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力发电技术作为电力能源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电气控制技术将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厂的稳定运行。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践做一些分析,希望能为风力发电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207-01
1风力发电系统中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电气控制技术是整个风力发电当中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力发电设备长期处于室外,容易受到温度、湿度、气压、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风力发电设备极强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为确保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就需要进行强有力的监测控制;第二,为实现风能的最大化利用,也需要稳定的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第三,风力发电设备机组在进行并网和脱网时,利用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可以行之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第四,风能当中蕴涵着很大能量,因此风力发电设备周围环境相对比较恶劣,通过电气控制技术能有效的减少外界环境、自然因素对风力发电稳定性的影响。
2风力发电的现状问题
2.1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
在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除了发电设备自身的故障问题会影响到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存在着诸多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就自然因素来说,一般风力发电系统的建设都处于高水平面的地理环境,这些地方的溫度、大气压、雷雨以及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较为极端,不仅会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风力发电系统的损坏,严重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人为因素来说,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工作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若是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或疏漏操作,不仅无法有效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也会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甚至是直接导致风力发电系统的故障问题。
2.2风力发电系统设备不完善
根据现状来看,许多风力发电系统的建设较为注重核心功能设备的安装,对于一些辅助性功能的设备存在一定疏忽,导致许多功能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复杂动态也不利于风力发电系统的电气控制作业。同时,我国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主要分为非线性模型和线性模型,其中非线性模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相比线性模型还存在着较高的不成熟型,不利于电气控制工作的有效展开。而线性模型的应用方向适用于传统风力系统,通过提高风能捕捉量对发电机的重要属性进行调节和控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简单性,但是其工作范围和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需求,极大阻碍着风力发电系统的持续发展。
3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
一般在发电机组的设置过程中都要进行并网,这对于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发电机组的作用率,我国技术人员研发除了定将失速发电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风力发电系统中,使传统发电技术和新型发电技术得到有效结合运用,最大化确保了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轨迹。同时,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发电机组的功率,这就反映出定桨距的本身构建极为复杂,而且还存在着高重量和大体积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保证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所以在一些风力等级较高的风力发电系统中并未采用这项技术,而这也是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3.2混合失速发电
混合失速发电又称为主动失速发电,桨距角根据具体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变化,以此来控制不同条件下的风能捕获量和速度。但这个技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它的缺点是有可能会导致失速现象的发生,这样会对整个风力发电的功率造成很大的影响,风力发电厂也更加难以控制其发电效益。所以,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的具体应用过程当中,我们要弥补主动失速技术的缺陷,积极改进其不足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益。
3.3变桨距发电技术
变桨距发电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桨叶角度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风速功率进行控制,以此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存在过高风速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变桨距的制造材料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在材料选择中逐渐倾向于轻材料,使得变桨距的整体重量逐渐降低,整体重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运行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很大程度上也给控制工作带来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变桨距发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变桨距的运行稳定性较差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就极大增加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消耗,相信在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下,其运行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3.4主动失速发电技术
主动失速发电技术又可以称之为混合失速发电技术,而且主动失速发电技术还包含着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和变桨距发电技术的基本特点,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桨距角的不同变化控制风能捕捉量和风速,以此来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益。但是在主动失速发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严重失误状况,导致功率输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其不利于针对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效益的控制。
3.5变速风力发电
变速风力发电,顾名思义,就是打破了发电机原有的恒速运动,当风速大小不同时,风力发电机的状态就会得到改变,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速来调整其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状态,以此得到恒定的发电频率。运行状态根据风速的不同改变,当风速较大时,发电质量以及发电效率会受到功率的影响,为了避免功率过大对其产生影响,我们要及时调控风轮转速的一系列指标;在风速较小时,我们也要力求获得更多的风能来满足平稳的输出功率。更重要的是,我国不同地区的风速的大小是不同的,其变化规律也千差万别。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步深入了对这一技术的认识。从现如今的发展趋势看,该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头戏。常见的变速风力发电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有笼型异步发电机类、永磁发电机类、交流励磁双馈型、无刷双馈发电机类以及磁场调制型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风能转换效率较高,可以实现较好的柔韧性连接。此外,它们还可以实现对无功功率、输出功率的独立调节,调节变桨距的过程也更加简单,但转速的运行范围依然较大,这些特点均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功率质量。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恒速发电技术,实行变速发电。这项技术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力发电厂得到广泛应用,是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4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地位不容小觑。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我国所倡导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与过量使用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是相悖的。所以,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当下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利用较广的清洁能源就是风能。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重视发电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具体应用,做好具体的发展工作成为了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将眼光放长远,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各个方面都做好完善工作,让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丁江流.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42~143.
[2]王家坤.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现代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0):69~70.
