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失败,敢于质疑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ry0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 健,安徽省淮南二十八中教师。
  近年来,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思维方式也具有跳跃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敢于质疑。为顺应新形势,我在教学中设置“学生质疑”这一环节。每讲一节课,在学生预习、教师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本一些不会不懂的疑点、难点展开质疑、讨论。这对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思路大有裨益。
  这几年,我在教学活动中,遇到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些质疑,现结合自己没有深入细致的备课所遇到的挫折和教训,谈一点想法。
  案例一 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有篇文言短文《塞翁失马》。在这篇短文中有这么两句话,一句是“其父曰”,另一句是“其子好骑”。按文意,“其”是指善术者,第一句应译为“他的父亲说”,第二句应译为“他的儿子爱好骑马”。在我译完全文,学生质疑时有同学提出:“老师,这篇文最后写的是‘父子相保’,但是你却讲成三代人了。”当时我就一怔,心想:我这也是按教材上讲的啊,怎么会错呢?以前也没人提出这个问题。今天学生,一质疑倒把我给难住了。我只好对学生说:“你很细心,也善于思考问题,这样很好。这个问题让老师课后查查资料再说。”我又查了一下其它有关材料,才知这“其”字应解释成为“这”,“父”除了“父亲”意义外,还有“老年人”的意思。这样两句话分别译为:“这位老翁说”、“这位老翁的儿子爱好骑马”,这样首尾就符合“父子相保”这一说法了。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备课只依靠教参,不深入钻研教材是不能上好一节课的。过去随便讲讲,不发动学生提问题也能应付过去,可是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再照本宣科,再想“糊弄”他们肯定会出笑话的。
  案例二 在一次评讲试卷时,是鉴赏王维的诗歌《鸟鸣涧》,我就犯了一次因知识面狭窄而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诗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讲到“桂花”一句时,我大谈什么“八月里来桂花香”,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还高兴的唱了一句“八月里来桂花香”。当时就有学生质疑说:“老师,这首诗的后几句写的不都是春景春光吗?你说八月里来桂花香不就讲成秋天了吗?”我当时头脑就懵了一下!是啊,春天哪来的桂花呢?因为缺少植物学和花卉方面的知识,我只好对学生说:“这个问题应该是老师讲错了。让我下课去请教一下生物老师,并查查资料看看。”课后查《辞海》,那里写到:“桂花即木樨。”再查“木樨”条,那里写到:“木樨也称桂花,……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既然说有“四季桂”,那么春、夏、秋、冬应该都有桂花。后来又请教了生物老师,证实确有“春桂”这一说法。
  孔子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二天早自习我认真订正了昨天课堂上的错误,并表扬了那位动脑筋提出质疑的同学。其余同学也深受鼓舞,质疑提问的情绪非常高。这对老师每讲一课之前认真备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我也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在钻研教材上我就更加的细心了,“苦心人,天不负”,我也尝到了由此带来的甜头。
  案例三 在讲授《钱塘湖春行》这一课,拓展延伸我和学生一起读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时,我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文中第六节这样写道:“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自取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簡直是一定的。”我认真琢磨了“嫉妒”一词的含义,准备解疑。果不其然,一位同学在质疑时问道:第六节,“大约是怀着嫉妒吧”,“嫉妒“一词是指什么说的?这位同学的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要求解答。
  同学甲:许仙娶了白娘子,法海也想娶她,所以她嫉妒许仙。
  同学乙反驳:不对,和尚怎么能娶老婆呢?其实我认为法海倒不是招是搬非,而是由于他的职责所在,是他的职业道德决定的。
  同学丙:我认为法海是专管妖怪的。许仙脸上有妖气,他应该管,如果不管这件事就显现不出自己的本领来,他嫉妒的是妖怪的本领,不是为了娶白娘子。
  ……
  在这样热烈的质疑讨论气氛中,其实同学丙的回答已经接近了题意。我除了肯定她的回答以外,又做了这样的补充:作者写这篇文章主题是反封建,所以法海嫉妒的是别人的婚姻自由和别人的幸福生活,所以他要竭力破坏人家的幸福家庭。
  对于这样分歧比较大的疑难问题,老师如果不是事先钻研吃透教材,在众说纷纭的几个答案中就不能抉择哪一个是正确的,这样老师就会被动,驾驭不了课堂,也达不到质疑解惑的目的。而在放手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老师只有不怕失败,不怕尴尬,才能完成教学相长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教材文本,通过读写结合来进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读什么写什么、读写孰轻孰重、读写该怎么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教师。因为
期刊
一封寄往楼兰、撒马尔罕的粟特古信札  她叫米娜,她和女儿住在敦煌已经三年。  丈夫和母亲在楼兰,但也可能  他们已经回到撒马尔罕,那是粟特人的老家。  丈夫离开了她们,也可以说他  遗弃了这对母女。她哭着写信,  没有钱,也付不起20个斯塔特的  回家的路费,就要替别人放羊了,她哭着写,  只有丈夫能懂的粟特文。  我从家里逃出来,和你私奔  来到敦煌,你让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但是你走了,  再
期刊
背景rn曾几何时,沏一杯茶,捧读一本心仪的好书,是读书人的至乐.时至今日,互联网早已普及,从电脑到手机,从电子书阅读器到手机客户端,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相应地,人
期刊
方 明,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教师。  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常读常新,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审美空间,为读者第二次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特质使经典作品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展。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语言表现力最强,这就是因为诗人创作时给读者预留的审美空间较大。当下中学生记叙文写作状况堪忧,虽然其中原因众多,但我认为关键所在是学生所写作文缺少一种独特的“韵味”。那
期刊
面对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的自身发展呼唤着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
那里有说话的声音,  僧人在樱花的阴影里说话。  你听着,仔细辨认洁净的太阳  在地球的草丛里的细语——  像僧人在诵经,  那样深奥、持久、绵密。  你听着,你大脑里的神经在这里将要睡着了,  朦胧的摇动的花影,一个女人,  粉红落英的一袭僧衣,无法分辨的  缠绕在一起的颜色和气息。  但空气是静止的,石头里的音箱  播放着宇宙漩涡的音乐。  你听着,像一枝蜡烛那样听着,  消耗了自己。  李以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C++ Builder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DirectShow技术的主要实现思想,最后通过微软提供的DirectX SDK中的DirectShow技术设计出简单的多媒体播放功能。  关键词:C++ Builder;DirectShow技术;多媒体播放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多媒体开发软件也是应运而生,并不断的壮大。DirectShow就是微软公司开发出的一套多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离骚》。在我们一起正式走入文本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屈原在你的心中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15-16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12题设置如下:《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有同学却读不出它的妙处。请你品读上面的文字,找出你觉得最值得咀嚼的
期刊
徐拥军,湖北黄石十六中教师。  《论语·阳货》有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今天,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其意义还不止于此。古诗词中丰富的心灵、深切的感悟,是我们生活与学习的巨大宝藏,其中感发的生命力,更是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活泼起来,永不衰老。试想当我们读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