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宁区谷里街道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与江宁滨江开发区(江苏省级)之间,是南京市主城区南部旅游、休闲产业重点发展组团及绿色走廊建设带。近年来,江宁区谷里街道按照统筹城乡、缩小差别的原则,致力于强街富民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谷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职业技能、文化程度的愿望十分强烈。如何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新市民教育,着力提升谷里农民整体素质,把谷里农民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市民,实现城市化推进与市民素质提升的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系列实践,现归纳如下。
开展新市民教育是加快谷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1.开展新市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谷里新市民由三类人群组成:一是失地农民,这一部分人因拆迁住进了复建小区,并获得了相应的补偿,经济条件较好,往往小富即安,不求上进,更有游手好闲者,沉迷赌博,成为谷里社会稳定的隐患;二是尚未失去土地的纯农户,这一部分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仍固守着原有的生活方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短板”;三是外来流动人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素质参差不齐,如果不能真正融入谷里,同样会给社会和谐带来隐患。只有大力提升谷里新市民整体素质,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的和谐新谷里才能成为现实。
2.开展新市民教育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谷里街道独特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使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依靠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又通过把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适度集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化经营,以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而无论从文化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还是就业观念、创业理念的培养等新市民教育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高效转移的有效途径。
3.开展新市民教育是丰富社区建设内容的需要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新市民素质的提升。在社区经济建设方面,离不开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需要提高新市民的道德水平;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提升新市民的文化品位,改变不适合社区发展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必不可少;在社区心理建设方面,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抓手。
构建新市民教育体系,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
针对谷里新市民的素质现状,我们紧扣“传播文明现代的生活理念、倡导科学高雅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升现代化生产的从业素养”的目标,加强“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创新“新市民”素质教育体系,使谷里新市民从总体上成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能够适应现代工农业建设和发展需要,能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装备,能够顺利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市民。
1.基于提升新市民政治思想核心素质,开展市民讲堂等综合培训
一是加强载体建设,编写了《魅力谷里》、《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手册》、《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民用法律应用》、《0~6周岁孩子家庭教育指南》、《市民免费学电脑》、《民间编结》、《市民安全防范手册》等10多种系列教材、读本,免费赠送给新市民。二是以“谷里讲坛”为抓手,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谷里讲坛”以全体市民作为服务对象,以“学习宣传、教育养成”为主体功能,以“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生活”为根本宗旨。街道通过开展讲坛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之成为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学习的课堂。
2.基于培养新市民职业技能优势素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街道邀请省农科院、市教育局讲师团专家多次开展大棚蔬菜、插花、盆景艺术、小龙虾和淡水鱼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4000多人次。为服务失地农民,先后开设了电工、焊工、服装缝纫工、计算机、车工、叉车工、家庭服务技能和创业培训班多期,年培训1700多人次,近年来,有2345人取得了技能等级证书,3256人实现了就业与再就业。我们还与工会、劳保所合作,在职工中组织车工、叉车工、计算机技能大赛,促进工人学赶比超良好风气的形成。
3.基于提升新市民科学文化基础素质,采取自办和合作办学的形式,举办学历教育
目前,已开办成人高中班、电大和网络远程教育专本科班11个。其中,电大和网络远程教育专本科班已毕业145人,在籍学员187名;业余成人高中班,毕业学员300多人、在籍学员69名。
4.基于提升新市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目的,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休闲和兴趣教育
一是根据新市民爱好有针对性地组建文体团队。目前,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引领下,谷里街道已经建立了腰鼓队、舞蹈队、健身队、门球队、石锁队、太极剑队、乐器队、戏曲队、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多个民间社团。街道注重加强文体骨干培训,每年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休闲教育活动,以满足新市民提升生活品位的需要。二是根据新市民自身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实施新市民“普网工程”。坚持每年举办8个市民免费学电脑培训班,包括2个老年电脑兴趣班、4个成人短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街道18至54岁的市民)、2个青少年暑期班,共有400多名市民参加了培训。2012年起,我们利用“江苏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谷里“学习之星”评选表彰活动,让新市民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做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新市民教育成效初显,
谷里新市民快速融入城市化进程
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新市民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谷里新市民的综合素质,加速了谷里城市化进程,彰显了社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谷里新市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质的飞跃,这些素质的提升,直接促进谷里经济的发展。一是促进谷里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近两年来,谷里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集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为此,街道积极引入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使土地逐步向留在农村的种植、养殖专业户集中,专业户通过接受新市民教育培训,提高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能力,经营效果明显提高,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两年来,通过开展新市民技能培训,共将3256名失地农民转移成企业工人、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谷里的三类产业结构比例也由“十一五”末的18:52:30调整到2012年的9:56:35,大力促进了谷里城乡一体化发展。
