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稳定效果令人满意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摄影器材展上初识韩国PHOTO CLAM品牌至今已有几年了,当时它的彩色云台因色彩艳丽、制作小巧精致而引起笔者的关注。PHOTO CLAM是前几年成立的一家韩国公司,但凭借其前身雄厚的机械加工基础,以“低廉的价格+稳定性+多样性+精美的设计=PHOTO CLAM”的企业理念,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韩国中端云台的销量冠军。
  近日,笔者试用了该公司旗下的专业云台“黑金系列”Pro Gold Ⅱ QR和PT224三脚架,现将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Pro Gold Ⅱ QR云台
  
  Pro Gold Ⅱ QR云台是PHOTO CLAM公司生产的专业球形云台“黑金系列”中的一款。“黑金系列”云台相对其他专业云台而言,着重提高了云台的稳定性和操作的快捷性。
  当今主流球形云台的设计、外观基本上大同小异。但Pro Gold Ⅱ QR云台一上手,我就被它小巧精湛的工艺制作所吸引。它采用铝合金制造,表面阳极处理工艺,增强了使用中的耐磨性;外观平滑,手感极佳;通体传统黑色加金色装饰带和旋钮,更显庄重和气派。Pro Gold Ⅱ QR云台高度为95毫米,基座直径为50毫米,球径为38毫米。自重仅为404克,最大承重35公斤。这些指标相当惊人,为我们外出减少负重提供了方便。
  Pro Gold Ⅱ QR云台和当今流行球形云台一样,采用三旋钮节方式。为了便于轻松锁定旋钮,每个旋钮上都加有经过凹凸处理的防滑橡胶;主旋钮为锁紧旋钮,是整个云台的核心部分。主旋钮内侧设有0〜12个刻度线,使用者可通过刻度盘来控制云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增加摩擦力,锁紧云台;反之则减少摩擦力,放松云台。
  为了更加精确控制云台的固定精度,在主旋钮上设有一个精密的阻尼调节螺丝。可手动调节阻尼大小和控制主旋钮的调节范围,对不同重量的相机和镜头进行精确调控。若调节螺丝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主旋钮调节范围就小;而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主旋钮的调节范围大。因为它的使用方法和其他大多数的球台一样,这就不多说了。
  为了方便拍摄全景照片,Pro Gold Ⅱ QR云台下部有一个360°水平调节刻度盘。该刻度最大值为90°,由一专用旋钮来固定转盘,使用者可以根据刻度进行水平或全景拍摄。
  Pro Gold Ⅱ QR云台的底部采用了通用性的螺丝孔,支持大多数脚架。底部不锈钢内环上标有“MADE IN KOREA”、“PG Ⅱ xxxx”,以及公司网址等字样。
  Pro Gold Ⅱ QR云台具有通用的快装平台。采用十分可靠的传统螺杆固定方式,保证快装板得到充分的固定。专利设计的止滑针,能防止相机意外滑出;只要按动旁边的止滑按钮,就可以将相机或镜头快速地拆卸。PHOTO CLAM为不同用途、不同型号的相机设计了多种通用和专用快装板,用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笔者此次试用的是适用于70〜200毫米镜头的PC-69-UP2型通用快装板。快装平台的正面和侧面设有三个水平仪,可提供三维的水平校正,便于风景和建筑摄影的构图。
  就云台来说,试用是最直观的感受。由于条件有限,笔者只能利用现有器材放置在脚架上进行试用。对Pro Gold Ⅱ QR如此小巧的云台,我怀疑它能否支撑35公斤的重量?为此我将Pro Gold Ⅱ QR云台装在该公司生产的具有15公斤的承重力的PT224三脚架上,在云台上安装了自重5.36公斤的佳能EF 600mmf/4 IS USM镜头和0.9公斤重的EOS单反相机。我认为这6公斤多的重量,已经接近一般摄影爱好者常用器材的上限了。我用这套设备装在Pro Gold Ⅱ QR云台上以任意角度固定,结果都能将主球轻松固定。没有造成镜头的滑动,所拍摄图片清晰。尽管远没达到其标称的35公斤负重,不过出色的稳定效果令人满意。
  
  PT224三脚架
  
  PHOTO CLAM公司除了生产专业云台,同时还生产专业的碳纤维三脚架。PHOTO CLAM公司的PT系列型号三脚架共有6款,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购。PT系列三脚架追求的设计理念是专业基础上的小巧轻便,在便于携带上下工夫。PT系列三脚架采用轻质碳纤维材料,金属部件采用了铝合金锻造工艺和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技术。脚架的云台支撑平台可以根据需要拆除,以满足低角度拍摄的需要;三支管腿采用180°折叠收藏。收藏时,云台存放在三支管腿之间;有效减小了脚架的收纳空间,同时配备有专属的脚架背袋,提高了脚架携带的便利性。
  这次试用的是PT系列中的PT224型三脚架,管脚共有4节,全部伸展后加上中轴最高工作高度可达170厘米(不包括云台),最低工作高度(拆除了云台支撑平台)为7.5厘米。脚架收起后的长度仅为48厘米,加上自重1.3公斤,这样在携带方面的优势就比较突出了。它的最大管脚直径只有28毫米,最大承重标称15公斤。这对于脚架来说,是个考验。和试验云台的方法一样,笔者在脚架上装了一个该公司生产的1.4公斤重的吊臂云台,云台上搭载了重5.36公斤的佳能EF 600mmf/4 IS USM镜头和重0.9公斤的EOS单反相机,负载总重7.66公斤。采用600毫米焦距、f/22光圈、1/10秒快门速度,拍摄约200米远的建筑(见右下图)。所拍照片图像清晰,足以证明脚架的稳定性能良好。试用期间我多次携带PT224脚架和Pro Gold ⅡQR云台,搭载配有70〜200毫米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晚会演出,其使用效果也令我满意。
  
