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好课最起码应是一堂有效的课。如果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没有获得最大收益,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天花乱坠,那也不能算是一堂好课。如果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那就是一堂好课,所以应以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来作为好课的标准。
关键词:好课;标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70-1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好比一堂课的灵魂,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其中之一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定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目标分两类:一类是预设的;一类是课堂生成的。在设定目标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以探索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作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动机意志等个体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决不搞“一刀切”。而有的语文课上,问题一个接一个,只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缺少明确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目标,这样的课又如何谈得上有效。只有用明确的、有挑战性、有生成性的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才算走出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第一,要营造“人本教学”的课题氛围。课堂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是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将直接影响交流对话的效果。如果在课堂上我们仅把学生当作容器,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看待,教师高高在上,不能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又如何能放下顾忌进行提问、讨论、辩论呢?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最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且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家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在讨论问题时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求与学生共同商量。他的民主作风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自觉和良好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见,做到以人为本,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变传统的以教授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为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行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教师在教的同时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也有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学。因为课堂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我们预设的过程、问题、细节,牵引着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看上去是完成了,但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扼杀,被动地跟着老师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即学生通过课堂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品格,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教师要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教师在课堂上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思考的时空,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指导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有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由于考试的压力、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充当着搬运工的角色,为了有效地应付考试,一切照搬教材、教参上的内容,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材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讲,按部就班地把教材中内容讲完了事。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一切以书本为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被扼杀了,更说不上生成智慧。所以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育学者桑新民教授指出“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再创造。”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而是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中真善美的创造。这样教师的劳动才具有光辉的创造性。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教学方式、方法体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所以一堂好课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2]金一鸣,钱景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好课;标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70-1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好比一堂课的灵魂,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其中之一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定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目标分两类:一类是预设的;一类是课堂生成的。在设定目标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建立在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融会贯通、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以探索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作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同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动机意志等个体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决不搞“一刀切”。而有的语文课上,问题一个接一个,只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缺少明确的阅读能力的训练目标,这样的课又如何谈得上有效。只有用明确的、有挑战性、有生成性的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才算走出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第一,要营造“人本教学”的课题氛围。课堂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是否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将直接影响交流对话的效果。如果在课堂上我们仅把学生当作容器,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看待,教师高高在上,不能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又如何能放下顾忌进行提问、讨论、辩论呢?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最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且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家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样做的,他不仅在讨论问题时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求与学生共同商量。他的民主作风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自觉和良好习惯,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可见,做到以人为本,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变传统的以教授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为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行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教师在教的同时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也有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学。因为课堂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我们预设的过程、问题、细节,牵引着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看上去是完成了,但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扼杀,被动地跟着老师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即学生通过课堂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品格,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教师要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教师在课堂上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思考的时空,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指导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有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由于考试的压力、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充当着搬运工的角色,为了有效地应付考试,一切照搬教材、教参上的内容,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材教参上怎么说就怎么讲,按部就班地把教材中内容讲完了事。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一切以书本为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被扼杀了,更说不上生成智慧。所以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育学者桑新民教授指出“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再创造。”因而课堂教学不应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而是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中真善美的创造。这样教师的劳动才具有光辉的创造性。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教学方式、方法体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使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所以一堂好课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2]金一鸣,钱景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