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化学。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各种物质中,都蕴含着简单到复杂的化学现象,折射出化学实验的有趣,道出化学规律的真谛。如何挖掘出生活中的化学,把它转化为化学课堂教学的理论,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我们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生活 化学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Chemistry, Life, and the Society
JIANG Yao
(Sucheng Zhenglou Junior High School, Suqian, Jiangsu 223800)
Abstract Chemistry originates from life and there are various chemical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Everything contains chemical phenomenon, some is simple and some is complex, that reflect the interesting of chemical experiment and the essence of chemical rule. Dig out the chemistry in our life and turn it into theories which are used in our chemical teaching, and then let students walk up to chemistry and socie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life; chemistry; society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从生活走向化学
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1 有意识地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好感。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只要能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内容,都应认真去准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如在讲解到“水的人工净化”时用到木炭,学生问木炭是什么?他们在仔细观察木炭后,他们恍然大悟:噢,原来就是家里烧木柴后留下的物质啊。又引导他们观察木炭的结构,“是疏松管状的结构”,“利用这结构可以有哪些用途呢?”“‘可以放在冰箱里吸附异味’,‘可以放在鞋里除臭味’,‘还能除色素’”,学生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地继续听讲,观察实验。再如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设置如下一些问题:(1)养鱼池里一般都安装喷泉装置,为什么?学生很快想到是为了增加鱼塘中的氧气。(2)有人说,如果把地球上的氧气都收集起来放到空气中,空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就大于21%,什么原因?学生会从地球上水面大、水量多溶解一部分氧气来考虑,很快得出答案。(3)我们购买食品时,有的是充气包装,这些包装中的气体是氧气吗?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些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2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很多的化学知识就在学生的手边,布置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回家到厨房检查一下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生活中的这些物质的酸碱性有什么用途,从而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再有吃松花蛋时会感觉苦涩味,浇上香醋后苦涩味就减轻了,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慎被蜜蜂蛰了或者被蚂蚁咬了,可以用家里的哪些物品来救急?为什么市场上有种洗衣机号称“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它去污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可以讨论、上网查询,体会化学学习,美化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 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和服务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知识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及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要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问题,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健康。
例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铝是一种对人体有危害的元素,会导致幼儿智力降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因此用铁锅替代铝锅更健康。不能用铝箔纸来包装食品,还要尽量少吃一些添加铝元素的食品如油条、馓子等。但是由于铝制品的轻薄和美观,厨房用来舀水盛水的铝制品还挺多的,用的时间长了,上面常常会有油污或脏物,铁丝球是常用的清洗器,但清洗铝制品却非常不好。
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但是却易溶于水,而且高温会被破坏,在酸性的环境中较稳定。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把辣椒先切后洗,这样维生素C就流失了,炒得时候还可以倒些醋来炒,这样营养流失的较少。
此外,胃酸过多的人服用苏打片可减轻疼痛;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说明酸雨的危害;氢氧化钠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说明羊毛衫不可用强碱性洗涤的原因,以及鉴别真假羊毛衫;在生活中吸烟的危害,怎样远离有毒物质;学习了燃料的充分燃烧之后;要使家庭中燃气如何使用,才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2)开展社会调查,全面提高社会意识。参与社会实践的调查与研究是走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化学也不例外,离开了社会实践的调查与研究,就无从谈起“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能全面地提高社会意识。
学习了水资源后,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分别进行两个调查“校园水资源的使用状况的调查”和“生活中水资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学生列举了校园里许多的不合理用水现象,还拍成照片或视频,如:食堂里长流不息的水龙头,满地的污水;水冲式厕所里夜晚涛声依旧;饭后学生洗碗后,水龙头依旧细水长流;某热水器水管源源不断冒溢的水柱等等。在水污染的调查中,学生拍摄到学校附近的河水黑波流淌,工厂旁边水沟的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红装”;洪泽湖边浅水区死鱼遍地、苍蝇乱飞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严重性”,他们联名向校长列举校园数十条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节约用水”不只是纸上谈兵,而应切实地落实到实际中来。这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组织了“秸秆禁烧”“绿色校园”“白色污染的后果”“天气预报中的各种数据”等调查,这些信息和实践都促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与科学发展关系的思考,促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实际返回到教材上,也就是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准确、灵活,并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学参考.2009(9):120.
