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本教研是当前在课改新形势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育质量提高、促进幼儿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呢?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下面,谈谈我园深入开展园本教研研究活动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开展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根本前提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先进理念要靠教师放在操作层面上去实践落实。所以,要提高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关键,只有建设好这个队伍,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才能做到园本教研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园本培训,形式有:
(一)全员性的培训
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制订落实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自我成长的计划,由园长、年段长带头组织大家学习有关课改的一些新的理念和信息,还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
(二)有针对性的培训
根据教师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短期培训的机会。内容丰富多样,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术研讨班、优质园开放观摩、音乐舞蹈、幼儿保健知识、幼儿园集体舞编排、园本教研等。
(三)参与式的培训
参与式培训是一种互动研讨的好方法,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面对共性的热点问题,大家纷纷各抒己见,分析讨论有理有据,并通过互动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共识。大家感到:经常开展互动式的研讨活动,能使每一位教师思维活跃、观点鲜明、论述精辟,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手拉手互动”的培训
在互助中,我们启动了“手拉手互动”活动。即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采取新老结对子、能者为师结对子、专长互补结对子等形式。帮扶的内容涉及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共同探讨年段课题研究;如何更好地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等。帮扶措施有学习、观摩、讨论、交流等形式。这种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达到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探讨园本教研的形式,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教研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开课教师提供一节公开课——听课——开课老师简单介绍教学设想及教后感——评课——主持人总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单一的教研模式已愈来愈显示出其不合时宜的地方。几年来,我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具体有:
(一)“常规性”的教研形式
常规性教研关注了教师成长的整体性,是以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它关注的是教师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强调教师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着重解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即解决教学设计问题。
在集体备课的管理上,我园实行三级负责制。首先,园本教研指导小组每学期对全园的集体备课提出宏观意见,把握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其次,教研组分配人员从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五个领域以及主题总共六个方面进行把握,确定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近几年,我园以福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蓝本,结合一些建构式教材,选取适合我园幼儿特点、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挖掘社区、家庭的教学资源,补充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最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组安排各个阶段主要备课人,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研究幼儿、研究教材、查找资料、制订教学方案。三级集体备课制度的建立,使教研活动与教研管理系统化、具体并且可操作,教师互助合作,渐渐形成我园的一种备课文化。
在集体备课的操作上,我园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讨论——形成教案——个人二次备课——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教案存档”的流程。主备人由全体教师每周轮流,担任主备人的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集体备课的质量,这也迫使教师精心备课,努力提高。主备人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及理由、教学程序设计、活动安排等。讨论是集体备课过程中最难控制的环节。在主备人说课以后,每位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气氛,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
(二)“案例式”的教研形式
案例式教研关注教师成长的差异性,是以一个个真实的活动教学为素材的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以教研组或全体教师为主体,着重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即教学实施问题。抓住具体的课堂实例搞教研,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天天都做的事情做好,就会人人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可以让教师体验到专业生活的趣味。
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选择地学习相关理论;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还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更研究幼儿的“学”与“玩”的心理,使幼儿的“学”与“玩”尽快由“被动”走向“主动”,实现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根本转变。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容易被激发,课改理论也容易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并进一步强化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
案例教研的形式上,我们以问题为核心,明确主题,侧重互动、加强交流。通过一课多研,一课多教,专题听课等形式,我园教师不仅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掌握了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能立即在类似的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问题。
(三)“课题式”的教研形式
课题式教研关注了教师成长的发展性,又称研究性教研,集中力量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它适合促进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是促进教师从“孩子王”成长为“研究者” 的必由之路。
近两年,我园以省立项课题《提高园本教研针对性与有效性的研究》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以幼儿学习能力发展为主线构建课题网络,做到园有主课题,学科有专题,人人都参与。建立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培训”,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进行贴近教学实际的选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实施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工作常规,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初衷与归宿
教改科研的目的就是为教学实践服务。因此,在课题选择中,我们鼓励支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寻找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去研究,提倡选题“小、精、准”,体现“开口小,挖掘深,成果实”的原则,让教改科研真正做到从教学一线中来,再回到教学一线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易于提炼、推广和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由于课题的典型性、普遍性等特点,也易于转化为教学工作常规,缓解了科研与教学常规冲突与对立的矛盾。
