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炼过程对1,2—聚丁二烯分子量的影响

来源 :合成橡胶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GPC法与[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PB在薄通过程中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1,2-PB,当[η]】200mL/g时,随薄通次数的增加[η]下降,分子量分布向低分子量方向移动。[η]降到200mL/g左右时,尽管成倍增加薄通次数,[η]降低缓慢,並趋于稳定,[η]≈200mL/g时,在薄通过程中[η]变化极小。比较当日和放置30d后测定的薄通样品,结果表明,薄通样品在放置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结合,生成支链结构,致使流体力学体积降低。
其他文献
综述了醇型单包装室温硫化硅橡胶中的交联剂、缩合催化剂、硫化促进剂、贮存稳定剂和增粘剂等对橡胶性能的影响。认为这种硅橡胶具有价廉、无毒、无臭和无腐蚀等优点。经改进
以n-BuLi/TMEDA(四甲基乙二胺)为金属化试剂,环己烷为溶剂,研究了1,2-结构和1,4-结构分别为98%和92%的聚丁二烯(PB)在70℃时的锂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B的初始锂化反应速度
用丙烯腈-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物作室温硫化型硅橡胶(RTVS)的交联剂,其硫化胶具有良好的耐油性。100份RTVS至少需用30份共聚物才能达到交联的目的。随共聚物用量的增加,硫
本工作合成的七甲基三乙烯基硅乙基环四硅氧烷,具有多乙烯硅基侧链。利用此环体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共聚,获得了多乙烯硅基侧链的硅橡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侧链在硅橡胶硫化
对Ni(naph)_2-(i-Bu)_2AlOAr-BF_3·OEt_2(Ni-AlOAr-B)体系催化丁二烯(Bd)聚合合成BR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体系中的Ni(Ⅰ)含量比国内已工业化的Ni-Al-B体系高。对8种AlOAr的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研究了羟基含量不同、链节数不同的两种羟基硅油对硅橡胶混炼胶的影响,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硅橡胶混炼过程中,接到硅橡胶主链上的羟基硅
用差热分析法测定氯丁橡胶(CR)的氧化峰峰温,对 11种防老剂进行了评选,求得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频率因子A,反应速率常数K_T,并用Doyle公式求取氧化反应诱导期t_i。实验证
用吉门试验测定了丁腈-26硫化胶热氧老化过程中的扭转模量变化,阐述了玻璃化温度随老化温度与时间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测算了硫化胶在90—120℃空气老化过程中
本文介绍了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工业试验中所获的研究成果,其目的是评价几种极性、非极性分子结构及长度不同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SKI-3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影响。本文还论述了
根据不同有机卤基团和硝基苯-吡啶的特征性性反应原理,区别澳端基液体聚丁二烯中的两种溴基,并计算出烯丙基溴含量。用VPO法测定(?)_n,计算误差<&#177;5%。用本法计算的数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