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大学排名、高校评估所采用标准的同一性,以及地方高校急于快速发展的愿望,致使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发展步入误区,盲目追求“大型化、综合性、研究型”,出现了改名风、升格风、申博申硕风等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条块关系”得到了基本调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断增强。截至2005年,在全国2089所普通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校(本文称为国家高校)只有111所,其余的均为地方高校,所占比例达到了95%。
毋庸置疑,在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之时,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他们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
然而,近年来,由于大学排名、高校评估所采用标准的同一性,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急于快速发展的愿望,致使愈来愈多的地方高校发展步入误区,盲目追求“大型化、综合性、研究型”,出现了改名风、升格风、申博申硕风盛行等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调查,我国大约有80所高校明确提出要办研究型大学,其中不少地方高校也在争创教学研究型大学,这已成为我国高校运转的状态,“明明条件不具备,基础很差,也要提很高的目标,往往造成学术上的大跃进,大量资源被浪费。”
在笔者看来,伴随这一风气而来的将是三大恶果:一是争创研究型大学会给地方高校带来负面效应;二是本科生教育被边缘化;三是地方高校失去办学特色。
当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入大众化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尤其是原属国家现已经划转到地方的高校)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坚持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这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
具体地说,地方高校要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要成为地方学术研究中心;要成为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站”和传统技术改造的服务站;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力量源泉等。
也就是说,地方高校要甘于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明确以建设教学型、职技型学校为主的办学目标,要以培养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重点任务。同时,地方高校有限的科学研究实力要立足于地方的特色资源与社会需求而展开,不能盲目追求“大型化、综合性、高水平”。
与此同时,地方高校的办学规模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需求,以及学校在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学科建设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骨干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办学层次应首先集中精力抓好本科教育,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可以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区域主要应立足于地方,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为第一要务;科技创新要依据地方科技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实施科技创新等。
此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应该主要体现地方特色,即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依托,地方高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通过建立动态的教学计划机制,将学科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与地方社会经济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
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条块关系”得到了基本调整,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不断增强。截至2005年,在全国2089所普通高校中,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校(本文称为国家高校)只有111所,其余的均为地方高校,所占比例达到了95%。
毋庸置疑,在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之时,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他们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保障。
然而,近年来,由于大学排名、高校评估所采用标准的同一性,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急于快速发展的愿望,致使愈来愈多的地方高校发展步入误区,盲目追求“大型化、综合性、研究型”,出现了改名风、升格风、申博申硕风盛行等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调查,我国大约有80所高校明确提出要办研究型大学,其中不少地方高校也在争创教学研究型大学,这已成为我国高校运转的状态,“明明条件不具备,基础很差,也要提很高的目标,往往造成学术上的大跃进,大量资源被浪费。”
在笔者看来,伴随这一风气而来的将是三大恶果:一是争创研究型大学会给地方高校带来负面效应;二是本科生教育被边缘化;三是地方高校失去办学特色。
当前,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进入大众化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尤其是原属国家现已经划转到地方的高校)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坚持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这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
具体地说,地方高校要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要成为地方学术研究中心;要成为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站”和传统技术改造的服务站;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力量源泉等。
也就是说,地方高校要甘于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明确以建设教学型、职技型学校为主的办学目标,要以培养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重点任务。同时,地方高校有限的科学研究实力要立足于地方的特色资源与社会需求而展开,不能盲目追求“大型化、综合性、高水平”。
与此同时,地方高校的办学规模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和需求,以及学校在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学科建设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确定骨干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和专业,培养“实用型”的高层次人才;办学层次应首先集中精力抓好本科教育,一些实力较强的学校可以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区域主要应立足于地方,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科技等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为第一要务;科技创新要依据地方科技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实施科技创新等。
此外,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应该主要体现地方特色,即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依托,地方高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必须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通过建立动态的教学计划机制,将学科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与地方社会经济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