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深奥难懂,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巧用古今异义词之比较,注重语法分析,激趣导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不断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语法分析;激趣导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古今异义词之比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词形与现代汉语的词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它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古今异义词,提高学生记忆古今异义词的效率。如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文中的句子“望桓侯而还走”的“走”是一个古今异义字,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首先,请学生说出带有“走”字的词语,如远走高飞、走投无路等词,然后教师解释“走”字在这些词语中是“行走”的意思,而课文中的“走”是指“跑”的意思。这样进行比较,学生对“走”字的理解会更深刻,在今后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走”字时,就能够快速地对其做出正确解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找准两个或几个词之间的关联点,通过关联点将它们联系起来,再通过比较异同,从而达到识记古今异义词的目的。
二、语法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一)掌握辨析句式特点,理解语义
从文言文翻译来看,学生翻译句子的难点在于判断句式,如对宾语前置等句式难以把握句子的正常语序,无法快速地翻译句子。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句子本身出发,分析句子的特点、结构、成分,用现代汉语的语序对文言文句子进行调整,使其成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文中的句子“忌不自信”为宾语前置,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忌”,谓语是“信”。可是,为什么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呢? 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正常的语序是:主语 谓语 宾语,但是文言文中的句子并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排列。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
(或介词)前面,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即是宾语前置句,调整之后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忌不信自”,将句子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通过教师的解析和引导,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特点,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的语序,就能很快地将句子翻译出来。
(二)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句意,确定词义
同词的组合一样,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规定着你说了“因为”,就得说“所以”。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推断词句的意义。如《捕蛇者说》中也有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初读之下“犹信”很容易被翻译为“才相信”,但它还可以译为“还是真的”,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来看前面一句: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下面应该接说话人对“看”的对象的评价性的话,表示说话人的看法。因此,“犹信”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了的“孔子的话”,谓语是“信”。此句应译成: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真的。
三、激趣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文言文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学方法不当,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文言文教学,可以“激趣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温故知新”“豁然开朗”“三顾茅庐”等成语名句引出课文。课前可让学生预习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论语》《桃花源记》及《出师表》等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文言文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有长于描写的、重于叙述的、偏于议论的,像《口技》中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如果教师在朗诵这一段落时,配上音乐播放视频,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领读,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文言文教学最有价值应该是诵读法。诵读可以丰富学生感悟、积累、储存的语言材料。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只有先通过反复的诵读吟咏,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再经老师点拨分析,才能进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在文言文诵读这个环节上,教师的领读尤其重要:首先,教师领读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正确的朗读。由于文言文生字多,个别字的读音与今天通行的读音不一样,如果教师不领读,只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学生很难保证不出错。其次,教师领读还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文章读流利。文言文之所以读起来不顺畅,除了生僻字多,难以认记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些长句子不容易确定它的停顿之处。老师在领读课文时,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读,学生跟着读上几遍,自然能够把握长句的停顿,这样,学生自然会读得朗朗上口。再次,教师领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必须建立在正确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的,教师的领读就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老师满怀激情地领读,感染并影响了学生,学生自然会很容易地进入文章的情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达成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探索,掌握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勇于改革,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梁洪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4(09) .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语法分析;激趣导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古今异义词之比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古今异义词,是文言文中词形与现代汉语的词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它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古今异义词,提高学生记忆古今异义词的效率。如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文中的句子“望桓侯而还走”的“走”是一个古今异义字,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首先,请学生说出带有“走”字的词语,如远走高飞、走投无路等词,然后教师解释“走”字在这些词语中是“行走”的意思,而课文中的“走”是指“跑”的意思。这样进行比较,学生对“走”字的理解会更深刻,在今后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走”字时,就能够快速地对其做出正确解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找准两个或几个词之间的关联点,通过关联点将它们联系起来,再通过比较异同,从而达到识记古今异义词的目的。
二、语法分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一)掌握辨析句式特点,理解语义
从文言文翻译来看,学生翻译句子的难点在于判断句式,如对宾语前置等句式难以把握句子的正常语序,无法快速地翻译句子。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句子本身出发,分析句子的特点、结构、成分,用现代汉语的语序对文言文句子进行调整,使其成为现代汉语的语序。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文中的句子“忌不自信”为宾语前置,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忌”,谓语是“信”。可是,为什么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呢? 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正常的语序是:主语 谓语 宾语,但是文言文中的句子并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排列。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
(或介词)前面,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即是宾语前置句,调整之后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忌不信自”,将句子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通过教师的解析和引导,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特点,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的语序,就能很快地将句子翻译出来。
(二)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句意,确定词义
同词的组合一样,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规定着你说了“因为”,就得说“所以”。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推断词句的意义。如《捕蛇者说》中也有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初读之下“犹信”很容易被翻译为“才相信”,但它还可以译为“还是真的”,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来看前面一句: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下面应该接说话人对“看”的对象的评价性的话,表示说话人的看法。因此,“犹信”的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了的“孔子的话”,谓语是“信”。此句应译成:现在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是真的。
三、激趣导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文言文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学方法不当,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文言文教学,可以“激趣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温故知新”“豁然开朗”“三顾茅庐”等成语名句引出课文。课前可让学生预习这些成语的本意、引申意及出处,增强学习《论语》《桃花源记》及《出师表》等课文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文言文名篇都有精彩的语段,有长于描写的、重于叙述的、偏于议论的,像《口技》中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如果教师在朗诵这一段落时,配上音乐播放视频,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领读,提升学生朗读水平
文言文教学最有价值应该是诵读法。诵读可以丰富学生感悟、积累、储存的语言材料。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只有先通过反复的诵读吟咏,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之后,再经老师点拨分析,才能进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在文言文诵读这个环节上,教师的领读尤其重要:首先,教师领读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正确的朗读。由于文言文生字多,个别字的读音与今天通行的读音不一样,如果教师不领读,只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学生很难保证不出错。其次,教师领读还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文章读流利。文言文之所以读起来不顺畅,除了生僻字多,难以认记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有些长句子不容易确定它的停顿之处。老师在领读课文时,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读,学生跟着读上几遍,自然能够把握长句的停顿,这样,学生自然会读得朗朗上口。再次,教师领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必须建立在正确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的,教师的领读就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老师满怀激情地领读,感染并影响了学生,学生自然会很容易地进入文章的情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达成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目标。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探索,掌握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勇于改革,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深化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梁洪宇.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4(09) .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