  试用小结
  
  经过近一个月对Pro Gold ⅡQR云台和PT224型三脚架的试用,我对它们在拍摄中的表现感到满意。它们的优点归纳如下:Pro Gold ⅡQR云台小巧玲珑、做工精致、承载力强,手感极佳,是一款值得推荐的专业云台。PT224型三脚架轻巧稳定、携带方便,是一款适合旅行拍摄的出色脚架。
  唯一感到不足的是,我试用的云台快装板上没有配备专用的坚固螺丝板手,我在外出时,要时刻备好硬币才能完成快装板的拆卸,略感不便。
其他文献
我叫申浩辰,今年10岁,是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图书。7岁生日那天,老爸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想要一台照相机,因为我想将那些美丽的地方用图片记录下来。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跟老爸学习摄影。虽然只是课余爱好,但老爸对我很严格,让我从练习端相机、对水平线的控制开始,慢慢地为我讲解相机的功能,快门和光圈,摄影的构图和曝光,甚至更高级的慢门摄影、多重曝光、闪光摄影、
期刊
风光拍摄一直受到许多摄影者的喜爱,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风光摄影最容易找到拍摄题材,而且就题材本身来看,大自然环境里大多数的景物都是静态的,因此在相机操作和拍摄技术上对初学者的要求不是那么高;更何况出外散心以及旅游也是很多人的爱好,能把在外面看到吸引自己的景物拍摄下来,作为自己的回忆,还能和亲友们共享,实在是一举多得。不过在我看来,这也和中国文化有几分关联。从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到
期刊
牡丹好看不好拍,用瞬间将国色天香的牡丹定格,用一张小小的图片体现其色、其香、其姿,传递其神、其韵、其品,是多少摄影人难以企及的情怀。长年生活在牡丹之乡洛阳,年年体会“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美好景象。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徜徉在万花之首、百卉之灵的牡丹丛中。在长期拍摄牡丹的实践中,我发现用红外相机拍摄牡丹,打破了人们常规的视觉习惯,那种另类空灵的图片,既现实又虚幻,恍如梦境,美轮美奂。
期刊
2010年年初,我和刚刚从美国俄亥俄大学毕业的高山刚(Go Takayama)第一次见面。一个朋友把他介绍给我,说这个小伙子想拍摄中国的青年文化,当时他刚刚从美国飞到北京。令人吃惊的是,在探讨中国青年的状况时,他给我摆出了很多名词,“啃老族”,“宅男”等等,而我每说的一条线索,他都会认真记下。  我对他的选题很感兴趣,但我并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能够在短时间有什么突破。  前几个月,
期刊
2008年中国土楼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说世界土楼看中国,中国土楼福建多,福建土楼永定最。最,是最多最好之意。  它之所以能当此“最”字,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永定有各类大小土楼2万多座,其中特色鲜明的土楼有3600多座,其中圆楼360多座。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申报世界遗产的福建土楼,共有六群四楼,永定就有三群二楼,即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振福楼和衍香楼,其余三群二楼
期刊
扫描全景是索尼2009年推出的一项可以说划时代的功能,目前成为索尼相机(包括卡片相机、长焦一体相机、微单相机、单电相机、单反相机)的独有的拍摄技术和看家本领。该功能利用Exmor R CMOS影像传感器的优秀性能,在全景模式下(见右图),通过手持相机,平稳地旋转半圈,就可以轻松地获得超过180°视角的全景照片。相机连续拍摄后自动接合所拍图片以构成单幅全景图片,水平扫描适合拍摄山水风景和都市风景,垂
期刊
知识的启蒙     与多数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江融通过考试改变了个人命运的轨迹。1976年高中毕业时,正值恢复高考。但是当时的高中提倡学农、学工、学军,课堂上学不到太多知识,江融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考上。之后,他放弃了分配的工作,选择在家复习备考。由于父亲学过外语,加上中学英文老师是教会学校毕业,英文很好,因此,江融的英语学得不错。经过一年的复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为后来的外交官生
期刊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时曾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峨眉之秀丽、华山之险峻、衡山之云海于一身,凡是去过的人都无不被其秀美所折服。    对话谭明    记者:您去过几次黄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黄山的印象,是什么?  谭明:我第一次去黄山是1976年,总共去过七八次。前些年,我几乎每年的春节都在黄山度过。三十多年过去了,黄山建设了许多宾馆,缆车索道虽
期刊
关于摄影器材的品种及林林总总的相关配件,相信每一位摄影爱好者都能言之一二。而摄影器材商店里几十种大大小小的相机,我们也不可能把它们全都搬回家。摄影爱好者入门碰到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选择什么规格的照相机和镜头,而这恰也是高级发烧友们在器材更新换代时的艰难抉择。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数码相机已成为广大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必备装备。135数码相机体积轻巧、携带拍摄方便,无论你用什么品牌的单反数码产品,千
期刊
1995年的一天,新华社摄影部在上海召开摄影研讨会。每位与会的记者要放映和介绍两组自己拍摄的照片,然后大家点评。轮到甘肃分社记者武斌,会场一片寂静,大家四处张望:武斌人呢?  等了一会儿,只见一位身材瘦小、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年轻人走进会场,白色圆领衫皱巴巴的——这就是武斌。我好像听见有人小声说:这件衣服他穿了好几天了。  再看他展示的照片《黄土地》:原始的村庄,西部的苍凉……虽是彩色正片,但和其他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