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笔者多年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与研究,分析了当前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并指出了七项专业建设内容与专业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专业建设与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91-02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1989年至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性人才,对社会特别是本地区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类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信息产业是21 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嵌入式技术与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及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核心与依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面向井喷式发展且内容时时刷新的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要求面向该产业的专业人员拥有一定的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高度运用心智的技术能力与操作水平、综合素质高并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2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够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新型实用人才的办学宗旨,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实训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专业建设要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专业建设要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逐渐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3 专业建设概况
我校自1989年创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截至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WEB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应用与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在IT行业就业岗位群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工作,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工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企业中层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等。近年来,又与当地主要IT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专业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互动功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突出創新能力培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体系”的办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上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树立起我们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区别与其他院校。就业信息反馈表明:企业一致反映,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作风朴实,企业适用。
4 专业建设目标
计算机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面向该产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操作性都很强。构建在高职高专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进一步加强高职教学管理与教学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与企业合作深化实训基地与教材的建设,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通过五年努力,将本专业建设为一个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具有行业和地区特色的省内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
5 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思路
5.1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经专业委员会和业内专家协同工作,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规格与目标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使学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并实践目标和规格的确立方法。
5.2 行业依托。本专业面对一群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如果没有行业支持,则无法生存,必须采用与企业合作开放式的办学方式。本专业已成立了由业内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及与企业合作的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拟在近五年内再与1~2个企业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关系,定期选送一些教师去企业工作,请企业也派出兼职教师来校培训学生,形成企业与学校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局面。
5.3 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教学理论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根据,是教学模式赖以形成的基础。我们将在以往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进一步研究与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理论,构造在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发展与教学规律进行课程的整合与重建。形成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教学模式与相应的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
5.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注重教师的岗位在职培养,每年选送一至两名教师去知名专业对口高校进修学习,力争五年内全部专任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两次;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支具有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5 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现有实训基地,依托行业,融合市场,建设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现有实验、实习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大对实验室改造的投入,在今后5年内,分阶段逐步对实验室进行改造、补充、增配,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学内容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使实验室成为集教学、开发、科研于一体,工学结合的重点实训室。同时,积极和企业联系,争取共同投资、共同在企业或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按照对口企业的标准搭建开发环境,按照企业标准组织开发和教学。
5.6 教学资源库与教学研究平台建设。从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建设好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为基础,整合其他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统一的网上教学资源库,网上答疑系统。资源库主要包括历届本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各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各课程的授课计划、优秀讲稿与教案、习题库、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内容。
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资源搭建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为专业提供B/S模式的教学和研究共享服务平台,配备性能完备的服务器,提供在线教学文档编写、在线备课、教师之间在线讨论、师生在线答疑、教师查询,并利用历届本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建设高水平网站,界面良好,有后台服务,提供专业讨论区,形成教学互动,制作视频点播台。
5.7 教学技术与手段的革新。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手段,以提高人才质量与培养效率。
6 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依据市场需求,立足本校实际,确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制定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设计专业改革的思路,构造适合本地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收稿日期:2008-3-21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专业建设与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91-02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1989年至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性人才,对社会特别是本地区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计算机类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信息产业是21 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嵌入式技术与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及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核心与依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面向井喷式发展且内容时时刷新的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因而要求面向该产业的专业人员拥有一定的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高度运用心智的技术能力与操作水平、综合素质高并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2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够反映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培养新型实用人才的办学宗旨,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验实训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专业建设要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专业建设要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逐渐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3 专业建设概况
我校自1989年创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直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截至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WEB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应用与开发、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在IT行业就业岗位群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维护工作,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工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企业中层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等。近年来,又与当地主要IT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专业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互动功能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突出創新能力培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型教学体系”的办学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本专业在教学改革上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树立起我们的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区别与其他院校。就业信息反馈表明:企业一致反映,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作风朴实,企业适用。
4 专业建设目标
计算机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面向该产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操作性都很强。构建在高职高专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进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进一步加强高职教学管理与教学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与企业合作深化实训基地与教材的建设,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通过五年努力,将本专业建设为一个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具有行业和地区特色的省内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
5 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思路
5.1 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经专业委员会和业内专家协同工作,在市场调研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规格与目标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使学生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并实践目标和规格的确立方法。
5.2 行业依托。本专业面对一群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如果没有行业支持,则无法生存,必须采用与企业合作开放式的办学方式。本专业已成立了由业内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及与企业合作的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拟在近五年内再与1~2个企业建立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关系,定期选送一些教师去企业工作,请企业也派出兼职教师来校培训学生,形成企业与学校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局面。
5.3 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构建。教学理论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根据,是教学模式赖以形成的基础。我们将在以往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进一步研究与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理论,构造在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发展与教学规律进行课程的整合与重建。形成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教学模式与相应的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验证。
5.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注重教师的岗位在职培养,每年选送一至两名教师去知名专业对口高校进修学习,力争五年内全部专任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两次;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支具有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5 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现有实训基地,依托行业,融合市场,建设适应21世纪人才需求的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现有实验、实习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加大对实验室改造的投入,在今后5年内,分阶段逐步对实验室进行改造、补充、增配,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学内容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使实验室成为集教学、开发、科研于一体,工学结合的重点实训室。同时,积极和企业联系,争取共同投资、共同在企业或校内建设实训基地,按照对口企业的标准搭建开发环境,按照企业标准组织开发和教学。
5.6 教学资源库与教学研究平台建设。从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入手建设好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平台为基础,整合其他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统一的网上教学资源库,网上答疑系统。资源库主要包括历届本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各课程教学目标与标准、各课程的授课计划、优秀讲稿与教案、习题库、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内容。
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资源搭建在互联网的平台之上,为专业提供B/S模式的教学和研究共享服务平台,配备性能完备的服务器,提供在线教学文档编写、在线备课、教师之间在线讨论、师生在线答疑、教师查询,并利用历届本专业的教学资源服务、F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建设高水平网站,界面良好,有后台服务,提供专业讨论区,形成教学互动,制作视频点播台。
5.7 教学技术与手段的革新。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手段,以提高人才质量与培养效率。
6 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依据市场需求,立足本校实际,确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制定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设计专业改革的思路,构造适合本地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收稿日期:200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