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史故事 家马的起源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讲一个家马与野马何以分道扬镳的故事。
  神话说,“在昨天的昨天,在九个九十天的昨天”,总之十分遥远的年代,马的父亲名叫喀尔达义雅尔瓦,母亲名叫桑达义巧玛,它俩在一个名叫达萨隆章的甲莫绒地方生下后代。马是神马,曾经住在天庭,但自从吉祥时代结束,灾难时代来临,天庭荒芜了。神马从九重天上降落凡尘,为口寻找食物,为喉寻找水源。后来神马之子遇到一个名叫吉恰曲的同类异性,生下了三个儿子:大哥义吉当强,二哥江绒俄扎,三弟库绒曼达。三兄弟分赴各地寻找水草丰美之地,从此命运各异。
  马大:哥义吉当强来到藏北的羌塘,而见此地的主人野牦牛噶瓦,提出分享这片草原的请求。野牦牛噶瓦不同意,动用了蛮力,拿犄角把马大哥挑死了。死者凄惨:肉被鹫鸟啄了,血被大地喝了,熊啃了骨头,风吹散了毛发。
  两兄弟在远方呼唤,听不到回应,一路找到羌塘,只见到一堆骨骸。小弟曼达血气方刚,誓言报仇;二哥俄扎态度务实,认为长兄的本领是最大的,尚且抵敌不过,还是远避为上。
  
  但是马小弟曼达决心已定,打算借助人的力量复仇。二哥听罢警告说,与人亲近,只能得到被役使的命运,口中套嚼子,背上驮鞍子,身心受摧残。小弟反驳道,你可以追求自由,但也缺乏安全,野兽的四蹄会追逐你,射手的箭矢会瞄准你。
  正所谓人各有志,马兄弟也是这样。曼达来到机王国,面见名叫莫布丹先的人,表达了合作意愿:“活着我驮你远行百年,死后与你互换我做主人。”人和马就这样达成约定,立下了钳予般的重誓,摁下指印表示信守。
  ——另一译本则说,小马曼达承诺:从此以后我驮你百年,当你作为七十万颗星辰之主死去时,你仍将是我的主人。
  库绒曼达充当坐骑的感觉好极了,骄傲地体会着如同猛虎凶豹般的威风,风驰电掣般来到羌塘。骑手莫布丹先一挥绳索,套住了野牦牛噶瓦;任由野牛撒腿飞奔,瞅准机会往回一拉,利器随之刺穿牛身——噶瓦毙命,大仇得报,牦牛的尾巴做了曼达鬃毛上的装饰。
  从此以后,小弟曼达的后代跟随人类有了家,二哥俄扎的后代呢,继续在旷野游荡。
  这则动物神话来自敦煌所藏的藏文古卷,公元8世纪前后记录在早期苯教的仪轨书中。至于这对主仆的结局,是这样的——
  谁带来了有关死亡的噩耗?是雄鹰头冠上的羽毛。
  当那位助友灭敌的勇敢骑手莫布丹先死去,“就像漂亮的绿松石被粉碎”——神话这样说道,乘骑库绒曼达兑现诺言,充当了主人的殉葬“宠马”。为使“死者在死后还将活着”,苯教法师介入,进行适时适度的干预,超度亡灵的仪式由此进行。与“宠马”同为死者仆人,另一种必备的陪葬之物是绵羊,它是前往死后世界的导引者。苯教师对它念念有词:“仪轨绵羊啊,你是无父者之父,无母者之母……愿人由你而重生……愿人由你而赎命。”
  就这样,绵羊在前开道,以其头角挑开岩石;小马库绒曼达驮着主人走向亡者之乡,铁蹄踏上无路之路。它需要在翻越山口的时候显示勇气,在面向渡口的时候显示慷慨。经过大约九座山口和九条河流,穿过天与地的交界处,异度空间在望:那里有冬夏长青的草木,有比美酒还要甘醇的泉水,主仆将在此地获得永生——虽然在现实世界中,冥界以坟墓的形式出现。
  这个故事来自密藏于敦煌千佛洞的吐蕃时代藏文古卷,发现于20世纪初期。后经学者翻译,和其他故事一起,辑成《东北藏古代民间文学》。其中包含了苯教的仪轨,或者不如说,存世不多的藏地上古神话和观念世界,每每见于前佛教时代的苯教仪轨书中,甚至就是苯教师作法时的祷词诵词内容吧。
  由于这个故事出现在藏文创制不久的古卷中,一般被解读为家马的起源和殉葬的起源。神话以苯教文献为载体,不过显然写在原始苯教时代的尾声,因为故事中重复说道:这一切均不属于新教,而是属于从前的古老习俗。故事中反复咏叹的还有:荒漠辽阔,道路漫长;自上而降的雨,自下而起的风,生者和死者之路不相一致,活人和死人特征有所不同;从前行善的人,现在还在行善,过去有益的东西,现在仍然有用。
  
  神犬与人类相伴
  
  
  可惜讲述了家马和野马如何分道扬镳的古藏文残卷中,不见野狗是怎样成为忠犬的记录,我们只找到了晚些时候的传说。以下的故事是我曾经的同事、民俗学家次仁玉珍讲述的,她是从做过猎手的父亲那儿听来的,父亲又是从更老一辈那儿听来的,就这样口口相传。
  故事说,当一位猎人瞄准了一头公鹿,正待拉弓射箭,弓弦却断了。一只花狗现身,为他叼来急需的皮弓弦。原来这只花母狗是只神犬,从天界下凡就为帮助人类,所以能够听懂人语,理解人心。这一天故事的结局,是猎人重新拉满了弓,射向那只命中注定在“等待箭”的公鹿。
  从此以后,花母狗成为猎人的好帮手,不需要主人跋山涉水四处寻猎了,各种猎物自会被驱赶到射程内,猎人足不出户,只管搭弓射箭就成。这样一来,猎人不必再为生计发愁,不仅有吃不完的山珍,还用猎物的皮啊肉的换回奢侈品享用。猎人给心爱的狗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弓弦花”。“弓弦花”同山中的虎豹熊狸交合,生下一群又一群样貌各异的家狗,四散而去帮助更多的人。
