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父亲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蓝,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 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食物,父亲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从骨髓里透出来的款款深情。
曾经,我们有过家徒四壁的日子。可是,我们的餐桌上却还是油光闪闪的。
星期日,父亲会在温柔的晨曦里,拎着菜蓝,上菜市。囊中羞涩,不能大鱼大肉大蟹大虾,他的脑筋便拐个小弯子,买肥肉、买小鱼、买瓜果、买蔬菜。
回家后,把那一大块宛如白玉的肥肉切成细细的小块,然后,起锅。肥肉受热,“滋滋滋、滋滋滋”地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慢慢慢慢地,溶了、溶了,溶化成一锅金黄色的油,溶不了的,就变成了香香脆脆的猪油渣。他用筷子夹起一颗猪油渣,往我口里送。猪油渣在口腔里金碎玉裂,鲜香的味儿在舌面上活蹦乱跳,形成了我一生悠长的回味。
父亲用盐把小鱼们腌了,放进猪油里去炸,香味就像爆竹,噼噼啪啪地四处飞溅,我想,就算是患了厌食症的人,味蕾在这一刻也会起死回生吧!
在烹饪这一码事上,有些细节,父亲是很坚持的。他认为食物和人一样,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我们必须顺其性子而行。比如说,处理辣椒和蒜头,他不喜欢用搅拌机代劳。父亲说:“每种瓜果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我们要让味蕾切实地感受到生命强韧的味道。”
成长后,我才发现,在父亲的炊烟哲学里,其实是蕴藏着许多教育孩子的哲理的。
每年的大年初一,父亲总是早早地起身,为全家大小烹煮罗汉斋。中午,所有的孩子端坐桌前,在袅袅的香气里,父亲要我们每个人说出新年的愿望。
小孩子嘛,无非就是说说希望学业进步或是要听父母的话这一类讨喜的话,可是,父亲不要这些,他要我们切切实实地想,旧的一年,我们的大毛病是什么;新的一年,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孩子经过一番努力的思索之后,总能说出一些比较具体也比较诚恳的话,比如,我就曾经这么说过:“以后,爸爸妈妈骂我的时候,我必须在开口之前,先想想我的过错是什么,再想想怎樣去纠正。不经思考便胡乱顶嘴,是没有礼貌的,也是不对的。”(“顶嘴王”是我童年的绰号。)
父亲听了我的“忏悔录”,频频颔首,微笑应道:“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记得啊!”这些话,就像是“紧箍咒”一样,在接下去的日子里,严密地管束着我,每每我张口要顶撞时,这个“紧箍咒”便适时地跳了出来,封住我的嘴。渐渐的,这变成了我的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而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铸造一个新的自己。
父亲没有一副唱歌的好嗓子,但是,一进厨房,残缺不全的音符便会跌跌撞撞地从他的喉咙里争先恐后地爬出来,它们无比快活地跳进锅内、跑入汤里、落在盘子中,叮叮咚咚、铮铮 。 混沌初开之际,我便已经明白,烹饪是很舒心惬意的一桩事儿。父亲把食物的香气注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快乐的元素掺和在内,镶嵌在我们长长的一生里。
其他文献
诵读篇章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
QQ原主编王锋讲过这样一段话:“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只看他脑子里能不能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行事处世。”比如犹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一边极其虔诚地信仰着上帝,一边又极其认真地经营生意,天真又务实,耐心且精明。 同时接受两种矛盾观念是“非整合能力”的體现,它指的是一个人承受认知复杂性的能力。比如你在大多数时间里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但同时也可以接受美好本身也藏污纳垢。这种能力
很多人的童年都会有方便面的参与,我也不例外。 我最喜欢的方便面吃法,就是捏碎了,撒上调料,用小手一撮一撮地往嘴里送,慢慢地享受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有点麻有点辣的纯纯的味道。 每周末,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奔赴商店,在当时一众流行的方便面品牌里,挑走一包六丁目。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直白:它的面饼是双排的,分量最大,够我吃两次。除此之外,我当时还凭借敏锐的味觉发现它的调料味道与其他牌子的方便面有些许不同。总之
以前支教的時候,班上有一个贫困生,他只有十二岁,爸爸死得早,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每天一起床,他就先做农活、挑水做饭,然后急匆匆地赶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又要去放牛割草,把家里的事情都忙完后才能写作业。 我曾经看过他割麦子的样子,戴着一个草帽,握着镰刀,一低头几乎就看不见他的人,烈日炎炎下,他的动作缓慢却坚定,就像《孤独的守望者》那张插画。 当时学校有两个数学竞赛名额,他成绩好,我把他报
诗人陆凯的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友人范晔在陕西长安,所以用陇头人代称。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逢驿使”说明不期然遇见,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用字虽然简单
在我二十岁出头还是个毛头小伙儿的时候,有幸认识了青山的“BARRADIO”的尾崎浩司先生。 当时的我不懂礼数,有些狂妄自大。 “BARRADIO”因座上客都是各界的权威人士而闻名。我让一位熟悉的前辈带着我来到了这里。 “尾崎是千利休(日本茶圣)呢。”前辈这样说道。 “今后还请你多关照他。”他把我介绍给尾崎先生。 尾崎先生温和地笑着说了句,“知道了。” 现在,我想写一写尾崎先生教导我的第
1.中午,我回到家,刚进客厅门,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响声我太熟悉了,是我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 2.我冲上楼。果然,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正小心地抚摸我的小提琴。他的外套里鼓鼓地塞满了东西,看见我时,他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刹那间,我想起记忆中那块青色的墓碑…… 3.我转而微笑起来,问:“你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吗?我是他的保姆,前两天就听先生说你要来了。”他一愣
五年内,她上百次出入人迹罕至的荒漠,捡到600颗“星星”,重量近400公斤,是中国首位90后女“陨石猎人”。她就是杨可欣。 杨可欣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赚钱,总是加班到很晚,她就坐在星空下等母亲,无尽的苍穹,藏下她儿时的梦想。 2012年年初,杨可欣远赴新疆哈密的戈壁滩工作。黄沙漫漫,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毫无生气的景象让她心生枯燥。一次,她看见朋友捧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十分好奇。朋友告
1.樱花专列 一树树盛放的樱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粉嫩,花海下驶来的列车就像一位红衣使者,为人们捎来了春天的消息。 每个人都有内心向往的地方,憧憬着那里的美好和奇妙,然而在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中,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太过奢侈。《色铅笔下的万物风情:风景绘》以风景为主题,带领我们足不出户,便可饱览人间仙境般的美妙风光。 全书精选20处美景进行精心描绘,从山明水秀的江南到驼铃悠悠的大漠,从惊
去参加“非暴力沟通”工作坊,有一个环节是:老师收集了一些大家不喜欢听到的话。比如,当听到“你怎么这么胖”时,大家都会有哪些回应方式呢?第一种是反击,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胖怎么啦,吃你家大米了?第二种是自责模式:唉,我就是很胖啊,没人喜欢我。 这两种反应被称为“豺狗的耳朵向外”和“豺狗的耳朵向内”,一个伤害别人,一个伤害自己。而非暴力沟通提倡的是“长颈鹿的耳朵”,专注于感受和需要。当“长颈鹿的耳朵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