[2] 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 生活 化学 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Chemistry, Life, and the Society
JIANG Yao
(Sucheng Zhenglou Junior High School, Suqian, Jiangsu 223800)
Abstract Chemistry originates from life and there are various chemical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Everything contains chemical phenomenon, some is simple and some is complex, that reflect the interesting of chemical experiment and the essence of chemical rule. Dig out the chemistry in our life and turn it into theories which are used in our chemical teaching, and then let students walk up to chemistry and society,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life; chemistry; society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应用后反馈问题的总结,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从生活走向化学
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1 有意识地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好感。
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只要能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内容,都应认真去准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如在讲解到“水的人工净化”时用到木炭,学生问木炭是什么?他们在仔细观察木炭后,他们恍然大悟:噢,原来就是家里烧木柴后留下的物质啊。又引导他们观察木炭的结构,“是疏松管状的结构”,“利用这结构可以有哪些用途呢?”“‘可以放在冰箱里吸附异味’,‘可以放在鞋里除臭味’,‘还能除色素’”,学生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地继续听讲,观察实验。再如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设置如下一些问题:(1)养鱼池里一般都安装喷泉装置,为什么?学生很快想到是为了增加鱼塘中的氧气。(2)有人说,如果把地球上的氧气都收集起来放到空气中,空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就大于21%,什么原因?学生会从地球上水面大、水量多溶解一部分氧气来考虑,很快得出答案。(3)我们购买食品时,有的是充气包装,这些包装中的气体是氧气吗?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些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2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很多的化学知识就在学生的手边,布置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学习之后,要求学生回家到厨房检查一下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生活中的这些物质的酸碱性有什么用途,从而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再有吃松花蛋时会感觉苦涩味,浇上香醋后苦涩味就减轻了,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慎被蜜蜂蛰了或者被蚂蚁咬了,可以用家里的哪些物品来救急?为什么市场上有种洗衣机号称“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它去污的原理是什么?学生可以讨论、上网查询,体会化学学习,美化我们的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 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和服务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知识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及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要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问题,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健康。
例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铝是一种对人体有危害的元素,会导致幼儿智力降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因此用铁锅替代铝锅更健康。不能用铝箔纸来包装食品,还要尽量少吃一些添加铝元素的食品如油条、馓子等。但是由于铝制品的轻薄和美观,厨房用来舀水盛水的铝制品还挺多的,用的时间长了,上面常常会有油污或脏物,铁丝球是常用的清洗器,但清洗铝制品却非常不好。
维生素C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但是却易溶于水,而且高温会被破坏,在酸性的环境中较稳定。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把辣椒先切后洗,这样维生素C就流失了,炒得时候还可以倒些醋来炒,这样营养流失的较少。
此外,胃酸过多的人服用苏打片可减轻疼痛;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说明酸雨的危害;氢氧化钠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说明羊毛衫不可用强碱性洗涤的原因,以及鉴别真假羊毛衫;在生活中吸烟的危害,怎样远离有毒物质;学习了燃料的充分燃烧之后;要使家庭中燃气如何使用,才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2)开展社会调查,全面提高社会意识。参与社会实践的调查与研究是走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化学也不例外,离开了社会实践的调查与研究,就无从谈起“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能全面地提高社会意识。
学习了水资源后,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分别进行两个调查“校园水资源的使用状况的调查”和“生活中水资源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学生列举了校园里许多的不合理用水现象,还拍成照片或视频,如:食堂里长流不息的水龙头,满地的污水;水冲式厕所里夜晚涛声依旧;饭后学生洗碗后,水龙头依旧细水长流;某热水器水管源源不断冒溢的水柱等等。在水污染的调查中,学生拍摄到学校附近的河水黑波流淌,工厂旁边水沟的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红装”;洪泽湖边浅水区死鱼遍地、苍蝇乱飞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严重性”,他们联名向校长列举校园数十条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节约用水”不只是纸上谈兵,而应切实地落实到实际中来。这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组织了“秸秆禁烧”“绿色校园”“白色污染的后果”“天气预报中的各种数据”等调查,这些信息和实践都促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与科学发展关系的思考,促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科技发展,形成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实际返回到教材上,也就是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准确、灵活,并具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学参考.2009(9):120.
[2] 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