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旭(1987-),藏族,四川康定人, 硕士 四川大学硕士 研究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管理
快递地址:四川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北园四舍, 张旭(收)13408088882
摘要:中美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焦点,两国在长期往来中形成了经济失衡的局面。本文分析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现状及原因,提出中美经济交往非零和游戏,两国可在这种交往中实现互利,并进一步对在中美经济失衡的下中国怎样改进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美 经济失衡 原因
作为最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美中经济及相互影响从来就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焦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世界经济重心视乎正经历着自西向东的缓慢过度,中国崛起的大国威胁论开始出现。中美经济失衡影响着中美关系发展。
一、中美经济失衡分析
长期以来,中美经济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集中反应在经常项目项下不平衡。中美贸易中,美国经常项目呈长期赤字,中国则表现为长期、较大规模的贸易盈余。
1、中美经济失衡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加大,而中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较大额度顺差。从1993 年中美出现贸易顺差到2006 年,中对美贸易顺差达到2325. 5 亿美元。
中美经济失衡体现在贸易失衡,核心是经常项目失衡。美对中贸易逆差主要由货物贸易引起。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 年美中货物贸易逆差高达2562. 69亿美元,在美中货物与服务贸易逆差总额 (2516. 17 亿美元) 中比重高达101. 85%。货物贸易出现逆差的同时,美对中服务贸易则保持顺差。
2、中美经济失衡利益分析
经济失衡是中美两国经济交往中的客观现实,对两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给经济增长带来拉动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贸易,美国获得大量低价劳动密集型产品,降低了通胀压力;并且通过产业转移,获得了产业升级的契机,优化了国内产业结构。
二、中美经济失衡原因
中美两国经济失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下面几点:
1、新兴经济体崛起。近30年来,亚洲新兴经济体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源泉,其中中国显得格外突出。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出口贸易扩张;
2、中美消费水平、方式等方面差异。美国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体制较为完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反观中国,整体消费实力较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且中国居民储蓄倾向长期偏高。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两国经济失衡。
3、汇率和低劳动成本优势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较大竞争力。长期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处于贬值状态,近年来才出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这促进了中对美产品出口贸易, 扩大了贸易逆差。此外,中对美出口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低价格进一步推高了两国贸易差额。
4、国际分工及产业转移;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并将大批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成为全球加工贸易基地。除了生产,一些外国企业还将组装装配等环节转移到中国,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些在中组装出口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销往了美国,这也加大了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
三、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隐患
多种因素导致中美间经济严重失衡。一方面,这种失衡表现在中美交往中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经过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已逐渐步入较发达国家行列;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经济体近年来发展迟缓,金融危机后,美国国内失业率高居不下,赤字严重,经济面临衰落。中国崛起意味着美国经济衰落吗?事实上,在华丽的数据背后,经济失衡潜藏着对中国经济的巨大隐患。
1. 巨额外汇储备促使人民币升值。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快速增长,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2005 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56%, 2006 年升值3. 35%, 2007 年升值5. 83%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外资、热钱涌入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增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剩的流动性造成国内市场高通胀压力。
2.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中国对外出口大量劳动密集产品,与进口国相关产业形成竞争,为保护国内产业,一些国家发起了对中国产品的抵制。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为拉动经济走出泥潭,不惜实行贸易保护,具体包括发起对华反倾销、发垄断、337调查等,也包括利用科技优势,设立严苛的环境、技术标准,形成对中国产品的非关税壁垒。这种壁垒的设立使中国产品遭遇了严重危机。出口的高依赖和高壁垒提高了美对中经济影响力,增大了美国在中美交往中的话语权。
3、作为全球化产业承接国,中国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也损耗了国内资源。盲目引进一些面临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投资在短期内虽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看却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严重负效应。
四、 结论
中美间经济合作不是零和游戏,中美双方都是受益者,中国获得了巨大经济发展和增长,而美国为其国内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失衡的经济交往中也存在隐患,为了降低风险,消除隐患,中国当有所举措:
1、调整对外经济战略。面对中美经济失衡, 中国有必要调整长期以来实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调整和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引进较高技术含量和无环境污染的产业。我国当据国际经济变化进行对外经济战略调整,把握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原则,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进行资源和技术引进,加以消化和创新, 弥补国内资源和技术力量不足, 为出口替代做好准备。
2、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降低国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政府应当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国能市场需求,首先要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创造居民消费能力,这要求政府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3、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凭借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生产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性产品,这种分工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科技日新月的时代,技术和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中国政府应当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 推进产业升级, 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注重对引进技术、项目的甄别,尽量引进前沿技术,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抵制。
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大国, 如果没有独立的创新能力,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必将受制于人。以中国工厂代工美国苹果为例,中国在几百美元的售价中仅仅能分得1.8%的份额。因此, 中国应当培育自己的研发队伍, 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逐步使产业的发展具有竞争优势。
