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中应当贯彻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行为 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95-02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建设的日益完善,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现实世界中的法律、道德规范在这一全新社会空间中很难正常发挥作用,导致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其网络失德、违法行为的智能化程度更高,手段方法的技术性更强,违法犯罪的后果也更严重。因此,如何搞好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新时期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现象严重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违反道德和违法犯罪的非理性行为,行为程度和性质从网络失德到网络违法直至犯罪。如滥用信息技术制造、传播信息垃圾和计算机病毒;编造虚假信息对他人进行诽谤或制造社会混乱;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诈骗;浏览、下载、传播黄、赌、邪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或公开兜售、抄袭他人论文等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非法侵入、攻击或破坏他人信息系统等。
  产生大学生网络行为失德、违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主观原因分析,大学生自身是非辩别力还不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较差。如许多大学生对上述网络失德、违法行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认知和价值判断。比如在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后到处宣扬,以为荣耀;有的大学生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后还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以炫耀 “才华”;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电脑“黑客”充满崇拜并渴望自己能成为“黑客”。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使不少大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次,从客观原因分析,各单位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也给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络违法失德、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第三,从国家立法的宏观原因分析,国家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滞后、网络空间的诸多行为无法可依也加剧了网络失德、违法现象。第四,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忽视,是大学生网络失德、违法现象普遍和加剧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严重滞后于对大学生的网络技术知识教育,正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二者之间的脱节使得这种网络空间“无规则、无道德”的认识长期得不到纠正。一些高校对新形势下网络环境中法制与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内容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有的教师对网络空间十分陌生,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因此对大学生网民中出现各种问题很难作出快速机敏的反应,教育内容、方法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说,对大学生上网一直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这种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网络行为长期难以规范。
  二、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应当贯彻的基本原则
  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工作。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全新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由于网络“虚拟空间”的特殊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
  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逐步实现网络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教育方式,而是将其作为另一种教育手段和途径。只有使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网络化与学校其他多渠道教育形成相互借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结构,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立体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体系,以增强教育的实效。
  (二)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网民是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高的特殊群体,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较强。他们厌烦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渴求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双向地交流与对话。教育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创建一个能将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体自觉意识的宽松和谐、自由有序的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消除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均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很强,因而必要的正面灌输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灌输教育中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一的由教师“单人独奏”为师生“合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三)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相结合
  互联网极大地张扬了大学生的个性,也为更好地开展个性教育提供了可能。网络时代的教育,就是要改变以往按统一的标准、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模式,正视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共性指导下寻找多样化的个人发展,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与完美。
  (四)引导自律与实施他律相结合
  一方面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的伦理规范,通过教育引导上网者的自律。另一方面学校要依照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
  三、高校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内容
  (一)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走进网络,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对网络失德行为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基本规律,再结合传统道德规范要求,提炼和总结网络道德规范。积极倡导“爱国守法”、“诚信友善”、“文明自律”等网络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自律能力,使大学生们认识到,任何借助网络进行的恶意破坏行为都是非道德的或违法的,网络活动中应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遵守网络规范,以道德理性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增强对网络毒素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会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比如严守网络秩序,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不利用网络搞恶作剧、放电子炸弹,网上聊天语言文明等,共建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二)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法制教育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他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网络法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国自1987年以来先后制定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基本建立了我国的网络管理法体系。但是,由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大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的危害性普遍认识不足,他们并不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看作是一种犯罪,而仅近看作是一种智力“游戏”或者技术上的挑战。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观念。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以杜绝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的重要领域,正在受到日益严密的法律调整,对网络世界的破坏就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网上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法律规范是网上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要帮助学生明辨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主体的匿名隐形而导致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对网络陷阱的识别能力,使学生掌握和正确运用基本的网络法律武器,以维护自己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在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规范教育时,必须处理好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关系,在进行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必须首先加强“网德网风”教育,将网络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法制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网络行为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四、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高校应将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总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使网络道德、法制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取得实效。
  (一)调整高校思想品德课与法律课的内容和结构,增加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内容
  网络发展要求将网民行为的规范教育纳入正规思想教育轨道。在高校,“两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对各种不良现象和诱惑的判断力、抵抗力和免疫力,用逐渐成熟的眼光看待社会,就必须将网络道德、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两课”教育教学之中。要对现行的思想品德、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收集、利用大学生网络失德、违法甚至犯罪的典型案例,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性、合法性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课程中融入道德、法律意识的教育
  计算机及网络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它给全人类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如果说计算机网络原理类课程是教学生如何制造或维修这个“工具”,那么电脑和网络应用类课程则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个“工具”的技术方法,但目前还没有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这个“工具”的规则的课程内容。因此高校应当在《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进行相关规范教育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如增设网络行为规范专章,或在技术教学通过相关案例进行网络道德、法制教育。这种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中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往往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设相关网络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课程供大学生选修
  目前,《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之类的课程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必修课。我国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网络法》、《网络伦理》、《网络文化》之类的课程,一方面满足不同兴趣同学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对网络道德、法制教育进行深化和强化。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育手段网络化
  因特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也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利用网上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交流互动、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特点,准确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开辟高校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新空间。
  (五)教育管理相结合,实现校园网络道德规范制度化
  思想教育必须与适当的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高校应当在法律规定和一般性道德倡导之外,制订更明确具体的道德准则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把对学生的伦理劝戒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如通过制定、完善并执行《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制度化道德规范,将网络伦理道德指标纳入大学生德育考核体系。既有利于明确职责和权利,也有利于查证和追究责任,对减少大学生网络失德、违法行为的发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对于已经发现的网络失德、违法行为,要认真进行处理。网络行为失德、违法本来就难于发现,如果发现了不处理,或由于无处理依据,也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加深网络行为失德、违法“无所谓”的错误思想。所以对于大学生中已发生的较严重的越轨行为,不能将其视为学生私事,应当及时地做出处理,以在学生中形成震慑力。
  总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解决。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网络教育意识,掌握网络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法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崇德守法的网上健康力量。
  
  参考文献:
  [1]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王栾生,李方.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版.
  [3]王宏舡.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旦教育.2001(4).
  [4]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血压病逐渐成为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病。由于高血压病得发病多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以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所导致,然而目
农民工在为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素质低、技能差、合法权益受侵犯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农民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
“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着中考的来临,第一次面临人生重要选择的广大初中毕业生们将会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在此,长期从事初中毕业班政治教学的我结合多年的备考经验和体会
石油院校MBA教育侧重于对学员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石油院校的教师虽具有较高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聘用校外有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MBA教育教师
教师的业务成长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反过来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使教
针对当前工科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必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包括学习知识技能、开阔学生眼界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本文结合当前政治教学现状,就高中教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
目的:分析糖尿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选取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
经济的发展给银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近期发生的银行“飞单”事件,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反映出银行业内部控制方面的弱点.因此,关于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避免发生影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在治疗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4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西瓜霜喷剂以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