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阐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对于江西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江西省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该省“两化融合”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对江西省“两化融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是对江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现状及存在的有准确的判断,据此进一步分析制约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工业化 信息化 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29-02
1. 江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现状
1.1 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呈现以下发展特点:一是生产快速增长,增幅不断提高。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发展。三是产业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南昌建立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新余、上饶、景德镇相继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五是经济效益同步大幅增长。
1.2 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产业政策等相关促进措施。省直各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产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争取各种政策性资金的扶持。
1.3 江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环境不断优化
省政府有关部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实施和有关科技咨询工作,着力改善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一是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逐步拓展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效应。二是大力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高效的电子政务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型的支撑产业、资源开发利用型的深加工产业、承接国内外梯度转移型的加工产业。四是继续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1.4 江西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
企业信息化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一是九江石化、萍钢、赣发、联创、江铃等一批重点企业组建了信息中心,二是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有信息化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三是企业强化信息化与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信息系统管理、控制。2008年,据省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对全省28家典型示范企业考察情况显示,信息化不断与企业生产、管理融合。
1.5 江西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全省有一批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离散化、集成化和柔性制造。如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应用车间制造过程管理及优化技术和系统,实现了内部经营管理业务与制造过程的信息集成,应用PIMS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与总公司的原油数据库共享和月加工计划的对接、优化,使原油选择、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达到了优化作业。二是全省炼油、化工、化肥生产经营管理的先进过程控制和流程模拟等应用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有一定程度信息化和较好应用型企业,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三是全省消费品工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大都设置了信息化管理部门。
1.6 江西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逐渐显现
一是信息化在一些有较强代表性的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江西联创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财务管理等采用信息化管理,实现主要经营管理业务“甩帐表”,生产和经营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接近100%。二是企业信息化对生产、经营、管理、安全产生起积极作用。
2. 江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评价及判断
随着全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普遍加强信息化应用工作,行业信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逐步拓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及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完善,为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加快推进全省“两化融合”的发展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上看,全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系统集成度仍不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2.1 从“两化融合”层次看
雖然少数大型企业集团、IT密集型企业及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方面起着示范效应,但多数中小企业尚未或部分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4个层次。从企业“两化融合”层次看,江西省新钢、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从技术、产品、业务和行业等环节的“两化融合”,但多数中小型企业尚未或部分实现技术融合和产品融合等环节,尚未实现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传统手工台账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进销存管理等。因此,对于全省来说,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的融合并没有充分的实现,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
2.2 从“两化融合”模式看
全省制造行业企业采用市场资源配置的“挑战,应对”模式的较多,采用“政府主导”模式较少。“两化融合”模式分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2大类。企业“挑战-应对”模式是指企业为打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开展信息化建设;“政府主导”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从江西省“两化融合”模式看,除了少数制造业信息化“甩图板”、“甩帐表”试点企业,采用“政府主导”模式外,其余全省大部分企业基本都采用“挑战-应对”模式。全省制造行业企业单纯依靠市场资源配置,应用系统大多是先后分散开发或引进,追求够用和快上,被动接受工业信息化的较多,单兵作战,缺乏统一规划,易造成“信息孤岛”,致使“两化融合”效率较低。
2.3 从“两化融合”梯度看
全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梯度处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生产性第一核心圈,尚未转入生产性服务第二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逐级推进、梯度展开,即信息化先要与工业融合,其次与直接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再与其他与工业相关性不大的产业融合。第一圈是工业,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这是最核心、直接相关的方面。第二圈是生产性服务业,即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从全省“两化融合”梯度看,江西省还处于生产性第一核心圈,尚未跳出或转入生产性服务第二圈或其他产业。
2.4. 从“两化融合”成熟度看
全省少数大型企业处于第四、五级成熟或优化阶段,但多数企业还处于第二、三级基本或适应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划分为初始级、基本级、适应级、成熟级、优化级5个阶段。从全省“两化融合”成熟度看,目前,江西省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结合较好,“两化融合”绩效明显。全省除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处于第四、五级成熟或优化阶段,如九江石化过程管理及优化技术和系统等;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处于第二、三级基本或适应阶段,这些企业或是实现了单项业务管理计算机化但未形成一定规模应用,或是已开展多项应用系统但没有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有相当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很低,融合成熟度还处在低级阶段。
3. 制约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原因
制约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全省“两化融合”问题尚未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二是全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滞后;三是全省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内在驱动力不强;四是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仍偏低;五是全省应用性人才依然缺乏;六是全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七是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交流平台不畅。
参考文献:
[1]李江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我省信息产业新跨越[DB],江西省信息产业厅网,2009.
[2]《关于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3]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J],信息化建设,2009年04期.
