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问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把握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应当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聚焦“问题靶”增强问题教学针对性,通过廓清“问题域”增强问题教学准确性,通过构建“问题链”增强问题教学理论性,通过营造“问题场”增强问题教学亲和力,把握好这四个维度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为应对全媒体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挑战、促进思政课“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解决实践发展与思政课教材修订不同频问题,文章提出在“以问题为导向”专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导学+专题+问题”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开展导学、凝练专题和精炼问题构建完整教学链,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地位,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高度指向性。在教学应用中,设计课程内容、打造教师团队、搭建学习平台、确立评价体系是实践重点。
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关键少数”.然而,在法治实践中,有的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传统人治思维、依法办事观念不强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入党宣誓仪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具有教育情境更加庄严、教育方式更加潜隐、教育效果更加持久的优势。入党宣誓仪式凭借着内在的规定性和特殊的作用方式在政治身份的确认、政治方向的引导、政治情感的激励、政治行为的规训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进一步发挥入党宣誓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做到“四有并举”,即入党宣誓仪式的地点选择要“有料”、氛围营造要“有心”、象征符号要“有声”、组织形式要“有技”。
习近平在河北省、福建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方工作期间,在对青年爱国主义的探索与青年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众多关于青年爱国主义的论述.习近平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中华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智慧之学、道德践履之学和文化之学,对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具有汲取智慧滋养、培育道德品质和塑造文化性格的作用。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校园文化育人实践,创新文化育人网络平台建设,是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制度自信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