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阅兵中,八一飞行表演队让人印象深刻。色彩艳丽的彩烟带成为空中的一道风景。今天本文就为你揭秘“空中彩练”背后的化学故事。
那么我们先来说一说“飞机拉烟”。在晴朗的天空中看到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云带”。其实,这不是喷气式飞机喷出来的烟,而是飞机排出来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航空飞行界和气象学上称之为飞机尾迹,也叫“尾迹云”、“机尾云”,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飞机拉烟”。能产生拉烟现象的飞机多半飞行高度在7~11千米之间。
在飞行表演史上,早期的拉烟表演一般使用硫酸酐(就是三氧化硫气体)。液态硫酸酐从飞机的高压容器中喷出以后,立即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雾。如果再配上不同的粉末状化学颜料,烟雾就可呈现出各种鲜艳夺目的颜色。
现在,拉烟表演的方法有所变化,空中彩练靠的就是飞机机腹下加挂的液体拉烟吊舱,将液体拉烟剂注入吊舱,然后通过氮气加压的方式,将烟剂从拉烟喷嘴里“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的高温尾气中,形成的混合热蒸气遇冷后凝结成雾,就成为浓浓的彩烟——当然,说“彩雾”更加合适。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拉烟剂其实就是豆油和染料混合而成。据说这种拉烟剂的配制方法是法国人发明的,而且还非常神秘,我们科技人员对法国人赠送的拉烟剂做了研究,发现其实就是植物油混合少量柴油、润滑油,不但成本低且效果更好,所以我们的飞行表演队使用了很长时间,但后来发现植物油遇高温容易炭化,会堵塞喷嘴,所以放弃使用。
现在的拉烟剂已成为军事秘密,不再向世人公开。
为什么瞄准具在枪管上方,子弹却能打在瞄准点上?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各种枪支无论是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还是机枪,瞄准具都装在枪管上方,可是为什么射击时子弹的弹着点就在瞄准点上,而不是在瞄准点的下方呢?
其实,和很多人的直觉不同,当射手用枪射击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目标时,枪管其实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有轻微的上抬角度的。如果不能理解的话,我们不妨先假设,枪管处于绝对水平的情况下射击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枪管处于绝对水平状态,子弹在枪管内运动还没出枪口的时候,水平方向上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做加速运动,同时竖直方向又受到地球的重力,但此时有枪管壁的支撑,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枪管壁提供的弹力互相平衡,所以可以忽略。当子弹飞出枪口之后,子弹凭惯性飞行,不再加速;豎直方向上又受到重力作用,同时还有空气的阻力,那么子弹的轨迹大致就是一个平抛运动。
那么对枪来说,意味着只要子弹一出枪口,就开始下坠,比水平的瞄准线低,子弹肯定会落在瞄准点的下方,而且距离越远,偏下的量越大,这显然打不中目标。所以在射击的时候,其实枪管是微微向上抬起的,子弹飞出枪口后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只不过这个微微抬起的幅度很小,你没有感觉到罢了。
火车与苍蝇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答案: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赏析:
诗人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
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能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
那么我们先来说一说“飞机拉烟”。在晴朗的天空中看到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边会出现一条或数条长长的“云带”。其实,这不是喷气式飞机喷出来的烟,而是飞机排出来的废气与周围环境空气混合后,水汽凝结而成的特殊云系,航空飞行界和气象学上称之为飞机尾迹,也叫“尾迹云”、“机尾云”,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飞机拉烟”。能产生拉烟现象的飞机多半飞行高度在7~11千米之间。
在飞行表演史上,早期的拉烟表演一般使用硫酸酐(就是三氧化硫气体)。液态硫酸酐从飞机的高压容器中喷出以后,立即与空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雾。如果再配上不同的粉末状化学颜料,烟雾就可呈现出各种鲜艳夺目的颜色。
现在,拉烟表演的方法有所变化,空中彩练靠的就是飞机机腹下加挂的液体拉烟吊舱,将液体拉烟剂注入吊舱,然后通过氮气加压的方式,将烟剂从拉烟喷嘴里“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的高温尾气中,形成的混合热蒸气遇冷后凝结成雾,就成为浓浓的彩烟——当然,说“彩雾”更加合适。
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拉烟剂其实就是豆油和染料混合而成。据说这种拉烟剂的配制方法是法国人发明的,而且还非常神秘,我们科技人员对法国人赠送的拉烟剂做了研究,发现其实就是植物油混合少量柴油、润滑油,不但成本低且效果更好,所以我们的飞行表演队使用了很长时间,但后来发现植物油遇高温容易炭化,会堵塞喷嘴,所以放弃使用。
现在的拉烟剂已成为军事秘密,不再向世人公开。
为什么瞄准具在枪管上方,子弹却能打在瞄准点上?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各种枪支无论是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还是机枪,瞄准具都装在枪管上方,可是为什么射击时子弹的弹着点就在瞄准点上,而不是在瞄准点的下方呢?
其实,和很多人的直觉不同,当射手用枪射击与自己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目标时,枪管其实并不是水平的,而是有轻微的上抬角度的。如果不能理解的话,我们不妨先假设,枪管处于绝对水平的情况下射击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枪管处于绝对水平状态,子弹在枪管内运动还没出枪口的时候,水平方向上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做加速运动,同时竖直方向又受到地球的重力,但此时有枪管壁的支撑,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枪管壁提供的弹力互相平衡,所以可以忽略。当子弹飞出枪口之后,子弹凭惯性飞行,不再加速;豎直方向上又受到重力作用,同时还有空气的阻力,那么子弹的轨迹大致就是一个平抛运动。
那么对枪来说,意味着只要子弹一出枪口,就开始下坠,比水平的瞄准线低,子弹肯定会落在瞄准点的下方,而且距离越远,偏下的量越大,这显然打不中目标。所以在射击的时候,其实枪管是微微向上抬起的,子弹飞出枪口后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只不过这个微微抬起的幅度很小,你没有感觉到罢了。
火车与苍蝇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答案: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营州歌
唐: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赏析:
诗人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
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能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