  ——相传狗祖母“弓弦花”与各种兽类交配的后代,品种不同:第一种是有熊的血缘的牧羊犬,声名显赫的藏獒;第二种是猎犬,属于虎、豹、狼的骨系传承;第三种是宠物狗,小巧玲珑的袖狗哈巴狗,是狐狸的后裔;第四种是野狗,混杂的品种,退却了神性光芒的不良遗传——
  不过神犬“弓弦花”的结局是个悲剧。讲故事的次仁玉珍用了一个藏谚:“人和山羊一样,经不起饱食的考验;吃饱了肚子没事干,就会添乱。”渐渐地,“弓弦花”的主人变得贪婪,有一天忽发奇想。说:今天你必须赶来一种我只闻其名、未见其状的奇兽来。
  “弓弦花”昕罢,怔了半晌,然后神色黯然、一步三回头地上路了。
  当太阻就快下山时,山顶传来急切的犬吠声。寻声而去,只见爱犬正守住一个山洞狂吠。猎人心中太奇,定睛看去,洞中怪兽竟是一个巨大的、暗褐色的、通体嵌满眼睛的软体球状物——那些眼睛睁开来,凶光毕露;关闭时,皱巴巴一团皮囊。猎人大惊失色,慌忙射出一箭,那怪物应声喷出一团黑气,可怜“弓弦花”闻气即死。猎人咽气稍晚一些,稍晚一些是为了想得明白:这怪物正是传说中的罗瞧星宿,专食太阳月亮的凶煞,的确是仅闻其名、未见其状啊,爱犬忠实地完成了任务,不过代价太大啦!
  垂死的猎人追悔莫及。这时候,一轮圆月升起,照耀群山一片银白。
  换—个角度看来,神犬虽死犹生。人们说,“弓弦花”遇难那一天是藏历三月十五,于是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要往山上抛洒牛奶青稞以示悼念。
  神犬的后代陪伴着先民从远古走来,从游猎时代到游牧和定居,一直走到现在。在从古而今的藏族生活中,牧狗猎狗宠物狗一直就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存在。上述这个犬类起源神话也暗合了动物行为学家的考证:大约在几十万年前,也许更早,原生胡狼的一种就被驯化为狗,或者说,那种胡狼在天性中就注定了为人而生。
  这两个动物故事都说明了,出于先天的感情,马和犬都是自愿与人类为伴。那么,犬和马追随着猎人的景象,是从什么时候在西藏高原出现的呢?这是个问题。根据不多的考古发现,几万年前,至少在西藏的西部和北部,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有猎手使用过的石器,用于砍砸的、切割的、刮削的,石刀、石斧之类为证。而这些发现地点都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除喜马拉雅南麓的吉隆以外,那些地方现在既高又冷,荒无人烟。这说明此地彼时气候环境好于现在。想必是雨水丰沛,气候温暖,是疏林草原风光吧,是飞鸟走兽的乐园吧。我们仿佛就能看到犬和马追随着人,在树丛草野间游荡,追逐着野牛野羊;夜晚则有营地的篝火点点,有烧烤野物的香味穿越时空。从牧猎时代至今的成千上万年间,犬和马“汪汪”、“咴咴”的欢快叫声就这样交织在天籁中、人声里。曾经有人假设过,未来某一天,由于某种原因,唯有人类这个物种消失了,整个地球上的全部物种肯定都会高兴极了,只有狗,会充满哀伤地怀念我们。为什么没有说到马呢?最可能的情况是,后现代社会不再需要,除了赛跑和表演的马,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退场。
其他文献
大概看的小说太多,我对阅读一向比较挑剔:文字不美的不读,开头不吸引人的不读,内容不精彩的不读。不过,《西藏,我的最美时光》一书拿到后,我手不释卷,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  《西藏,我的最美时光》讲述的是一位地质工作者在西藏工作和生活十五年的经历。与内地相比,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主人公黎海之所以将这十五年的时光定义为“最美”,一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净化了心灵,找到了自我,二
2007年1月14日,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内政部长尼古拉·萨科奇在该党大会上获得了高达98.1%的得票率,成为了该党的总统候选人。萨科奇对他的选民们宣称:即刻起,我不再是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而是全法国的总统候选人。    从平民之子到政坛明星    萨科奇在法国政坛的崛起之路演绎了从名不见经传的平民之子到位高权重的政治领袖的传奇故事。1955年萨科奇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
