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硕68是2001年以D72为母本、D38-191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1]。母本D72是以自交系901141扩繁后的杂粒为基础材料选系。父本D38-191是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旅系综合种和自330组成的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进行加代选育成系。其杂种优势模式为PB群×旅大红骨群。原预试代号“昊晟6号”,200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7]351号。2011年度获辽宁农业科技贡献奖一等奖。目前,该品种在辽宁省极晚熟玉米种植区累计推广约120万hm2,生产中各种性状表现优良,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为138 d左右,适宜在有效积温3 100 ℃左右的适宜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300 cm,穗位136 cm,成株叶片数23~24片。花丝绿色,雄穗分枝数12~18个,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型,穗柄中,苞叶中,穗长22.1 cm,穗行数18~22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4.6 g,一般产量9 525 kg/hm2。其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活秆成熟,米质极佳,稳产性强,熟期偏晚,抗逆性强。
2种植表现
2.1高抗倒伏
强硕68从组配到审定以至推广,经历了多次恶劣天气的选择和检验。该品种在母本配合力测定阶段,于2005年8月8日遭受超强台风麦莎的摧残,但是9级大风过后,茎秆仅是稍微倾斜而无折断。在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极晚熟组农艺性状调查,倒伏率0.0%,倒折率0.0%。在2011年8月7日又通过了台风梅花狂风暴雨的检验,田间表现为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折抗倒。
2.2耐涝性强
于2008—2009年开始推广时,该品种因高抗倒伏,主要作为山地品种来推广,而平肥地、洼地种植面积相对较少,但是经历2010—2011年2个涝灾年份,与其他推广的多个种植品种相比发现,强硕68泡水3 d后依旧青枝绿叶,不枯不萎,耐涝性突出。秋收时强硕68棒头略微减小,籽粒依旧封顶,减产并不明显。而田地里其他品种早枯早衰,秋季几近绝产绝收。现在,强硕68成为涝洼地块的首选栽培品种。
2.3抗病性强
强硕68抗多种病害,依据2007年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抗病鉴定结果,该品种抗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2008年和2011年是辽宁省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的年份,南病北移,导致辽宁省种植的大部分品种粗缩病发病率达30%~40%,个别高感品种达80%。通过多点调查发现,各点表现并不一致,郑单958最高发病率47.8%,东单60最高发病率59.2%;而强硕68的多点发病率几乎为0,属于高抗粗缩病的品种。目前,强硕68种子供不应求,与其高抗粗缩病有很大关系。
2.4品质优良
强硕68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外观中上,出籽率80.5%,容重729.8 g/L。200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测定,强硕68籽粒粗淀粉含量为76.39%,达到国家二级高淀粉品种标准。粗蛋白9.78%,粗脂肪4.84%,赖氨酸0.35%。农民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后,不但将其作为商品粮(含饲料)出售,还尤其喜欢将其加工成玉米碴子、玉米面等。
2.5广适性
实践证明,强硕68无论在山地、平肥地、洼地种植,还是在一般盐碱地块种植,都比较适合。其根系多并且分布均衡,扎土能力强,气生根发达,从而保证其植株有充足的水分和矿物营养成分供给。在耐贫瘠、抗涝抗风方面,强硕68也比较突出。农业推广部门、种子公司把强硕68玉米种子作为山地品种、平肥地品种、洼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3品种内在原因
任何玉米单交种的特征特性及其外在种植表现都是由品种的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决定的[2-3]。强硕68的综合性状表现是母本D72和父本D38-191特征特性的有机结合。母本D72含有热带和亚热带种质,与G39、沈137、齐318、丹3130、599-20等自交系类似,其主要特点是植株繁茂、成熟期晚、活秆成熟、持绿型好、抗倒伏、品质较好、温光反应敏感等。父本D38-191主要含有旅大红骨种质。作为父本选育地的大连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多雨寡照、温暖潮湿,每年8月时常有台风及暴雨来袭;还是玉米多种病害高发区。因此,D38-191主要优点是其适应性强、抗玉米多种病害、抗倒伏、抗倒折、耐涝性特强。
4前景展望
玉米品种强硕68具有质优、穗匀、结实好,活秆、成熟、高抗倒的优势;并能高抗玉米粗缩病和青枯病,山平洼地均适宜种植推广。在4年多的推广过程中,强硕68逐渐被农民看好,是因为它具有稳产、优质、封顶性良好、活秆成熟、综合抗性好、广泛适宜的突出优点,在生产上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以至于最近几年其他极晚熟品种难以取代其主导品种的位置[4]。从发展趋势上看,其应用前景广阔。
5参考文献
[1] 杨辉,马昌广,赵彩云,等.极晚熟玉米新品种强硕68的选育技术报告[J].辽宁农业科学,2008(3):83-84.
[2] 焦仁海,王绍萍,孙发明,等.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的分析与归纳[J].玉米科学,2006,14(1):21-25.
