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外静脉自发性破裂1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no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女,45岁.无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恶心、乏力1 h.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查体:血压:80/50mm Hg(0.7/6.7 la'a),脚备膨隆,中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红细胞压积0.29.B超示左中下腹部不均质低回声,范围14.5 cm×5.4cm×6.7cm.cr示左肾下方腹腔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团块影,最大层面径线7.5锄×9.8cm,Cr值28.0-59.4 Hn,密度不均匀.2 h后血压降至0,腹高度膨隆,穿出不凝血.2007年1月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淡血性渗液400Ⅱll,后腹膜高度隆起,切开.有加00nd血液及凝血块涌出,左髂外静脉前壁有长约4 cfn纵行裂口,缝合后见创面广泛渗血,考虑为重度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所致,共出血6900ml ,术中输全血加00ml、浓缩红细胞6单位、血浆200Dml、血小板200硇nl、冷沉淀4单位.术后18d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溶栓治疗半月后痊愈,出院。

其他文献
病例1男,41岁,体重68 kg.咳嗽、胸闷1月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见左肺门影增大,左上肺见片状实变影.腹部B超示脂肪肝.纤维支气管镜(BF)见左上肺支气管开口处见圆形赘生物,表面光滑、色淡黄、无分叶,肿物边缘有淡黄色分泌物溢出(图1).实验室检查血甘油三酯(TG)2.64.2008年3月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切除,肿瘤位于左上肺支气管腔内,2.5 cm×1.7 cm×1.7 cm.病理报告:
期刊
病人 男,45岁.左肩背部剧痛及进行性胸闷、气短2个月.查体发现Horner's征阳性,左上肢、左前胸壁浅表静脉曲张伴非凹陷性水肿.左胸部叩诊实音,左肺呼吸音不清.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2.81×1012/L、白细胞15.4×109/L、血红蛋白78 g/L、血小板490×109/L。
期刊
病人 女,50岁.左前胸上部渐大包块3年,伴左臂麻木、乏力半年.螺旋CT胸壁三维重建提示左第一肋骨巨大肿瘤。
期刊
目的 回顾分析11例胸主动脉Stanford B型夹层分离行腔内修复术后逆向撕裂为StanfordA型夹层病例,总结其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11例腔内修复术后逆向夹层病人.7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内,夹层破口均位于支架附着处,人工血管远端均与支架吻合;4例发生于支架术3个月后,夹层破口与支架距离较远,人工血管远端吻合口与支架无关.结果 所有病人均康复出院,
目的 前瞻性研究肺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60例Ⅱ~Ⅲa期肺癌肺叶切除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0例)和非治疗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手术后12、36和60 h分别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抗Xa活性单位/kg).全组均记录胸腔引流量、漏气时间和拔除闭式引流管时间,术
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对70例胸段食管癌病人施行了左胸径路的全纵隔淋巴结清扫,现总结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70例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48-73岁,平均64.3岁.食管胸上段癌11例,胸中段癌53例,胸下段癌6例.术前均经胃肠道钡剂造影及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期刊
2007年7月我们成功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1例2.8 kg新生儿心脏术后严重低心排,现将其监护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期刊
Fontan手术是心脏外科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等复杂心脏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和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Fontan术后早期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
期刊
目的 评估右胸小切El封堵缺乏边缘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25例1-2个边缘完全缺乏的病人行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女15例,男lO例;年龄5.64岁,平均28.8岁.其中单纯前边缘缺乏11例,前边缘合并下边缘缺乏3例,前边缘合并后边缘缺乏4例,后边缘缺乏l例,前边缘合并上边缘缺乏l例.单纯上边缘缺乏4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1例.后边缘和下边缘缺
目的 探讨余肺切除术治疗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癌再发行余肺切除术病人44例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余肺切除术后病人的1、3和5年生存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余肺切除术后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73%、26.22%和18.98%.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对余肺切除术后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9).结论 余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