藏刀分长剑和腰刀、佩刀等多种。长剑,藏语称“巴当末”,长约1米;腰刀,藏语叫“结刺”,长度在10厘米~40厘米之间。  藏刀大致可分为四个地区类型:前后藏地区、工布地区、安多地区和康区。人们常说的拉孜和南木林藏刀是前后藏地区藏刀的代表,这里匠人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刃的钢火,讲究刀的实用性,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刀的鞘、把一般不镶珠宝。  地处藏东的工布地区山高林密,野兽出没其间,人们伐薪狩猎是家常便
如同一度曾稱雄欧亚大陆腹地的哈扎尔民族,曾经与象雄、吐蕃在青藏高原三足鼎立,时常入侵西域的“苏毗”和苏毗人,也在浩渺的历史烟波中见首不见尾。  就像小说《哈扎尔辞典》里在中世纪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一度曾称雄欧亚大陆腹地的哈扎尔民族,曾经与象雄、吐蕃在青藏高原三足鼎立,时常入侵西域的“苏毗”和苏毗人,也在浩渺的历史烟波中见首不见尾。  如今关于“苏毗”的记载,仅零零星星见于现存的怯卢文书(一种古代文字
始建于西藏吐蕃时期的查叶巴石窟寺,它独特的“以窟立寺”的建筑风格,奇特的伏藏圣地,不断传承的圣迹文化,历久弥新的朝圣传统,是研究西藏石窟寺发展演变、寺院发展规律等课题的活标本和活化石。    凿岩架屋,叠屋成寺  藏族有谣谚曰:“西藏灵地在拉萨,拉萨灵地在叶巴;到了拉萨不去叶巴,等于做件新衣忘了做领子。”为了让身在拉萨的我能再有个“无形”的领子,藏历十一月初十,我与四十位内地汉族,以及近百位藏族同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统称“三江源区”。在行政区划上,三江源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涉及一个县级市,6个县,共有50个乡镇。  三江源区地处昆仑山东段和唐古拉山东段的夹持地带,属青藏高原腹地,源区大致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宽约300公里。两大山脉之间还有巴颜喀拉山、扎那日根山、风火山等。整
2008年11月21-25日,亚太经济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国际舆论给予了高度关注:  一方面,国际舆论认为APEC领导人就协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自由贸易等展示了共渡难关的决心,但受APEC自身条件局限,此次会议相关成果差强人意。香港“星岛环球网”称,APEO领导人在会议第一阶段继续重点讨论全球金
4月6日,西藏自治区2016年第一批重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集中举行开工仪式,包括贡嘎机场至泽当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专用公路新改建工程、“4·25”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等,今年力争完成公路交通投资400亿元。  “4·25”地震灾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包括国道216线孔塘拉至吉隆县段公路、吉隆县城至热索桥段公路、国道219线孔塘拉至60道班段公路、国道318线拉孜至亚来乡段公路、
应日本外务省邀请,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率中联部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9年9月13—17日访日。  2009年8月30日,日本举行了第45届众议院选举,民主党一举获得480个议席中的308席,以压倒性优势击败自民党,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新政权应运而生。按照日本政治日程安排,9月16日召开特别国会选举产生新首相。代表团此访就是在日本政局发生巨大历史性变化、新政权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时值民主党及新政权调
历史悠久的雪堆白自古以来就代表了拉萨的最高手工艺,而雪堆白的传承人,一直延续古老工艺的精髓,用巧手与敬业,把工艺推向新的高度。在推崇匠心精神的今日,他们早已在雪域高原创造了许多的工艺奇迹,展现了雪堆白的无限奥妙,让世界叹为观止。  “雪堆白”金铜佛像铸造材料特别,制作奢华。用黄金装饰寺庙楼阁不是西藏的发明,但把这种风尚完美地继承下来,并推上历史顶峰,在今天富裕的物质世界里仍放射璀璨的光彩,赢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