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 重构小学体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体育要立足于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思考体育教学的变革。这就需要重构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从重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到教学反思等环节,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小学体育教学更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关键词】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111-02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各学科教学渗透并服务于核心素养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体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要保障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要立足于核心素养,通过将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素养、责任担当素养、实践创新素养及科学精神素养等的培养,以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为目标,落实并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立足健康生活,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体育学科的核心理念是“健康第一”,其与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素养是一致的要求。小学生体育教学要通过“健康第一”理念的落实,以重构教学设计为载体,实现健康生活素养的培养。从教学本质上看,教学设计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指挥棒,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健康生活素养,那么教学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失去。从学科性质来看,担负起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学科,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那么体育教学就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因此,重视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并培养健康生活素养,是时代发展与学科发展的双重需要,也是落实其核心理念的手段之一。而重构教学设计,就是要把健康生活素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并以此来指挥教学。
  从健康生活素养的培养角度来看,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要注意两方面:
  其一是健康生活不仅仅是通过体育技能、方法来实现的,而且还包括了科学性的运动安排计划。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就是要把科学安排运动计划与运动技能、方法相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健康的内涵与要义。如短跑运动,在科学性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建议早上起床或晚上睡前进行这种剧烈性运动,且这一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规律,要从热身运动的身体拉伸,到肌肉骨骼的状态进入,再到短跑运动注意事项及应急方案的准备,体育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他(她)们显然缺乏这种专业的知识与素养,只有通过长期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使之转为了教学设计下学生运动前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健康生活、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到实处。因此,只有在教学设计中将原因、理由通过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运动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其二是健康生活更是一种运动生活习惯的培养。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就应当根据学生学情与教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运动生活习惯,并通过良好习惯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无论是热身运动,还是运动过程,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重构,都要在科学有效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如上述热身运动习惯的培养,就是学生科学运动习惯培养的必由之路。体育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渗透这一科学健康运动观念,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觉行动,才能从科学运动走向健康生活,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健康理念与良好运动习惯。
  由此可见,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看是围绕着小学生的身体素养与生活习惯,通过系统化的体育运动,帮助小学生逐步培养健康生活素养的科学化决策过程,其对小学体育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渗透责任担当,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既是体育技能、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品格、体育精神锤炼的过程,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素养既是价值取向、情感态度、家国情怀等体现,也是学生品格培养与熏陶的表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要从原有的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渗透责任担当素养,使之成为与知识技能并重的隐性教育内容,实现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重构小学体育过程,既是小学体育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发展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更是对新时代体育要求进行自我解读、自我提升的过程,有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对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运动的技能知识都注重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与渗透。以游泳运动为例,对于小学生而言,各种泳姿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如低年段的小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体质实际,设计一定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挑战,既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又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观察到泳姿的正确与否,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加以指导,而且还可以通过游泳距离的变化,一步步提升学生的体能训练,培养小学生耐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事实证明,任何一种泳姿像蛙泳,当学生掌握技巧之后,隨着其距离或长度的增加,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品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了明显的进步。而这种精神品格的变化,是学生责任担当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在一个集体项目中,如球类运动、接力跑、团体赛等项目中,学生的精神品格与责任担当的隐性作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由此可见,重视以责任担当素养渗透来重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既是从体育运动的基本属性协调了知识技能与品格修养之间的关系,又是着力于小学生的品格、精神培养来提升体育技能的传授,是传道授业的有机统一。
  三、重视实践创新,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科技手段的运用,并通过这一手段进行创新,才能符合时代发展与学生认知的需要。而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来看,通过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是值得体育教师思考的研究方向。一方面,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只有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才有可能将这些丰富的形式较全面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之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另一方面,从实践创新素养的角度来看,只有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这一素养的培养过程与思维形式才会被学生认可与接受,并运用到其他学生的实践创新中,形成全学科、全过程的实践创新培养。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三大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掌握有一定的基础,而三大球类运动又是喜爱人数最多的运动。通过教学实践的重构引导学生进行学生实践创新,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探索其中的技能与方法。如擦板投篮为例,通过视频剪辑将各种经典擦板投篮技术直观地呈现给小学生,并在视频加入角度与力量的测算值。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球场各方面的条件进行训练,并找出自己最合适出手的角度与力度,那么其命中率会明显提高,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也会进一步增强。这种将视频、数值与技术运用结合一体的教学实践,即使是专业队伍训练也很少用到,但对小学生而言却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这种教学的实践创新,为小学生投篮训练开启了一扇更宽的大门,如有学生就专门进行针对性训练,找到自己投篮命中率最高的区域进行反复训练,并在团队进行一系列的进攻战术,不仅使学生投篮技术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对丰富球队战术,培养队伍默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将实践创新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重构相联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作用于学生体育活动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素养。