3.提升了新市民文化水平和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和谐
通过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活动,新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养成,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沉溺麻将赌博的少了,看书和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多了;二是谈论家长里短的少了,关心时事政治的多了;三是胡吃海喝的少了,注重养生保健的多了;四是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少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社会公德的多了。总之,新市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区一派文明和谐的面貌。
谷里街道开展新市民教育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思考
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形式上、空间上的转换,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革命”。今后,我们要针对新市民素质的现状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更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1.新市民教育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是难以使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为此,街道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社区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实和推行;街道要对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辖区内的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益和质量;街道还应确保在社区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参与社区教育的农民的补贴力度。
2.新市民教育要突出重点
一是增强城市价值理念的教育,新市民教育应帮助新市民了解城市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城市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工业化、社会化生产所带来的行业区别和职业分工,认知生活的环境空间和风貌,应帮助新市民树立起规则意识,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点等。二是开展公共意识的教育,帮助新市民克服举止行为、言论谈吐中原有的一些不文明习俗,使他们掌握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礼仪等。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针对新市民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特点,提供更宽泛的服务领域,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介入现代生活,主动地吸纳现代城市的文明,防止他们在身份和生活空间之外的更深心理层面上的边缘化。
3.新市民教育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政府在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和协调,积极筹集培训资金,增加经费投入,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强监督。企业作为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的阵地,要端正思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采取自行举办、联合办学或委托专业学校等形式,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进入本单位的新市民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社区教育中心、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应积极利用其师资和设施等资源优势,结合新市民的不同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社区要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对新市民进行各种有效的教育。
(责任编辑:王有月)
开展新市民教育是加快谷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1.开展新市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谷里新市民由三类人群组成:一是失地农民,这一部分人因拆迁住进了复建小区,并获得了相应的补偿,经济条件较好,往往小富即安,不求上进,更有游手好闲者,沉迷赌博,成为谷里社会稳定的隐患;二是尚未失去土地的纯农户,这一部分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仍固守着原有的生活方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短板”;三是外来流动人口,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素质参差不齐,如果不能真正融入谷里,同样会给社会和谐带来隐患。只有大力提升谷里新市民整体素质,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的和谐新谷里才能成为现实。
2.开展新市民教育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谷里街道独特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使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依靠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又通过把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适度集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化经营,以获取更多的农业收入。而无论从文化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还是就业观念、创业理念的培养等新市民教育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高效转移的有效途径。
3.开展新市民教育是丰富社区建设内容的需要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新市民素质的提升。在社区经济建设方面,离不开各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需要提高新市民的道德水平;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提升新市民的文化品位,改变不适合社区发展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必不可少;在社区心理建设方面,增强新市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抓手。
构建新市民教育体系,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
针对谷里新市民的素质现状,我们紧扣“传播文明现代的生活理念、倡导科学高雅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升现代化生产的从业素养”的目标,加强“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创新“新市民”素质教育体系,使谷里新市民从总体上成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能够适应现代工农业建设和发展需要,能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装备,能够顺利从事现代化生产的现代市民。
1.基于提升新市民政治思想核心素质,开展市民讲堂等综合培训
一是加强载体建设,编写了《魅力谷里》、《谷里街道市民文明礼仪手册》、《谷里街道市民健康知识手册》、《民用法律应用》、《0~6周岁孩子家庭教育指南》、《市民免费学电脑》、《民间编结》、《市民安全防范手册》等10多种系列教材、读本,免费赠送给新市民。二是以“谷里讲坛”为抓手,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谷里讲坛”以全体市民作为服务对象,以“学习宣传、教育养成”为主体功能,以“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生活”为根本宗旨。街道通过开展讲坛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之成为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学习的课堂。
