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究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9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得到95.9%的护理有效率,对照组得到79.5%的护理有效率,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减少患者的病痛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较好的术后恢复。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护理;护理效果
【中圖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1-02
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结束的早期,因为腹部手术出现的创伤造成粘连性的肠梗阻。因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在治疗上有不规范的处理,就会出现重症感染和肠瘘的并发症情况,因此应该对该类患者在早期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缓解患者的病痛,有利于术后得到良好的恢复。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9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护理,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9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护理,实验组有49例患者,25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范围:22-85岁,平均年龄为50.14±4.27岁,16例患者为结直肠手术,14例患者为胃穿孔修补术, 11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阑尾炎手术,8例患者为肝、胆、脾手术。主要体征,23例患者为腹部压痛,16例患者为肠鸣音减弱,10例患者为肠鸣音的亢进。对照组有44例患者,25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范围:24-84岁,平均年龄为51.46±5.16岁,17例患者为结直肠手术,13例患者为胃穿孔修补术, 9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阑尾炎手术,5例患者为肝、胆、脾手术。主要体征,17例患者为腹部压痛,15例患者为肠鸣音减弱,12例患者为肠鸣音的亢进。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患者有生理上的疼痛,部分患者认为该种病症是因为前次手术的失误造成的,会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不满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1]。首先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耐心倾听患者心中的忧虑和不满,若患者有腹胀的情况,要及时给予腹部按摩。并对患者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其导致该种病症的原因,避免护理人员产生误解。并告诉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后,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
1.2.2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的治疗中对患者使用150ml氯化钠溶液对胃腔进行冲洗,每天3次,避免激性的溃疡发生,同时对患者的引流液进行观察,若患者咖啡色的液体引流大于500ml,要进行相关检查,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2.3早期活动护理 患者治疗后,随着病情的恢复,要求患者进行早期的活动,使肠胃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避免肠粘连情况。该类患者大部分经历过多次手术,体质较差,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旦患者的血压正常、病情平稳就可以适当的下床走动,每天治疗3次,每次持续15-30分钟,若不能下床活动,也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其中上肢运动为给予上肢的握、拉、屈、展[2]。每次活动10-20遍,下肢运动有屈、伸、抬、蹬腿等。使患者的下肢得到被动或者主动的相应活动,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1.2.4营养护理 治疗后要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防止因较长时间的禁食,造成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计算,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3]。在给予肠外的营养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重各个环节的无菌操作,使输液导管保持畅通,避免出现挤压和扭曲的情况,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的置管口要使用酒精和碘伏消毒每周两次,并选择适当的敷贴,当患者的汗液较多时,要给予敷贴的及时更换。并对患者的血糖和尿糖进行定时监测,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出现。当患者的肠胃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可以适当给予肠内营养,保证患者得到充足水分和营养物质。
1.3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49例患者,36例患者护理显效,11例患者护理有效,2例患者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对照组44例患者,23例患者护理显效,12例患者护理有效,9例患者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79.5%。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患者除了相关的治疗外,需要得到良好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减轻疼痛,住院时间减短,有利于患者得到较好的恢复[4]。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早期的活动护理和营养护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引流液进行良好的观察,待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恢复后,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使患者下肢得到被动或者主动的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营养供给,最终得到95.9%的护理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79.5%的护理有效率,充分说明综合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病痛,促进患者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幼生,李民,李宁,黎介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长期随访分析(附12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6(04):129-130.
[2] 柏志斌,范新,陈卫东,袁建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6(23):172-173.
[3] 白志芳,褚静茹,韩湘华,王娜.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9(16):154-155.
[4] 孟宪瑛,王广义,谭毓铨.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防治[J].吉林医学.2011,11(09):163-164.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护理;护理效果
【中圖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11-02
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为腹部手术结束的早期,因为腹部手术出现的创伤造成粘连性的肠梗阻。因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在治疗上有不规范的处理,就会出现重症感染和肠瘘的并发症情况,因此应该对该类患者在早期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缓解患者的病痛,有利于术后得到良好的恢复。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9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护理,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93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护理,实验组有49例患者,25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范围:22-85岁,平均年龄为50.14±4.27岁,16例患者为结直肠手术,14例患者为胃穿孔修补术, 11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阑尾炎手术,8例患者为肝、胆、脾手术。主要体征,23例患者为腹部压痛,16例患者为肠鸣音减弱,10例患者为肠鸣音的亢进。对照组有44例患者,25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范围:24-84岁,平均年龄为51.46±5.16岁,17例患者为结直肠手术,13例患者为胃穿孔修补术, 9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阑尾炎手术,5例患者为肝、胆、脾手术。主要体征,17例患者为腹部压痛,15例患者为肠鸣音减弱,12例患者为肠鸣音的亢进。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患者有生理上的疼痛,部分患者认为该种病症是因为前次手术的失误造成的,会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不满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方面的指导[1]。首先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耐心倾听患者心中的忧虑和不满,若患者有腹胀的情况,要及时给予腹部按摩。并对患者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知其导致该种病症的原因,避免护理人员产生误解。并告诉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后,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
1.2.2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的治疗中对患者使用150ml氯化钠溶液对胃腔进行冲洗,每天3次,避免激性的溃疡发生,同时对患者的引流液进行观察,若患者咖啡色的液体引流大于500ml,要进行相关检查,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2.3早期活动护理 患者治疗后,随着病情的恢复,要求患者进行早期的活动,使肠胃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避免肠粘连情况。该类患者大部分经历过多次手术,体质较差,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一旦患者的血压正常、病情平稳就可以适当的下床走动,每天治疗3次,每次持续15-30分钟,若不能下床活动,也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其中上肢运动为给予上肢的握、拉、屈、展[2]。每次活动10-20遍,下肢运动有屈、伸、抬、蹬腿等。使患者的下肢得到被动或者主动的相应活动,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1.2.4营养护理 治疗后要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防止因较长时间的禁食,造成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紊乱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计算,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3]。在给予肠外的营养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注重各个环节的无菌操作,使输液导管保持畅通,避免出现挤压和扭曲的情况,护理人员对中心静脉的置管口要使用酒精和碘伏消毒每周两次,并选择适当的敷贴,当患者的汗液较多时,要给予敷贴的及时更换。并对患者的血糖和尿糖进行定时监测,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出现。当患者的肠胃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可以适当给予肠内营养,保证患者得到充足水分和营养物质。
1.3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49例患者,36例患者护理显效,11例患者护理有效,2例患者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5.9%;对照组44例患者,23例患者护理显效,12例患者护理有效,9例患者护理无效,护理有效率为79.5%。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患者除了相关的治疗外,需要得到良好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减轻疼痛,住院时间减短,有利于患者得到较好的恢复[4]。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减压护理,早期的活动护理和营养护理,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引流液进行良好的观察,待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恢复后,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使患者下肢得到被动或者主动的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营养供给,最终得到95.9%的护理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79.5%的护理有效率,充分说明综合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减少病痛,促进患者身体得到较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幼生,李民,李宁,黎介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的长期随访分析(附12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16(04):129-130.
[2] 柏志斌,范新,陈卫东,袁建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26(23):172-173.
[3] 白志芳,褚静茹,韩湘华,王娜.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9(16):154-155.
[4] 孟宪瑛,王广义,谭毓铨.胃肠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与防治[J].吉林医学.2011,11(09):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