总之,园本教研在我园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园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我园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断进步,还需我们不断努力。
一、开展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根本前提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先进理念要靠教师放在操作层面上去实践落实。所以,要提高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关键,只有建设好这个队伍,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才能做到园本教研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各种各样的园本培训,形式有:
(一)全员性的培训
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制订落实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自我成长的计划,由园长、年段长带头组织大家学习有关课改的一些新的理念和信息,还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
(二)有针对性的培训
根据教师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短期培训的机会。内容丰富多样,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术研讨班、优质园开放观摩、音乐舞蹈、幼儿保健知识、幼儿园集体舞编排、园本教研等。
(三)参与式的培训
参与式培训是一种互动研讨的好方法,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面对共性的热点问题,大家纷纷各抒己见,分析讨论有理有据,并通过互动交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共识。大家感到:经常开展互动式的研讨活动,能使每一位教师思维活跃、观点鲜明、论述精辟,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手拉手互动”的培训
在互助中,我们启动了“手拉手互动”活动。即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采取新老结对子、能者为师结对子、专长互补结对子等形式。帮扶的内容涉及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共同探讨年段课题研究;如何更好地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等。帮扶措施有学习、观摩、讨论、交流等形式。这种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达到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探讨园本教研的形式,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教研活动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开课教师提供一节公开课——听课——开课老师简单介绍教学设想及教后感——评课——主持人总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单一的教研模式已愈来愈显示出其不合时宜的地方。几年来,我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具体有:
(一)“常规性”的教研形式
常规性教研关注了教师成长的整体性,是以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它关注的是教师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强调教师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着重解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即解决教学设计问题。
在集体备课的管理上,我园实行三级负责制。首先,园本教研指导小组每学期对全园的集体备课提出宏观意见,把握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其次,教研组分配人员从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五个领域以及主题总共六个方面进行把握,确定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近几年,我园以福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蓝本,结合一些建构式教材,选取适合我园幼儿特点、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挖掘社区、家庭的教学资源,补充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最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组安排各个阶段主要备课人,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研究幼儿、研究教材、查找资料、制订教学方案。三级集体备课制度的建立,使教研活动与教研管理系统化、具体并且可操作,教师互助合作,渐渐形成我园的一种备课文化。
在集体备课的操作上,我园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讨论——形成教案——个人二次备课——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教案存档”的流程。主备人由全体教师每周轮流,担任主备人的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集体备课的质量,这也迫使教师精心备课,努力提高。主备人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确定、学情分析、教学方法选择及理由、教学程序设计、活动安排等。讨论是集体备课过程中最难控制的环节。在主备人说课以后,每位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人人动脑筋,个个说真话,争先提建议”的研讨气氛,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
(二)“案例式”的教研形式
案例式教研关注教师成长的差异性,是以一个个真实的活动教学为素材的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以教研组或全体教师为主体,着重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即教学实施问题。抓住具体的课堂实例搞教研,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天天都做的事情做好,就会人人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可以让教师体验到专业生活的趣味。
在案例研究中我们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选择地学习相关理论;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还研究幼儿如何“学”与“玩”,更研究幼儿的“学”与“玩”的心理,使幼儿的“学”与“玩”尽快由“被动”走向“主动”,实现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根本转变。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容易被激发,课改理论也容易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并进一步强化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
案例教研的形式上,我们以问题为核心,明确主题,侧重互动、加强交流。通过一课多研,一课多教,专题听课等形式,我园教师不仅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形成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掌握了对教学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能立即在类似的实践情境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疑难问题。
(三)“课题式”的教研形式
课题式教研关注了教师成长的发展性,又称研究性教研,集中力量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它适合促进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是促进教师从“孩子王”成长为“研究者” 的必由之路。
近两年,我园以省立项课题《提高园本教研针对性与有效性的研究》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以幼儿学习能力发展为主线构建课题网络,做到园有主课题,学科有专题,人人都参与。建立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培训”,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进行贴近教学实际的选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实施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工作常规,是提高园本教研实效性的初衷与归宿
教改科研的目的就是为教学实践服务。因此,在课题选择中,我们鼓励支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寻找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去研究,提倡选题“小、精、准”,体现“开口小,挖掘深,成果实”的原则,让教改科研真正做到从教学一线中来,再回到教学一线中去,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易于提炼、推广和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由于课题的典型性、普遍性等特点,也易于转化为教学工作常规,缓解了科研与教学常规冲突与对立的矛盾。
总之,园本教研在我园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探索园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使我园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断进步,还需我们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