金的卖出净值比买入净值高出的幅度——净值增长率才是判断基金赚钱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并非买入时净值的高低。
误区四:投资短频快
将基金等同于股票的投资思路,一些投资者认为持有基金同持有股票一样应逢高减磅,因此,造成像投资股票一样快进快出,赚个差价就赎回。还有的投资者购买基金后,看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就立即换基金。
解惑:“长线是金,短线是银”,有关专家认为,市场短期的震荡不过是长期行情的一个很小的变动而已。因此,在股市长期牛市的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买基金而言,选时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风格稳定、信誉良好的基金公司,以及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品种,并坚持长期持有。有关历史数据显示,目前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净值大多都在1.6元以上,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在15%到20%,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
正是因为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品种,因此,基金认购期内一般按1%-1.2%收取认购费,申购期间申购费用一般为1.5%,赎回还需支付0.5%的赎回费,一进一出仅交易费用就在1.5%-2%以上。如果持有人操作频率太快,其间基金净值增长低于这个比率,则收益还不足以支付交易费用。
误区五:分红越多越好
经常有投资人抱怨说,“为什么有的基金分红分得少,有的基金一年也分不了几次红。”分了红,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才安心。
解惑: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管理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而基金分红的多少以及基金分红的策略往往是根据基金契约的规定来实施的。比如,有的基金规定到点分红,给投资者的感觉是这种基金的分红频率很高。但这对于其他类型的基金来说,分红多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因为基金分红要有已实现的收益,基金经理们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才能分红。当在行情看好时分红,往往会造成卖掉手中的筹码后而无法追回。如果频繁分红,自然会导致基金陷入波段操作的短期行为。
误区六:经理去哪我去哪
有些投资者非常崇拜基金经理,某个基金经理以前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俗,现在跳槽去了另一家基金公司去管理另一只基金,投资者就紧跟基金经理的脚步转换基金。
解惑:基金业绩的好坏固然是与基金经理的观念和智慧分不开的,但与基金公司和基金团队的关系更大,没有了优秀基金公司和优秀基金团队的依托,任何基金经理都将举步维艰,再好的智慧也很难发挥。(责任编辑林荷珍)
误区一:买基金没风险
“最近有没有可以买的基金了?我想赶紧把银行里钱买成基金。”昨日一位朋友听说今年基金形势一片大好时这样询问记者。据了解,目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只有新发行的基金可以买,而且认为股市正经历着大牛市,基金是通过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所以,绝对不会有风险。
解惑: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基金,之所以全称为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就是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如果投资者在基金发行期间购买就称为认购,发行结束后,基金经历一段时间的封闭建仓期,就将开放。在这段时间投资者如果购买就称为申购,抛出就称为赎回。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时候买基金都存在风险。基金是专家代你投资理财,和任何投资一样,具有风险,这种风险并不会因股市的大涨就消失。
误区二:只购买新基金
不少投资者只购买新发基金,以为只有新发基金是以1元面值购买的,是最便宜的,以后基金净值涨上去了,就再也买不到这么便宜的基金了。
解惑:其实,基金发行结束后就开始建仓投资,如果接下来股市开始往下走,基金很可能也出现亏损状况,直接的体现就是基金净值跌破1元面值。所以,并非新发基金是最便宜的基金。
从理财的角度看,除了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基金之外,老基金比新基金更具有优势。老基金的过往业绩能够直接地反映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而新基金则给您对基金业绩的考量带来较大的挑战。
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和持仓情况可参考,能够对其未来的业绩进行相对科学的预测,而新基金却没有历史,只是一张白纸,风险孰高孰低不言而喻。
误区三:越便宜越好
“既然1元不是最低的,那我就要买最便宜的基金。”有不少投资者把基金当成股票,认为买到低价基金,净值才有上涨空间,因此,去购买面值附近甚至是面值以下的基金。
解惑:拿商品和货币比喻,股票更像商品,其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波动,而基金更像货币,其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与市场供求没有关系。基金的价值就是基金的赚钱能力。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自然不便宜。
另外,基金以净值作为结算标准,因此,基金的卖出净值比买入净值高出的幅度——净值增长率才是判断基金赚钱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并非买入时净值的高低。
误区四:投资短频快
将基金等同于股票的投资思路,一些投资者认为持有基金同持有股票一样应逢高减磅,因此,造成像投资股票一样快进快出,赚个差价就赎回。还有的投资者购买基金后,看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就立即换基金。
解惑:“长线是金,短线是银”,有关专家认为,市场短期的震荡不过是长期行情的一个很小的变动而已。因此,在股市长期牛市的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买基金而言,选时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风格稳定、信誉良好的基金公司,以及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品种,并坚持长期持有。有关历史数据显示,目前成立三年以上的基金,净值大多都在1.6元以上,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在15%到20%,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
正是因为基金是适合长期投资的品种,因此,基金认购期内一般按1%-1.2%收取认购费,申购期间申购费用一般为1.5%,赎回还需支付0.5%的赎回费,一进一出仅交易费用就在1.5%-2%以上。如果持有人操作频率太快,其间基金净值增长低于这个比率,则收益还不足以支付交易费用。
误区五:分红越多越好
经常有投资人抱怨说,“为什么有的基金分红分得少,有的基金一年也分不了几次红。”分了红,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才安心。
解惑: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管理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而基金分红的多少以及基金分红的策略往往是根据基金契约的规定来实施的。比如,有的基金规定到点分红,给投资者的感觉是这种基金的分红频率很高。但这对于其他类型的基金来说,分红多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因为基金分红要有已实现的收益,基金经理们必须抛出手中获利的股票或债券才能分红。当在行情看好时分红,往往会造成卖掉手中的筹码后而无法追回。如果频繁分红,自然会导致基金陷入波段操作的短期行为。
误区六:经理去哪我去哪
有些投资者非常崇拜基金经理,某个基金经理以前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俗,现在跳槽去了另一家基金公司去管理另一只基金,投资者就紧跟基金经理的脚步转换基金。
解惑:基金业绩的好坏固然是与基金经理的观念和智慧分不开的,但与基金公司和基金团队的关系更大,没有了优秀基金公司和优秀基金团队的依托,任何基金经理都将举步维艰,再好的智慧也很难发挥。(责任编辑林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