  四、贯穿科学精神,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是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师发展成长的重要档案。只有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的重构,才有可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使体育教学更科学合理。一方面,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体育教师在现有条件下优化体育教学的最好选择,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自我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进行复盘的过程,因而无论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技能知识的传播等,都会成为体育教师深度回放教学的反思,故具有较强的科学合理性。而这种科学合理性再反馈到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语言的多样等,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则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及科学精神培养的过程。另一方面,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是对现有教学进行科学化重组的过程,有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决策中形成最佳方案,无形中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也有帮助。每一次教学的重组,都是学生适应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化决策的过程。虽然小学生不一定能全面理解,但却从行动上给学生做出了表率,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也必然影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如上述篮球的擦板投篮训练中,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观察来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就会形成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过程。像有学生在弧顶区域三分线的命中率较高,那么就可以在三分战术中,围绕着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科学训练,并通过指导学生从动作、力量、手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培养,那就会形成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过程。而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又会通过体育教师的做法进行反省,形成一个更优化的训练方案与训练方法。如此一来,从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决策与运用,到学生自我优化的训练,再反馈为教学反思再重构的过程,对体育教学、对人才培养、对学生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这一反思与决策过程中,科学精神的培养也会渗透到其中。由此可见,重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是在推動教学决策科学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综上,小学体育教学的重构过程,既有创新又有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要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又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进行探索,促进教、学、练三者走向更科学、更合理、更个性化的过程,并通过这一过程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苏丹.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蛙泳深度学习[J].田径,2019(08):10-11.
  [2]陈丽燕.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111-112.
  [3]黄宝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14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信息技术被运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所以教育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辅助老师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课堂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将微课成功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长的一段研究路程要走,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微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将微课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近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点,并在脑中形成一张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逐步显现出巨大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单向型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解放了教师教学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本文将以高中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方式提升学生对高
期刊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的学习形式,也是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它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和需要而自主选择的活动形式,数学活动是区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数学活动为例,探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期望对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专注、创新、反思和解释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习品质 幼儿 区域活动 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如何依靠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则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出发,对比传统教学指导方式分析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意义,进而探究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单元 教学设计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期刊
【摘要】幼儿阶段一定要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从目前教育情况来看,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经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幼儿发展自身语言能力。因此,当前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者要想提高教育活动效率需要深入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采取针对性的语言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翻转课堂已成为教学的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语文课堂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让课堂教学逐渐活起来。追求“有效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 语文素养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平时积累知识,经过岁月的沉淀,内化成为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初中学生要扩大各方面的知识面,而扩大课外阅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的中考当中,名著阅读又是课外阅读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时间紧,学生兼顾的学科又多,他们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名著阅读的特点是阅读量多,工程量又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授课方法要尽量与学生的现状相贴合,这种授课方式与新课标的理念完全吻合,改变了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模式,而课堂提问作为授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有效引导课堂和启发鼓励学生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怎样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课堂提问研究的有效性成了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课堂提问的现状,最后总结出“同课异构”视角下提升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情况,从“小组和做法”“榜样示范法”“趣味游戏法”“鼓励评价法”以及“分层教学法”这五个方面入手,针对初中体育学科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旨在总结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方法的同时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显著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多元化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榜样示范法 趣味游戏法 鼓励评价法 分层教学法  【中图分類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问”不仅是“学”之道,更是“教”之道。教师单向针对学生的讲授、释疑、答惑固然重要,但通过不断启发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则对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理念大有裨益。这也正是“问题引导式”教学法——PBL(Problem?鄄Based Learning)的根本理念。基于此,本文嘗试用PBL教学法设计一堂高校历史专业世界史课程,以期探索一条通过专业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