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肥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在县域范围内合理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效果极其显著。建议在馆陶县当地,采用化肥减量10%+生物有机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实现化肥的减量增效,减少农业氨氮排放。
  关键词:减量增效;小麦;产量构成;化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5-001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
  化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为了实现高产,人们大量使用无机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严重和盐碱化。近年来随着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化肥施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化肥的过量施用在生产上屡见不鲜,并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土壤质量明显下降。
  研究表明,目前至少有1/3以上作物增产的施肥方式是化肥和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来源广泛,利用大量的农作物废弃物和畜禽粪便进行有机肥堆制,可以用来增补土壤中的有机质,提高土地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为了解决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弊端,开展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施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改善小麦品质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本次试验结果与赵开平、杨帆、左明玉、徐大兵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建议馆陶县当地采用化肥减量10%+生物有机肥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2019年10月6日—2020年6月13日。
  1.2   試验地点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寿山寺乡后宁堡村。
  1.3   试验方法
  轻壤质潮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6 g/kg,全氮含量为0.981 g/kg,有效磷含量为31.3 mg/kg,速效钾含量127 mg/kg,土壤pH值为7.8。上茬作物是玉米。上茬作物施肥量为每667 m2底施45%(25-10-10)配方肥50 kg;追肥1次,追施含量46%尿素20 kg。前茬作物产量630 kg/667 m2。
  1.4   供施肥料
  有效活菌数≥2.0亿/g,有机质≥40%的生物有机肥,粉剂,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
  1.5   供试作物及品种
  小麦,婴泊700。
  1.6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共有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小区长10 m、宽6.6 m,小区面积为66 m2。
  试验处理布置情况为:处理1:常规施肥区;处理2:(常规施肥减量10%+供试肥料)区;处理3:(常规施肥减量10%+等量基质)区;处理4:空白对照区;
  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1.7   供施肥料施用时期及方法
  供施肥料作为底肥施用,2019年10月6日,小麦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中,用量为50 kg/667 m2。
  1.8   田间管理
  本试验于2019年10月6日整地,处理1底施含量45%(18-18-9)配方肥50 kg/667 m2;处理2底施含量45%(18-18-9)配方肥45 kg/667 m2,供施肥料50 kg/667 m2;处理3:底施含量45%(18-18-9)配方肥45 kg/667 m2,与供施肥料等量基质50 kg/667 m2;处理4:空白对照,不施肥。
  在小麦的拔节期、孕穗期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0 kg/667 m2。全生育期共浇水3次,随水追肥两次。同时,进行小麦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2020年6月13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为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试验的各个小区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施用供施肥料的小区,对小麦的穗数影响不大,对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为明显。同时,施用供施肥料的小区,植株长较为健壮,植株叶片颜色浓绿,叶片肥厚。植株的抗病性增强,耐旱性增强,抗干热风能力增强。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的调查情况见表1和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施用供施肥料的小区,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处理2小区的穗粒数比处理1增加1.3个,比处理3增加1.2个,比处理4增加3.8个。处理2小区的千粒重比处理1增加2.2 g,比处理3增加2.0 g,比处理4增加3.7 g。由此可见,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增加小麦的穗粒数,提高小麦的千粒重。
  2.2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2比处理1增产32.83 kg/667 m2,增产率5.86%;处理2比处理3增产28.79 kg/667 m2,增产率5.10%;处理2比处理4增产92.17 kg/667 m2,增产率18.40%。测产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
  2.3   试验小区产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小区产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经计算,F值≥F0.01,说明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进一步用P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施用供施肥料的小区与不施用供施肥料的小区以及不施肥区,产量差异均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在小麦上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采用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对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基本苗影响不明显,显著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增产效果极显著。施用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小区与常规施肥区相比,增产效果极显著,增产32.83 kg/667 m2,增产率为5.86%;与常规施肥+等量基质区相比,增产效果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产28.79 kg/667 m2,增产率为5.10%;比空白对照区,增产效果更加显著,增产92.17 kg/667 m2,增产率为18.40%。
  3.2   讨论
  多数研究观点表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为县域性试验,试验作物为小麦,肥料用量减量为10%,试验结果有待扩大到更多作物上进行验证。笔者认为肥料用量减量指标可以更高,有待进一步试验去证明。
  (编辑:张玲花)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玉屏风多糖脂质体(YPF-PL)在雏鸡小肠的吸收特性,取12只45日龄SPF雏鸡,建立雏鸡在体小肠循环灌流模型,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分析方法,检测循环回路中不同时间点的药物
摘 要:渠县是水稻生产大县,种植面积4.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县里水稻机械收割的推广,浅丘平坝区已基本实现水稻机收。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会碾压到行进路径上的稻桩,对稻桩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影响腋芽的生长及再生稻的蓄留。对水稻机收田的稻桩状况及腋芽生长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分析总结,提出机械收割水稻碾压稻桩的损伤对蓄留再生稻的影响远低于头季稻田干旱稻桩失水的影响的观点。  关键词:水稻;机械收割;再
大麻是张家川县东部地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和主导产业,为了探索在大麻种植上合理施用沼肥对大麻生长发育和经济指标的影响效果,文章在张家川县东部马鹿镇龙口村进行大麻施用沼肥效果对比试验、示范,为今后推广高寒阴湿区大麻合理施用沼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将40~60日龄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苦芩组、针灸组和复方苦芩结合针灸组,每组3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犬按照5 mL/kg(5×105 PFU/mL)灌服犬细
自2000年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经人工授精的蛋种鸡和肉种鸡在开产后出现产蛋下降的情况逐年增加。为确定引起该病的病原,本研究从山东、辽宁、河南地区的蛋种鸡和肉种鸡场采集发病样品66份,进行病毒和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均未发现疑似病毒和支原体,而鸭源鸡杆菌检出率高达100%。对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16S rRNA基因核苷酸高度同源,与已报道的鸭源鸡杆菌同源性达99.8%以上,处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135日龄开产母鸡经生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而作为病原的结核分枝杆菌在长期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已经出现广泛耐药的情况,不同耐药程度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差异研究也是一个难题.
所有生物都能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环境的有害变化,从而导致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改变,以此来维持体内的平衡.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
动物肌间脂肪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成肌细胞及前体脂肪细胞相互作用在该性状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等途径对脂肪细胞的
机体在病毒感染后激活自身先天性免疫反应,表达大量干扰素(interferon, IFN),这些干扰素进一步激活JAK-STAT通路,从而诱导表达一类干扰素刺激基因(IFN stimulated genes, ISGs),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序列(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IFIT)基因家族就是其中之一。IFIT基因家族蛋白可通过抑制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蛋白转录来发挥抗病毒活性,在保护宿主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代谢和繁殖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T6SS)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复合跨膜装置,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中,通过传递各种效应蛋白作用于不同靶标介导诸多生物学功能.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