快递地址:四川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北园四舍, 张旭(收)13408088882
摘要:中美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焦点,两国在长期往来中形成了经济失衡的局面。本文分析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现状及原因,提出中美经济交往非零和游戏,两国可在这种交往中实现互利,并进一步对在中美经济失衡的下中国怎样改进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美 经济失衡 原因
作为最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美中经济及相互影响从来就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焦点。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发达国家经济放缓,世界经济重心视乎正经历着自西向东的缓慢过度,中国崛起的大国威胁论开始出现。中美经济失衡影响着中美关系发展。
一、中美经济失衡分析
长期以来,中美经济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集中反应在经常项目项下不平衡。中美贸易中,美国经常项目呈长期赤字,中国则表现为长期、较大规模的贸易盈余。
1、中美经济失衡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不断加大,而中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较大额度顺差。从1993 年中美出现贸易顺差到2006 年,中对美贸易顺差达到2325. 5 亿美元。
中美经济失衡体现在贸易失衡,核心是经常项目失衡。美对中贸易逆差主要由货物贸易引起。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 年美中货物贸易逆差高达2562. 69亿美元,在美中货物与服务贸易逆差总额 (2516. 17 亿美元) 中比重高达101. 85%。货物贸易出现逆差的同时,美对中服务贸易则保持顺差。
2、中美经济失衡利益分析
经济失衡是中美两国经济交往中的客观现实,对两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给经济增长带来拉动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贸易,美国获得大量低价劳动密集型产品,降低了通胀压力;并且通过产业转移,获得了产业升级的契机,优化了国内产业结构。
二、中美经济失衡原因
中美两国经济失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下面几点:
1、新兴经济体崛起。近30年来,亚洲新兴经济体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源泉,其中中国显得格外突出。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出口贸易扩张;
2、中美消费水平、方式等方面差异。美国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体制较为完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反观中国,整体消费实力较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且中国居民储蓄倾向长期偏高。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两国经济失衡。
3、汇率和低劳动成本优势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较大竞争力。长期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处于贬值状态,近年来才出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 这促进了中对美产品出口贸易, 扩大了贸易逆差。此外,中对美出口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低价格进一步推高了两国贸易差额。
4、国际分工及产业转移;以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并将大批加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批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成为全球加工贸易基地。除了生产,一些外国企业还将组装装配等环节转移到中国,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些在中组装出口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也销往了美国,这也加大了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
三、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隐患
多种因素导致中美间经济严重失衡。一方面,这种失衡表现在中美交往中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经过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已逐渐步入较发达国家行列;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经济体近年来发展迟缓,金融危机后,美国国内失业率高居不下,赤字严重,经济面临衰落。中国崛起意味着美国经济衰落吗?事实上,在华丽的数据背后,经济失衡潜藏着对中国经济的巨大隐患。
1. 巨额外汇储备促使人民币升值。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快速增长,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2005 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56%, 2006 年升值3. 35%, 2007 年升值5. 83%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外资、热钱涌入中国,外汇储备激增,增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剩的流动性造成国内市场高通胀压力。
2.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中国对外出口大量劳动密集产品,与进口国相关产业形成竞争,为保护国内产业,一些国家发起了对中国产品的抵制。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为拉动经济走出泥潭,不惜实行贸易保护,具体包括发起对华反倾销、发垄断、337调查等,也包括利用科技优势,设立严苛的环境、技术标准,形成对中国产品的非关税壁垒。这种壁垒的设立使中国产品遭遇了严重危机。出口的高依赖和高壁垒提高了美对中经济影响力,增大了美国在中美交往中的话语权。
3、作为全球化产业承接国,中国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但也损耗了国内资源。盲目引进一些面临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投资在短期内虽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看却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严重负效应。
四、 结论
中美间经济合作不是零和游戏,中美双方都是受益者,中国获得了巨大经济发展和增长,而美国为其国内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失衡的经济交往中也存在隐患,为了降低风险,消除隐患,中国当有所举措:
1、调整对外经济战略。面对中美经济失衡, 中国有必要调整长期以来实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调整和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引进较高技术含量和无环境污染的产业。我国当据国际经济变化进行对外经济战略调整,把握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原则,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进行资源和技术引进,加以消化和创新, 弥补国内资源和技术力量不足, 为出口替代做好准备。
2、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降低国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政府应当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扩大国能市场需求,首先要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创造居民消费能力,这要求政府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
3、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长期以来,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凭借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生产出口的产品多为劳动密集性产品,这种分工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科技日新月的时代,技术和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中国政府应当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 推进产业升级, 改善国际贸易条件, 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注重对引进技术、项目的甄别,尽量引进前沿技术,对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抵制。
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大国, 如果没有独立的创新能力,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必将受制于人。以中国工厂代工美国苹果为例,中国在几百美元的售价中仅仅能分得1.8%的份额。因此, 中国应当培育自己的研发队伍, 培育技术创新能力, 逐步使产业的发展具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