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泰州市教科所立项课题《高中生厌学心理教育与疏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化学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教师这个人.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除了有过硬的教学水平,更加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喜欢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要改变古板、严厉的形象,学会了解学生的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缩小与学生的代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学生信赖的老师.
其次,教师要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师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良情绪则对课堂教学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新课标所营造的和谐、平等与互动的育人环境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正向情感,符合师生双方沟通的意向.一般,人在常态下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一旦碰到突发事件,可能就会失态了.因此,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课堂上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冷静、淡定,不要轻易发火.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头了.一旦师生间有了裂痕,将会对今后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再次,教师要保持弹性,创造幽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可见幽默感在处理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富有幽默感已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之一.幽默不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而且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而且,它也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比如讲酸酐的概念时,可以这样类比:萝卜脱水得到萝卜干,葡萄脱水得到葡萄干,酸脱水即得酸酐.再比如,讲汽油的成分是各种烃的混合物,而不是“油脂”时,可以类比纯碱不是“碱”,铅笔不是“铅”,水银不是“银”.因此,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而要有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缺乏实验教学,化学就失去了它的感性美.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大多学生喜欢动手参与.因此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创新实验.重视实验教学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多做几个实验就行了.而是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巨大魅力和重要价值.笔者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悟.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听说不如亲眼见过,看见不如亲手做过.”演示实验虽然能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但毕竟不如自己动手做过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验证实验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方面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基于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易于获取知识,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必修1第3章第2节中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结果发现看到一种灰绿色的沉淀.而课本上说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沉淀.什么原因呢?学生很快想到会不会因为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怎样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各种实验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最后再动手实验,寻找效果较好的方案.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处处皆化学,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化学教材中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事实上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重要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放映《黄金搭档》广告,提问“黄金搭档”补的是亚铁盐(Fe2+)还是铁盐(Fe3+)呢?在学生疑问之时,提出问题: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检验和区别Fe2+和Fe3+?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学习胶体性质时,可以设置下列问题:江河入海口处的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钢笔吸入不同品牌的墨水前,为什么要涮洗?明矾是如何净水的?介绍这些,不但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促进了学生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让素质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兴趣又常常是短暂的和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持久、稳定的兴趣,才有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攀登知识高峰.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化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亲其师,才会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化学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教师这个人.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除了有过硬的教学水平,更加需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喜欢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教师要改变古板、严厉的形象,学会了解学生的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缩小与学生的代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学生信赖的老师.
其次,教师要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师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良情绪则对课堂教学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新课标所营造的和谐、平等与互动的育人环境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正向情感,符合师生双方沟通的意向.一般,人在常态下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一旦碰到突发事件,可能就会失态了.因此,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课堂上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冷静、淡定,不要轻易发火.因为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头了.一旦师生间有了裂痕,将会对今后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再次,教师要保持弹性,创造幽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可见幽默感在处理师生关系中的重要性.富有幽默感已成为教师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之一.幽默不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而且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而且,它也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比如讲酸酐的概念时,可以这样类比:萝卜脱水得到萝卜干,葡萄脱水得到葡萄干,酸脱水即得酸酐.再比如,讲汽油的成分是各种烃的混合物,而不是“油脂”时,可以类比纯碱不是“碱”,铅笔不是“铅”,水银不是“银”.因此,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而要有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缺乏实验教学,化学就失去了它的感性美.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大多学生喜欢动手参与.因此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创新实验.重视实验教学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多做几个实验就行了.而是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巨大魅力和重要价值.笔者主要有以下两点感悟.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俗话说:“听说不如亲眼见过,看见不如亲手做过.”演示实验虽然能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但毕竟不如自己动手做过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验证实验在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方面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基于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易于获取知识,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必修1第3章第2节中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结果发现看到一种灰绿色的沉淀.而课本上说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沉淀.什么原因呢?学生很快想到会不会因为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呢?如果是这样,那么怎样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各种实验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最后再动手实验,寻找效果较好的方案.
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处处皆化学,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化学教材中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事实上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解决化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重要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放映《黄金搭档》广告,提问“黄金搭档”补的是亚铁盐(Fe2+)还是铁盐(Fe3+)呢?在学生疑问之时,提出问题:Fe2+与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检验和区别Fe2+和Fe3+?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学习胶体性质时,可以设置下列问题:江河入海口处的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钢笔吸入不同品牌的墨水前,为什么要涮洗?明矾是如何净水的?介绍这些,不但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促进了学生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让素质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我们化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兴趣又常常是短暂的和可以改变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持久、稳定的兴趣,才有经久不衰的求知动力,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攀登知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