关键词:工业化 信息化 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29-02
1. 江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现状
1.1 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呈现以下发展特点:一是生产快速增长,增幅不断提高。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发展。三是产业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进展。南昌建立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新余、上饶、景德镇相继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五是经济效益同步大幅增长。
1.2 江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产业政策等相关促进措施。省直各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产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争取各种政策性资金的扶持。
1.3 江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环境不断优化
省政府有关部门成立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实施和有关科技咨询工作,着力改善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一是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逐步拓展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效应。二是大力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努力营造和谐、高效的电子政务环境。三是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型的支撑产业、资源开发利用型的深加工产业、承接国内外梯度转移型的加工产业。四是继续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1.4 江西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增强
企业信息化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一是九江石化、萍钢、赣发、联创、江铃等一批重点企业组建了信息中心,二是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有信息化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三是企业强化信息化与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信息系统管理、控制。2008年,据省制造业信息化办公室对全省28家典型示范企业考察情况显示,信息化不断与企业生产、管理融合。
1.5 江西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全省有一批企业已基本实现了离散化、集成化和柔性制造。如中石化九江分公司应用车间制造过程管理及优化技术和系统,实现了内部经营管理业务与制造过程的信息集成,应用PIMS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与总公司的原油数据库共享和月加工计划的对接、优化,使原油选择、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达到了优化作业。二是全省炼油、化工、化肥生产经营管理的先进过程控制和流程模拟等应用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有一定程度信息化和较好应用型企业,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三是全省消费品工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全省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大都设置了信息化管理部门。
1.6 江西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逐渐显现
一是信息化在一些有较强代表性的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江西联创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财务管理等采用信息化管理,实现主要经营管理业务“甩帐表”,生产和经营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覆盖率接近100%。二是企业信息化对生产、经营、管理、安全产生起积极作用。
2. 江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评价及判断
随着全省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普遍加强信息化应用工作,行业信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逐步拓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及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完善,为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加快推进全省“两化融合”的发展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上看,全省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系统集成度仍不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居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2.1 从“两化融合”层次看
雖然少数大型企业集团、IT密集型企业及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方面起着示范效应,但多数中小企业尚未或部分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4个层次。从企业“两化融合”层次看,江西省新钢、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从技术、产品、业务和行业等环节的“两化融合”,但多数中小型企业尚未或部分实现技术融合和产品融合等环节,尚未实现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传统手工台账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进销存管理等。因此,对于全省来说,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和产品的融合并没有充分的实现,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
2.2 从“两化融合”模式看
全省制造行业企业采用市场资源配置的“挑战,应对”模式的较多,采用“政府主导”模式较少。“两化融合”模式分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2大类。企业“挑战-应对”模式是指企业为打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开展信息化建设;“政府主导”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从江西省“两化融合”模式看,除了少数制造业信息化“甩图板”、“甩帐表”试点企业,采用“政府主导”模式外,其余全省大部分企业基本都采用“挑战-应对”模式。全省制造行业企业单纯依靠市场资源配置,应用系统大多是先后分散开发或引进,追求够用和快上,被动接受工业信息化的较多,单兵作战,缺乏统一规划,易造成“信息孤岛”,致使“两化融合”效率较低。
2.3 从“两化融合”梯度看
全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梯度处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生产性第一核心圈,尚未转入生产性服务第二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逐级推进、梯度展开,即信息化先要与工业融合,其次与直接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再与其他与工业相关性不大的产业融合。第一圈是工业,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这是最核心、直接相关的方面。第二圈是生产性服务业,即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从全省“两化融合”梯度看,江西省还处于生产性第一核心圈,尚未跳出或转入生产性服务第二圈或其他产业。
2.4. 从“两化融合”成熟度看
全省少数大型企业处于第四、五级成熟或优化阶段,但多数企业还处于第二、三级基本或适应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划分为初始级、基本级、适应级、成熟级、优化级5个阶段。从全省“两化融合”成熟度看,目前,江西省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信息化体系,信息化与业务流程再造结合较好,“两化融合”绩效明显。全省除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处于第四、五级成熟或优化阶段,如九江石化过程管理及优化技术和系统等;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处于第二、三级基本或适应阶段,这些企业或是实现了单项业务管理计算机化但未形成一定规模应用,或是已开展多项应用系统但没有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还有相当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很低,融合成熟度还处在低级阶段。
3. 制约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原因
制约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全省“两化融合”问题尚未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二是全省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滞后;三是全省中小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内在驱动力不强;四是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仍偏低;五是全省应用性人才依然缺乏;六是全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七是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交流平台不畅。
参考文献:
[1]李江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努力实现我省信息产业新跨越[DB],江西省信息产业厅网,2009.
[2]《关于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3]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J],信息化建设,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