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通过组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法、情景模拟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反映出分析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够均衡等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公共政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47-02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的总和。每种教学方法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和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既有优势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
一、《公共政策学》教学中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以课堂讲授为基础,注重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更要培养学生洞察、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
(一)精细讲解,做好理论铺垫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科学,必要的政策知识储备既是分析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依据,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具体问题的分析就难以深入,学生也很难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政策概念和理论知识十分重要。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精讲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问题、政策方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概念,同时,让学生掌握政策运行的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政策分析的方法,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基础。
(二)引入案例,调动学生的兴趣
公共政策是“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2]公共政策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相当于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长学生分析政策问题的能力。小劳伦斯曾指出,在政策分析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政治和官僚制生活领域中的分析习惯;增长学生们运用有助于分析政策问题的、特定的分析概念和技巧的能力;让学生们熟悉公共政策形成的知识和背景知识。”[3]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本着真实性、时效性、本土化的原则,选取了“城市垃圾处理”这一主题,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讨论城市垃圾应该如何处理、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难题。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建言,最后大家归纳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分别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垃圾填理。
(三)小组研讨,制定政策方案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观点的展示、碰撞不断深入剖析问题,是扩大信息量、锻炼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小组讨论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弥补单个人思维和信息的局限性,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又可以避免人数较多、无法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组成四个方案小组,每组由5名成员组成,各个小组在集体讨论、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方案、垃圾分类方案、垃圾焚烧方案、垃圾填理方案。
(四)情景模拟,论证政策方案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4]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政策方案评估和论证的方法和技巧,在四个方案完成后,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了一次政策方案论证会,对每个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预测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全班同学除了方案小组成员外,其余同学分别扮演专家、利益集团成员、市民、媒体记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等。论证会上,首先由各个方案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案,接下来由其他人员提问,方案小组的同学进行答辩,最后由决策者做出决策,并召开“垃圾处理方案”政策发布会。
(五)实践考察,亲身体验
“纸上写来终觉浅”,为了让同学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我们组织同学们到所在城市的垃圾卫生填埋厂参观考察。参观之前,邀请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了该城市每天的垃圾量、处理办法、目前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随后,全体同学参观了垃圾填埋的现场。为了解该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情况,课程进行期间,要求同学们利用周六、周日到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
(六)撰写总结,建构知识体系
在上述感性认识和理性剖析的基础上,最后要求同学们完成一篇课程学习报告,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在本学期《公共政策学》课程中学习到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对自己有哪些启发,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撰写总结,让同学们系统梳理自己一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分析现实政策的运行情况,指出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提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课程改进的建议。
二、《公共政策学》教学中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反思
(一)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成效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挖掘者、发现者、呈现者。教学中通过同学们关注的热点案例的介入,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调研、亲身体会去分析和发现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约翰·巴赫曾说过的:“如果你的学生出了教室仍然谈论课堂上的案例,就可以认为你这堂课是成功的。”[5]在该门课程的主观评价中,同学们写道:“通过上课方式的创新,能够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良好,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上完课,学生还在对课内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收获很大。” 2.教学内容和信息得到丰富。多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不仅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输渠道和空间,也让学生从中收获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过去,单一由教师备课、讲授的方式,信息量仅仅来源于教师这一单一渠道,无论这位教师的知识面如何宽广、备课如何充分,信息量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将案例教学法、研讨法、实践法运用于课程教学之后,全体同学、相关部门乃至普遍的居民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无疑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
3.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知识,更让同学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锻炼了同学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政策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组织、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同学们在该门课程的主观评价中写道:“该课程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具体内容的进行系统的了解,其中穿插大量的背景资料及形象生动的案例分析,更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及掌握。”而且,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较以往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验中主要存在两个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由于本科生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体验不足,在分析具体政策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看见表面现象,难以探析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分析问题时存在着“两多两少”的现象,即问题的描述多,深入的分析少;批判多,建设性的建议少。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不均衡,有的同学比较积极、比较投入,收获比较多,能力得到较大得升,而有的同学存在“搭便车”现象,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推广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困难。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运用不仅仅涉及到教学方式和手段问题,而且涉及到教学理念的调整、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方式使用的效果。在教学理念方面,有的老师认为案例等教学方式都是花架子、不实在。殊不知,在运用其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老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设计、掌握进度、控制方向,实际上是对老师的知识面、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挑战。在课时安排方面,由于大多数《公共政策学》课程只有54或36学时,这些时间几乎只能完成理论课的教授,而且由于参观考察、调研等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难以在课时内进行,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此外,在考核方式上,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平时成绩占30%左右,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客观全面的衡量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影响了同学们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只有进行系统的改革,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的转变,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才能发挥其长远持久的效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国安,等.高校教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104.
[2]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9.
[3][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
[4]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
[5][德]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田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6.
