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功用入手,阐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在士官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在找出存在问题的同时,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技术应用创新的具体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士官教育 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40-02
目前,信息技术在士官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广大军校教员的共识与不懈追求。如何在士官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功用
1.1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员一旦有了兴趣,对学习内容有了美感,就变成了“兴趣”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以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形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学员,激发学员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动力的效果。
1.2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使一些教员难教、学员难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也可以方便教员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员,化抽象为简单,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优化和领悟,并且会不断探索新知识。
1.3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员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产生兴趣以后,他们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就会深入地、兴趣盎然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遇到问题时也会有钻研精神,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达到了教学效果。这时,教员作为课堂策划者和组织者就应该创造各种条件,不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员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 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要求
2.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与“学”服务。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翻新改造,如果教学理念不先进,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但教学思维陈旧,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叫创新。我们军校教员还是要扪心自问: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符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提高了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员学习能力的发展。
2.2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要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创新,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创新设计谁都不能忽视,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少,不但需要独到而科学的设计,而且要有周密而严格的实施,才会大大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2.3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反思性说课
反思性说课是指在上课之后,重在论述自己的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重点在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及反思性设计。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即使进行周密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往往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想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时,更需要教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调整原先的设计和操作实施。反思性说课,对教员的教学实践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并且对教员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反思性说课要引起足够重视。
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特新颖。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那些被时间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化的新的发展水平转化,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创新教学——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也就是说,能够转化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真正有效的应用创新。
3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最优目标。但是,有的教员为了着重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将各类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等尽可能多的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深和界面的精美,一堂课下来似乎是在不断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而不是利用信息资源使课上得更好,结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主次不分。
3.2 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运用强调信息技术只能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有的教员认为现代化教学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多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就是优质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员盲目地,费尽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科特点本身。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深入研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员思维的拓展
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由抽象到形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转换,学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去想象、思考、理解,锻炼思维能力。但现阶段有的教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忽视了学员这种“思考—理解—发现”的过程,教员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来设计整个课程的结构和问题的“标准答案”。学员按预先设定的模式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按照教员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其实质也是一种 “灌输式”教学形式,严重限制了学员思维能力的拓展提高。
4 解决对策
4.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其宗旨都是为了教学服务,在一堂课中学员应该永远是主体,教员是主导者,而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应该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用的原则,即应在确实需要用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程中,恰当地、灵活地、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本身。
4.2 围绕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的作用,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整合,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教员在备课时,要围绕学科主题展开,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器”,开展研究和探索性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协作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员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资源和方法,最大极限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作为创新的根本。
4.3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员和学员的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首先,教员自身要加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创新运用各种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整合各种教学信息资源。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员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惟有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其次,要求学员也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学习与使用和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晔.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6):909-911.
[2] 黄跃生.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运用中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95-96.
关键词:士官教育 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40-02
目前,信息技术在士官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成熟,并出现大量应用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创新,以创新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广大军校教员的共识与不懈追求。如何在士官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功用
1.1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员一旦有了兴趣,对学习内容有了美感,就变成了“兴趣”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以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形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学员,激发学员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形成学习动力的效果。
1.2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使一些教员难教、学员难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上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也可以方便教员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员,化抽象为简单,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优化和领悟,并且会不断探索新知识。
1.3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创新,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员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产生兴趣以后,他们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就会深入地、兴趣盎然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遇到问题时也会有钻研精神,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达到了教学效果。这时,教员作为课堂策划者和组织者就应该创造各种条件,不断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员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 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要求
2.1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为“教”与“学”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教”与“学”服务。创新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翻新改造,如果教学理念不先进,即使在课堂上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但教学思维陈旧,这样的“新瓶装旧酒”也不能叫创新。我们军校教员还是要扪心自问: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符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否提高了学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员学习能力的发展。
2.2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要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创新,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创新设计谁都不能忽视,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少,不但需要独到而科学的设计,而且要有周密而严格的实施,才会大大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2.3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重视反思性说课
反思性说课是指在上课之后,重在论述自己的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重点在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及反思性设计。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即使进行周密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往往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想到的问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时,更需要教员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以调整原先的设计和操作实施。反思性说课,对教员的教学实践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并且对教员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反思性说课要引起足够重视。
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该能向常态教学转化
“创新”刚出现时,确实独特新颖。但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那些被时间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创新,会逐步向常态化的新的发展水平转化,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也是这样。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的新应用,都是按照创新教学——常态教学这个过程发展。也就是说,能够转化为常态课堂教学的应用创新,才是真正有效的应用创新。
3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 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最优目标。但是,有的教员为了着重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将各类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等尽可能多的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深和界面的精美,一堂课下来似乎是在不断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而不是利用信息资源使课上得更好,结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主次不分。
3.2 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运用强调信息技术只能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有的教员认为现代化教学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多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就是优质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员盲目地,费尽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科特点本身。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深入研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员思维的拓展
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着由抽象到形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转换,学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去想象、思考、理解,锻炼思维能力。但现阶段有的教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忽视了学员这种“思考—理解—发现”的过程,教员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来设计整个课程的结构和问题的“标准答案”。学员按预先设定的模式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按照教员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其实质也是一种 “灌输式”教学形式,严重限制了学员思维能力的拓展提高。
4 解决对策
4.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其宗旨都是为了教学服务,在一堂课中学员应该永远是主体,教员是主导者,而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应该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因此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用的原则,即应在确实需要用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程中,恰当地、灵活地、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本身。
4.2 围绕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的作用,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学科运用中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整合,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教员在备课时,要围绕学科主题展开,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器”,开展研究和探索性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协作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员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资源和方法,最大极限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作为创新的根本。
4.3 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员和学员的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首先,教员自身要加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创新运用各种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整合各种教学信息资源。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员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惟有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其次,要求学员也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学习与使用和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晔.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6):909-911.
[2] 黄跃生.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运用中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