2.基于培养新市民职业技能优势素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街道邀请省农科院、市教育局讲师团专家多次开展大棚蔬菜、插花、盆景艺术、小龙虾和淡水鱼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4000多人次。为服务失地农民,先后开设了电工、焊工、服装缝纫工、计算机、车工、叉车工、家庭服务技能和创业培训班多期,年培训1700多人次,近年来,有2345人取得了技能等级证书,3256人实现了就业与再就业。我们还与工会、劳保所合作,在职工中组织车工、叉车工、计算机技能大赛,促进工人学赶比超良好风气的形成。
3.基于提升新市民科学文化基础素质,采取自办和合作办学的形式,举办学历教育
目前,已开办成人高中班、电大和网络远程教育专本科班11个。其中,电大和网络远程教育专本科班已毕业145人,在籍学员187名;业余成人高中班,毕业学员300多人、在籍学员69名。
4.基于提升新市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目的,因地制宜开展各类休闲和兴趣教育
一是根据新市民爱好有针对性地组建文体团队。目前,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的引领下,谷里街道已经建立了腰鼓队、舞蹈队、健身队、门球队、石锁队、太极剑队、乐器队、戏曲队、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多个民间社团。街道注重加强文体骨干培训,每年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休闲教育活动,以满足新市民提升生活品位的需要。二是根据新市民自身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实施新市民“普网工程”。坚持每年举办8个市民免费学电脑培训班,包括2个老年电脑兴趣班、4个成人短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街道18至54岁的市民)、2个青少年暑期班,共有400多名市民参加了培训。2012年起,我们利用“江苏在线”学习平台,开展谷里“学习之星”评选表彰活动,让新市民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做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新市民教育成效初显,
谷里新市民快速融入城市化进程
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新市民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谷里新市民的综合素质,加速了谷里城市化进程,彰显了社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谷里新市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质的飞跃,这些素质的提升,直接促进谷里经济的发展。一是促进谷里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近两年来,谷里农业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和集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为此,街道积极引入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使土地逐步向留在农村的种植、养殖专业户集中,专业户通过接受新市民教育培训,提高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能力,经营效果明显提高,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近两年来,通过开展新市民技能培训,共将3256名失地农民转移成企业工人、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人才。谷里的三类产业结构比例也由“十一五”末的18:52:30调整到2012年的9:56:35,大力促进了谷里城乡一体化发展。
3.提升了新市民文化水平和生活品质,促进了社会和谐
通过开展新市民教育培训活动,新市民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养成,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一是沉溺麻将赌博的少了,看书和参加文体、健身活动的多了;二是谈论家长里短的少了,关心时事政治的多了;三是胡吃海喝的少了,注重养生保健的多了;四是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吵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少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社会公德的多了。总之,新市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明显提高,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区一派文明和谐的面貌。
谷里街道开展新市民教育提升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思考
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形式上、空间上的转换,更是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革命”。今后,我们要针对新市民素质的现状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科学分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提升新市民素质的更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1.新市民教育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新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是难以使农民真正实现市民化的。为此,街道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推动社区教育更好地得到落实和推行;街道要对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辖区内的学校、企业和社区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益和质量;街道还应确保在社区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参与社区教育的农民的补贴力度。
2.新市民教育要突出重点
一是增强城市价值理念的教育,新市民教育应帮助新市民了解城市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城市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工业化、社会化生产所带来的行业区别和职业分工,认知生活的环境空间和风貌,应帮助新市民树立起规则意识,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点等。二是开展公共意识的教育,帮助新市民克服举止行为、言论谈吐中原有的一些不文明习俗,使他们掌握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礼仪等。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针对新市民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特点,提供更宽泛的服务领域,增强新市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介入现代生活,主动地吸纳现代城市的文明,防止他们在身份和生活空间之外的更深心理层面上的边缘化。
3.新市民教育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
政府在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统筹规划和协调,积极筹集培训资金,增加经费投入,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强监督。企业作为新市民综合素质提升的阵地,要端正思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采取自行举办、联合办学或委托专业学校等形式,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进入本单位的新市民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社区教育中心、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应积极利用其师资和设施等资源优势,结合新市民的不同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教育。社区要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对新市民进行各种有效的教育。
(责任编辑:王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