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适应社会市场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更多的价值创造,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出发,从企业的供给和市场需求来分析内部控制的属性和功能分析,为今后的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市场需求;二重属性差异;功能分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属性差异
面对近几年社会市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大多数企业从不同的视角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发现了内部控制的实务和理论,即审计和管理。当前,有很多学者从审计和管理视角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但单纯地从审计和会计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却忽略了从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因此,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既要从审计和管理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理论,也要从供求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内部控制理论。
1.从审计和管理视角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从审计视角出发,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由于审计视角的内部控制正迎合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实务和理论的研究。对于政府监管人员来说,其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有防范财务舞弊,规避监管风险等,监管人员的这种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审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然而,面对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面对资本主义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注重财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更加注重强调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保管相关的事项,由此可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实务和理论建设的基本需求。
从管理角度出发,就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实践来看,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主要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企业对财务信息监管的需求,而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意在强调管理,规避风险及经济效益最大化。从本质上来将,其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的,而审计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客观基础上建立的,要想为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就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价值创造。分析审计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创造价值,对防范财务舞弊,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等控制要求,这些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创造价值的实现。因此,基于管理需要,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应更注重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2.从供求关系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以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机理为依据,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及内部控制机制等三个层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其中,内部控制规范注重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经济利益,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迎合了政府监督需要,因此,内部控制规范同时也承载着政府监督的经济利益需求。由于内部控制规范属于一种公共合约,这就要求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中必须权衡企业管理人员、政府监督部门、审计及投资者等各方利益,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只注重强调企业的内生需求,却忽略了审计和监督部门的需要,那么必将造成冲突。所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机理的供给与需求上,必须确保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作为内生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更多地被赋予对外的功能,同时也强调内部控制的内生性,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内生与外用”的两重属性,为了迎合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内部控制中注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在外用属性上应注重外部规范和标准,做好内生与外用内部控制,使企业管理者在特定环境下为谋求自身利益而做出理性选择。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属性的差异必将造成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而内部控制的公共分化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动力机制的差异。从外用性属性出发,其更注重强调外部强制力量的介入,例如美国安然事故的爆发引发了美国及全球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而内升华的内部控制注重强调企业内部管理的流程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划、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将终极的内部控制完全融合到企业生产流程及企业组织的整体文化中,以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审视和强化。另外,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的监管主体及监管方式的差异,据了解,当前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强调的相关事项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差异性,财务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安排同时兼顾了外部监管的要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即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必须有效进行审计,并出具报道,具有强制定的特点,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强调了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性,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了财务人员对两种内部控制的不同态度,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控制效力。总的来说,无论是内生还是外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防范财务舞弊、规避风险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从而充分体现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内生化和外用化等两个方面,属性的差异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的内生和外用需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芳城,杨兴龙,田冠军.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差异和功能分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6:10-15
[2]徐习兵,王永海,徐少兵.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新探[J].商业研究,2013,10:110-114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市场需求;二重属性差异;功能分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属性差异
面对近几年社会市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大多数企业从不同的视角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发现了内部控制的实务和理论,即审计和管理。当前,有很多学者从审计和管理视角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但单纯地从审计和会计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却忽略了从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因此,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既要从审计和管理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理论,也要从供求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内部控制理论。
1.从审计和管理视角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从审计视角出发,审计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由于审计视角的内部控制正迎合了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法律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实务和理论的研究。对于政府监管人员来说,其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有防范财务舞弊,规避监管风险等,监管人员的这种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审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然而,面对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面对资本主义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注重财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更加注重强调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保管相关的事项,由此可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实务和理论建设的基本需求。
从管理角度出发,就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实践来看,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主要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企业对财务信息监管的需求,而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手段,意在强调管理,规避风险及经济效益最大化。从本质上来将,其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的,而审计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客观基础上建立的,要想为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就必须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价值创造。分析审计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创造价值,对防范财务舞弊,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等控制要求,这些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创造价值的实现。因此,基于管理需要,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应更注重企业价值创造的实现。
2.从供求关系的视角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以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机理为依据,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及内部控制机制等三个层面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其中,内部控制规范注重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经济利益,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迎合了政府监督需要,因此,内部控制规范同时也承载着政府监督的经济利益需求。由于内部控制规范属于一种公共合约,这就要求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中必须权衡企业管理人员、政府监督部门、审计及投资者等各方利益,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只注重强调企业的内生需求,却忽略了审计和监督部门的需要,那么必将造成冲突。所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机理的供给与需求上,必须确保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标准性,作为内生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更多地被赋予对外的功能,同时也强调内部控制的内生性,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内生与外用”的两重属性,为了迎合企业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内部控制中注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在外用属性上应注重外部规范和标准,做好内生与外用内部控制,使企业管理者在特定环境下为谋求自身利益而做出理性选择。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属性的差异必将造成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而内部控制的公共分化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动力机制的差异。从外用性属性出发,其更注重强调外部强制力量的介入,例如美国安然事故的爆发引发了美国及全球资本市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而内升华的内部控制注重强调企业内部管理的流程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划、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将终极的内部控制完全融合到企业生产流程及企业组织的整体文化中,以加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审视和强化。另外,由于不同的动力机制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的监管主体及监管方式的差异,据了解,当前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强调的相关事项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差异性,财务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安排同时兼顾了外部监管的要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即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必须有效进行审计,并出具报道,具有强制定的特点,而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强调了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缺陷性,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充分彰显了“人文关怀”。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了财务人员对两种内部控制的不同态度,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及控制效力。总的来说,无论是内生还是外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防范财务舞弊、规避风险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从而充分体现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内生化和外用化等两个方面,属性的差异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因此,为了满足企业的内生和外用需求,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芳城,杨兴龙,田冠军.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差异和功能分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6:10-15
[2]徐习兵,王永海,徐少兵.契约理论和能力理论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新探[J].商业研究,2013,10: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