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补捉契合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教材内容以具体的、动态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觉得数学很容易亲近,学起来很轻松有趣,从而产生兴趣,激起其探索数学世界的魅力的渴望。下面我谈谈在近几年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可以形象地揭示抽象的数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的过程研究变得十分重要。数学有很多抽象思维,如果仅用语言描述的话,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深奥难懂,不能接受,而信息技术正为数学的发展展现了活力,由于在计算机面前很多知识变成动态化,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象,带领学生进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境界。如在教学《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时,有题目“函数y1=x2 x-2,y2=2x 2,试比较当x取何值时,y1大于y2;y1等于y2;y1小于y2”。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两函数图象,再把抛物线和直线分别用红绿两种不同颜色表示,在同一区间内,上方的线总比下方的线函数值大。学生就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抽象的函数问题就变成为形象的红绿两线高低问题了,如果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在黑板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抛物线和直线,再看图进行比较,也是完全可以的,两线在不同区间y轴上的忽上忽下,聪明的教师会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但与多媒体比较,显然效率是差了点。又如,对于《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同一个点》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利用计算机,任意画三角形ABC,再画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发现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是交于同一个点的,再用鼠标随意拖动点A以改变三角形ABC的形状,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形状如何变化,三条角平分线始终能交于同一个点。再如,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可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一割线定理一切割线定理一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做数学,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工具与手段,几何画板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实验”,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结论。
例如,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出示图形:在△ABC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使点P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试验模拟过程中思考。
再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课堂“数学实验”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用实验手段和归纳方法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使学生尽可能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了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从而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和进步。
用信息技术化解数学难点,使数学易于理解,学生更喜欢数学
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数学里的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例如,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真实数据的方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运算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中,大量的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用笔算心算费时费力,用计算器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解决问题的效率还是不高,学生在习题的演练中很容易就产生烦躁的情绪。当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用Excel学习这部分的知识,电脑的数据处理使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有趣,学生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又如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计算环境以及作图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函数思想、变化率等概念、极大极小问题等。再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中,一个点动起来,轨迹也同时呈现出来;一个梯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不停地把轨迹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观察到面动成体的效果。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可利用几何画板做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展开。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已经使得把这些模糊、主观和只能在头脑中想像的抽象的对象、目标、过程外在化而变得很容易,也就是用精确、客观和其他人可以共享的可视化来表现、演示,从而使思维及过程视觉化。数学对象可以用计算机来表示、展现,从而使人们对数学对象产生新的认识,由静到动、构形、成形,进而进行操作、实验,特别是几何对象——曲线、曲面、多面体,而成为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使得技术与人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强化计算机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坚信:每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的威力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伴随着教育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可以形象地揭示抽象的数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的过程研究变得十分重要。数学有很多抽象思维,如果仅用语言描述的话,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深奥难懂,不能接受,而信息技术正为数学的发展展现了活力,由于在计算机面前很多知识变成动态化,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象,带领学生进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境界。如在教学《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时,有题目“函数y1=x2 x-2,y2=2x 2,试比较当x取何值时,y1大于y2;y1等于y2;y1小于y2”。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几何画板中画出两函数图象,再把抛物线和直线分别用红绿两种不同颜色表示,在同一区间内,上方的线总比下方的线函数值大。学生就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抽象的函数问题就变成为形象的红绿两线高低问题了,如果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在黑板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抛物线和直线,再看图进行比较,也是完全可以的,两线在不同区间y轴上的忽上忽下,聪明的教师会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但与多媒体比较,显然效率是差了点。又如,对于《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同一个点》的教学,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利用计算机,任意画三角形ABC,再画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发现三个内角的平分线是交于同一个点的,再用鼠标随意拖动点A以改变三角形ABC的形状,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形状如何变化,三条角平分线始终能交于同一个点。再如,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可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一割线定理一切割线定理一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做数学,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工具与手段,几何画板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实验”,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结论。
例如,发现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变化规律的“数学实验”的做法。出示图形:在△ABC中,P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以P为顶点作△ABC的内接矩形,使矩形的一边在BC上,使点P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显示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让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在上述例子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观察试验模拟过程中思考。
再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先画出任意AABC,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他们的和,学生发现他们的和为180°,然后让学生任意拖动其中的一个顶点,使AABC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发现每一个内角的大小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的和还是180°,并且将刚才的数据列成表格,便于进一步比较与发现规律。于是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课堂“数学实验”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用实验手段和归纳方法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使学生尽可能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体现了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从而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和进步。
用信息技术化解数学难点,使数学易于理解,学生更喜欢数学
信息技术可以使得数学里的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例如,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分析真实数据的方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运算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中,大量的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用笔算心算费时费力,用计算器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解决问题的效率还是不高,学生在习题的演练中很容易就产生烦躁的情绪。当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用Excel学习这部分的知识,电脑的数据处理使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有趣,学生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又如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计算环境以及作图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函数思想、变化率等概念、极大极小问题等。再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中,一个点动起来,轨迹也同时呈现出来;一个梯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不停地把轨迹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观察到面动成体的效果。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可利用几何画板做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再结合实物进行演示展开。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已经使得把这些模糊、主观和只能在头脑中想像的抽象的对象、目标、过程外在化而变得很容易,也就是用精确、客观和其他人可以共享的可视化来表现、演示,从而使思维及过程视觉化。数学对象可以用计算机来表示、展现,从而使人们对数学对象产生新的认识,由静到动、构形、成形,进而进行操作、实验,特别是几何对象——曲线、曲面、多面体,而成为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使得技术与人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强化计算机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坚信:每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的威力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和发现、创造的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我们就深入到了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伴随着教育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