关键词:教学方法;组合运用;公共政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47-02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的总和。每种教学方法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和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既有优势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指出:“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并使之达到这样的结合,即在该条件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
一、《公共政策学》教学中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以课堂讲授为基础,注重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础理论,更要培养学生洞察、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
(一)精细讲解,做好理论铺垫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科学,必要的政策知识储备既是分析问题的前提,也是进行反思和批判的依据,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结构,具体问题的分析就难以深入,学生也很难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政策概念和理论知识十分重要。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精讲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问题、政策方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等概念,同时,让学生掌握政策运行的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政策分析的方法,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基础。
(二)引入案例,调动学生的兴趣
公共政策是“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2]公共政策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相当于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寻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长学生分析政策问题的能力。小劳伦斯曾指出,在政策分析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政治和官僚制生活领域中的分析习惯;增长学生们运用有助于分析政策问题的、特定的分析概念和技巧的能力;让学生们熟悉公共政策形成的知识和背景知识。”[3]在《公共政策学》教学中,本着真实性、时效性、本土化的原则,选取了“城市垃圾处理”这一主题,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讨论城市垃圾应该如何处理、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来解决这一难题。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建言,最后大家归纳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分别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垃圾填理。
(三)小组研讨,制定政策方案
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观点的展示、碰撞不断深入剖析问题,是扩大信息量、锻炼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小组讨论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弥补单个人思维和信息的局限性,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又可以避免人数较多、无法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堂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组成四个方案小组,每组由5名成员组成,各个小组在集体讨论、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方案、垃圾分类方案、垃圾焚烧方案、垃圾填理方案。
(四)情景模拟,论证政策方案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4]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政策方案评估和论证的方法和技巧,在四个方案完成后,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了一次政策方案论证会,对每个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预测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全班同学除了方案小组成员外,其余同学分别扮演专家、利益集团成员、市民、媒体记者和政府工作人员等。论证会上,首先由各个方案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案,接下来由其他人员提问,方案小组的同学进行答辩,最后由决策者做出决策,并召开“垃圾处理方案”政策发布会。
(五)实践考察,亲身体验
“纸上写来终觉浅”,为了让同学了解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我们组织同学们到所在城市的垃圾卫生填埋厂参观考察。参观之前,邀请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了该城市每天的垃圾量、处理办法、目前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随后,全体同学参观了垃圾填埋的现场。为了解该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情况,课程进行期间,要求同学们利用周六、周日到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通过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
(六)撰写总结,建构知识体系
在上述感性认识和理性剖析的基础上,最后要求同学们完成一篇课程学习报告,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在本学期《公共政策学》课程中学习到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对自己有哪些启发,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通过撰写总结,让同学们系统梳理自己一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分析现实政策的运行情况,指出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并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提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课程改进的建议。
二、《公共政策学》教学中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反思
(一)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成效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挖掘者、发现者、呈现者。教学中通过同学们关注的热点案例的介入,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调研、亲身体会去分析和发现问题,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约翰·巴赫曾说过的:“如果你的学生出了教室仍然谈论课堂上的案例,就可以认为你这堂课是成功的。”[5]在该门课程的主观评价中,同学们写道:“通过上课方式的创新,能够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良好,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上完课,学生还在对课内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收获很大。” 2.教学内容和信息得到丰富。多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不仅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输渠道和空间,也让学生从中收获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过去,单一由教师备课、讲授的方式,信息量仅仅来源于教师这一单一渠道,无论这位教师的知识面如何宽广、备课如何充分,信息量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将案例教学法、研讨法、实践法运用于课程教学之后,全体同学、相关部门乃至普遍的居民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无疑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
3.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知识,更让同学们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锻炼了同学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政策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组织、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同学们在该门课程的主观评价中写道:“该课程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具体内容的进行系统的了解,其中穿插大量的背景资料及形象生动的案例分析,更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及掌握。”而且,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较以往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验中主要存在两个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由于本科生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体验不足,在分析具体政策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看见表面现象,难以探析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分析问题时存在着“两多两少”的现象,即问题的描述多,深入的分析少;批判多,建设性的建议少。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不均衡,有的同学比较积极、比较投入,收获比较多,能力得到较大得升,而有的同学存在“搭便车”现象,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推广组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困难。多种教学方法的组织运用不仅仅涉及到教学方式和手段问题,而且涉及到教学理念的调整、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方式使用的效果。在教学理念方面,有的老师认为案例等教学方式都是花架子、不实在。殊不知,在运用其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老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教学设计、掌握进度、控制方向,实际上是对老师的知识面、教学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挑战。在课时安排方面,由于大多数《公共政策学》课程只有54或36学时,这些时间几乎只能完成理论课的教授,而且由于参观考察、调研等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难以在课时内进行,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此外,在考核方式上,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平时成绩占30%左右,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客观全面的衡量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影响了同学们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只有进行系统的改革,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的转变,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才能发挥其长远持久的效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国安,等.高校教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104.
[2]刘斌,王春福.政策科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9.
[3][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
[4]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
[5][德]马克思·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田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