[关键词]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207-01
1风力发电系统中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电气控制技术是整个风力发电当中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力发电设备长期处于室外,容易受到温度、湿度、气压、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风力发电设备极强的不可控性和随机性,为确保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就需要进行强有力的监测控制;第二,为实现风能的最大化利用,也需要稳定的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第三,风力发电设备机组在进行并网和脱网时,利用自动化电气控制技术可以行之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第四,风能当中蕴涵着很大能量,因此风力发电设备周围环境相对比较恶劣,通过电气控制技术能有效的减少外界环境、自然因素对风力发电稳定性的影响。
2风力发电的现状问题
2.1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
在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除了发电设备自身的故障问题会影响到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还存在着诸多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就自然因素来说,一般风力发电系统的建设都处于高水平面的地理环境,这些地方的溫度、大气压、雷雨以及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变化较为极端,不仅会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造成风力发电系统的损坏,严重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人为因素来说,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工作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若是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或疏漏操作,不仅无法有效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也会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甚至是直接导致风力发电系统的故障问题。
2.2风力发电系统设备不完善
根据现状来看,许多风力发电系统的建设较为注重核心功能设备的安装,对于一些辅助性功能的设备存在一定疏忽,导致许多功能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复杂动态也不利于风力发电系统的电气控制作业。同时,我国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主要分为非线性模型和线性模型,其中非线性模型具有极高的复杂性,相比线性模型还存在着较高的不成熟型,不利于电气控制工作的有效展开。而线性模型的应用方向适用于传统风力系统,通过提高风能捕捉量对发电机的重要属性进行调节和控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简单性,但是其工作范围和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于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需求,极大阻碍着风力发电系统的持续发展。
3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
一般在发电机组的设置过程中都要进行并网,这对于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发电机组的作用率,我国技术人员研发除了定将失速发电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的风力发电系统中,使传统发电技术和新型发电技术得到有效结合运用,最大化确保了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轨迹。同时,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发电机组的功率,这就反映出定桨距的本身构建极为复杂,而且还存在着高重量和大体积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保证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所以在一些风力等级较高的风力发电系统中并未采用这项技术,而这也是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3.2混合失速发电
混合失速发电又称为主动失速发电,桨距角根据具体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变化,以此来控制不同条件下的风能捕获量和速度。但这个技术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它的缺点是有可能会导致失速现象的发生,这样会对整个风力发电的功率造成很大的影响,风力发电厂也更加难以控制其发电效益。所以,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的具体应用过程当中,我们要弥补主动失速技术的缺陷,积极改进其不足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益。
3.3变桨距发电技术
变桨距发电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桨叶角度对风力发电机组的风速功率进行控制,以此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存在过高风速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变桨距的制造材料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在材料选择中逐渐倾向于轻材料,使得变桨距的整体重量逐渐降低,整体重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运行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很大程度上也给控制工作带来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变桨距发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变桨距的运行稳定性较差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就极大增加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消耗,相信在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下,其运行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3.4主动失速发电技术
主动失速发电技术又可以称之为混合失速发电技术,而且主动失速发电技术还包含着定桨距失速发电技术和变桨距发电技术的基本特点,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桨距角的不同变化控制风能捕捉量和风速,以此来保证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效益。但是在主动失速发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严重失误状况,导致功率输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极其不利于针对风力发电系统运行效益的控制。
3.5变速风力发电
变速风力发电,顾名思义,就是打破了发电机原有的恒速运动,当风速大小不同时,风力发电机的状态就会得到改变,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速来调整其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状态,以此得到恒定的发电频率。运行状态根据风速的不同改变,当风速较大时,发电质量以及发电效率会受到功率的影响,为了避免功率过大对其产生影响,我们要及时调控风轮转速的一系列指标;在风速较小时,我们也要力求获得更多的风能来满足平稳的输出功率。更重要的是,我国不同地区的风速的大小是不同的,其变化规律也千差万别。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步深入了对这一技术的认识。从现如今的发展趋势看,该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头戏。常见的变速风力发电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有笼型异步发电机类、永磁发电机类、交流励磁双馈型、无刷双馈发电机类以及磁场调制型等。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风能转换效率较高,可以实现较好的柔韧性连接。此外,它们还可以实现对无功功率、输出功率的独立调节,调节变桨距的过程也更加简单,但转速的运行范围依然较大,这些特点均可以有效提高发电机组的功率质量。因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恒速发电技术,实行变速发电。这项技术会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力发电厂得到广泛应用,是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4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地位不容小觑。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我国所倡导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与过量使用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是相悖的。所以,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当下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而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利用较广的清洁能源就是风能。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重视发电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具体应用,做好具体的发展工作成为了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将眼光放长远,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各个方面都做好完善工作,让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在风力行业的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丁江流.风力发电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42~143.
[2]王家坤.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现代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