[3]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等.78599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杂交模式及其再利用[J].玉米科学,2006,14(1):30-32.
[4] 马昌广,杨辉.极晚熟玉米杂交种强硕68的选育及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09(2):53.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为138 d左右,适宜在有效积温3 100 ℃左右的适宜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300 cm,穗位136 cm,成株叶片数23~24片。花丝绿色,雄穗分枝数12~18个,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果穗锥型,穗柄中,苞叶中,穗长22.1 cm,穗行数18~22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4.6 g,一般产量9 525 kg/hm2。其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活秆成熟,米质极佳,稳产性强,熟期偏晚,抗逆性强。
2种植表现
2.1高抗倒伏
强硕68从组配到审定以至推广,经历了多次恶劣天气的选择和检验。该品种在母本配合力测定阶段,于2005年8月8日遭受超强台风麦莎的摧残,但是9级大风过后,茎秆仅是稍微倾斜而无折断。在2007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极晚熟组农艺性状调查,倒伏率0.0%,倒折率0.0%。在2011年8月7日又通过了台风梅花狂风暴雨的检验,田间表现为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折抗倒。
2.2耐涝性强
于2008—2009年开始推广时,该品种因高抗倒伏,主要作为山地品种来推广,而平肥地、洼地种植面积相对较少,但是经历2010—2011年2个涝灾年份,与其他推广的多个种植品种相比发现,强硕68泡水3 d后依旧青枝绿叶,不枯不萎,耐涝性突出。秋收时强硕68棒头略微减小,籽粒依旧封顶,减产并不明显。而田地里其他品种早枯早衰,秋季几近绝产绝收。现在,强硕68成为涝洼地块的首选栽培品种。
2.3抗病性强
强硕68抗多种病害,依据2007年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抗病鉴定结果,该品种抗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2008年和2011年是辽宁省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的年份,南病北移,导致辽宁省种植的大部分品种粗缩病发病率达30%~40%,个别高感品种达80%。通过多点调查发现,各点表现并不一致,郑单958最高发病率47.8%,东单60最高发病率59.2%;而强硕68的多点发病率几乎为0,属于高抗粗缩病的品种。目前,强硕68种子供不应求,与其高抗粗缩病有很大关系。
2.4品质优良
强硕68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外观中上,出籽率80.5%,容重729.8 g/L。2007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测定,强硕68籽粒粗淀粉含量为76.39%,达到国家二级高淀粉品种标准。粗蛋白9.78%,粗脂肪4.84%,赖氨酸0.35%。农民大面积种植该品种后,不但将其作为商品粮(含饲料)出售,还尤其喜欢将其加工成玉米碴子、玉米面等。
2.5广适性
实践证明,强硕68无论在山地、平肥地、洼地种植,还是在一般盐碱地块种植,都比较适合。其根系多并且分布均衡,扎土能力强,气生根发达,从而保证其植株有充足的水分和矿物营养成分供给。在耐贫瘠、抗涝抗风方面,强硕68也比较突出。农业推广部门、种子公司把强硕68玉米种子作为山地品种、平肥地品种、洼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3品种内在原因
任何玉米单交种的特征特性及其外在种植表现都是由品种的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决定的[2-3]。强硕68的综合性状表现是母本D72和父本D38-191特征特性的有机结合。母本D72含有热带和亚热带种质,与G39、沈137、齐318、丹3130、599-20等自交系类似,其主要特点是植株繁茂、成熟期晚、活秆成熟、持绿型好、抗倒伏、品质较好、温光反应敏感等。父本D38-191主要含有旅大红骨种质。作为父本选育地的大连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多雨寡照、温暖潮湿,每年8月时常有台风及暴雨来袭;还是玉米多种病害高发区。因此,D38-191主要优点是其适应性强、抗玉米多种病害、抗倒伏、抗倒折、耐涝性特强。
4前景展望
玉米品种强硕68具有质优、穗匀、结实好,活秆、成熟、高抗倒的优势;并能高抗玉米粗缩病和青枯病,山平洼地均适宜种植推广。在4年多的推广过程中,强硕68逐渐被农民看好,是因为它具有稳产、优质、封顶性良好、活秆成熟、综合抗性好、广泛适宜的突出优点,在生产上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以至于最近几年其他极晚熟品种难以取代其主导品种的位置[4]。从发展趋势上看,其应用前景广阔。
5参考文献
[1] 杨辉,马昌广,赵彩云,等.极晚熟玉米新品种强硕68的选育技术报告[J].辽宁农业科学,2008(3):83-84.
[2] 焦仁海,王绍萍,孙发明,等.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的分析与归纳[J].玉米科学,2006,14(1):21-25.
[3]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等.78599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杂交模式及其再利用[J].玉米科学,2006,14(1):30-32.
[4] 马昌广,杨辉.极晚熟玉米杂交种强硕68的选育及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