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校特色建设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特色学校就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它学校并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它学校认可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要根据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确立特色目标,并落实于办学实践;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要形成教学特色。要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
  【关键词】学校;特色;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一、特色学校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特色学校就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它学校并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它学校认可的学校。“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的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
  特色学校的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先进性是指学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某项工作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它学校,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属于领先地位;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有推广价值;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它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
  二、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1.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要创建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作为一名成功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引导教师树立一种创办特色学校的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创新意识,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就是创新。有“新”才有“特”。创新意识是孕育办学特色的温床,没有它就没有抓好学校工作的激情,学校特色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要有一种不墨守陈规,使工作更上一层楼的进取心,要有把工作做大做强超越他人的信心和决心,更要有忧患意识。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校长,决不能安于现状或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更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要经常检查自己,反省过去的工作,借鉴人家成功的经验,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
  2.要根据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确立特色目标,并落实于办学实践。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师资、办学条件、生源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办学特色的确立,要结合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确立学校特色发展目标后,要对发展目标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目标。一般来说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第一步为基础建设阶段,重在规范办学的管理,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人力和物质基础;
  第二步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以创建特色项目为目标,充分发挥自己一两个优势项目,并把特色项目化为对全校多数学生的素质要求;
  第三步创建高层次特色学校,达到办学有多方面的特色且形成独特风格,全体学生各有特长,并且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战略制定后,要围绕特色目标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一方面要将学校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使其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发挥最大的功能。另一方面校长要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将校长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同时还要强化学校管理,制定一整套为特色建设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校形成一种追求特色目标和为创建特色积极奋斗,勤奋工作的风气。
  3.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和动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特色主题,都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只有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必须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围绕学校特色主题,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修学习,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科学发展观,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广大教师学习与教学相结合,教学相长。同时教研教改相得益彰,就能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要利用上公开课、示范课、论文比赛,参加省、市、县、校科研成果评选、学校辅导等多种训练和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要形成教学特色。
  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学特色建设。首先,要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的课程模式。一是改革第一课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增设一些诸如计算机、科技、信息及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开拓第二课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兴趣小组和提高班为骨干、以培养特长生为目的的全方位开展的课外活动体系;三是发展第三课堂。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加强班集体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向上、竞争进取的学习集体,成为学生成才的土壤。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开设社会实践课、军训课,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变社会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开展学科特色建设。学科特色建设是发展学校特色的核心工程,如果一所学校大多数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教坛就会形成特色各异、争奇斗艳的可喜局面。为此,要做到教学有创新、教研有理论、学生有特色。   5.要有规范化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支配力量。把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作为自己治校实践的基本理念,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将“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制成版面,使师生一进校园就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学生手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就能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从而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学楼上的德育走廊,使学生抬头就能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革命先辈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充满信心和智慧去开创明天。墙壁上悬挂的名人名言时刻提醒告诫学生“勤能补拙”、“学无止境”、“有付出就有收获”、“成功后必定报效祖国”……,宣传栏内荣誉榜上优秀学生与先进个人的照片、事迹,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让他们发奋图强、奋斗不息。
  我们的学校如果从细微处着眼,真正做到让每块墙壁说话,一定会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同时要注意将有形的物质文化环境与学校特有的无形精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6.要有特色化的能力训练。
  学校对学生能力训练的选择与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系统的构成,因此,能力训练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是治校者外在价值观的体现,是学生素质建构的核心要素,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形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学校要求广大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基。除此之外,学校应开展各种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才艺展演等。让学生广泛参与,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具有坚强的信心、必胜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具有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其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有了很大提高。
  7.要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教育科研,才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才能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办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为此,应提倡“科研兴校”和当专家型领导、科研型教师、合格加特长的创造型学生。
  总之,新形势下要办好一所学校,一定要有他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不仅是管理方面,还要有教学方面、师资方面、环境等多个方面,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独具一格。其中鲜明的办学理念,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扎实的学生能力训练是特色学校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世巨厚的复理石建造吸引了诸多地质学者,但对盆地内碎屑岩的物质来源问题仍存在分歧.为弄清盆地内碎屑岩系物源问题,此次选取南盘江盆地北部尾若地区中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