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课质量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体育兴趣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有助于学生发展身心健康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之进一步了解体育学科的特点。加深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与健身的过程,学习科学运动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体育与健康本质的认识,增强体育精神和运动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体育人文观和严谨求实的健身态度,更深刻地认识体育、健康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然而,这一切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而体育兴趣则是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笔者通过走访众多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并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培养学生正确参与体育课的动机
动机是支配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因,是受人的需要控制的。对于人的学习行为来讲,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将支配着整个学习的过程,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生有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运动实践,只有积极的动机才能诱发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体育课时,教师不能继续重现“放羊式”体育课堂,应该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对体育教师而言,就是要利用理论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系统的体育功能的宣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体育锻炼不是为了考试、为他人锻炼,而是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对学校领导来说,应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必要时到实际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领导对体育的重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去,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加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进行积极启发和正确引导,尽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使之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快感,产生愉悦的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
三、丰富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么是按高矮分组,要么按男女分组,要么是平均分若干组,比较死板。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在分组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公开化、多样化、综合化和开放化。
1.刻意创新
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体育课准备部分要紧扣教材,创新教学,引发兴趣。首先要合理布局场地器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布置安装器材,画好场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加强语言引导。在课堂开始,体育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还要准备活动诱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创编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以引发学生兴趣。
2.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学习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会很高兴,易产生兴趣,此时教学要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要提高目标要求,对差的要加强个别辅导。如跳高教学中,把学生按水平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跳不同的高度,教师加以分类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自由升级。只要学生有所收获,就易产生兴趣。
3.采用多样放松的手段
一堂体育课结束,学生体力疲劳,注意力分散,兴趣淡化,这时需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强化这一环节。教师可结合教材,选用游戏、舞蹈、音乐等方式,使学生在欢乐中结束课程。
4.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感召力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摒弃以标准的测验和学生学科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建立完善、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包括考试在内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把过程评价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教师为学生开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包括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研究会、办学术讨论班等。要加强教学秩序的管理,特别要抓好日常教学活动的管理。学校应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工作,以认真务实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做好学生的表率。另外,还要在校园内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如校运会、团体操,各项运动的单项比赛,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四、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阳光体育的大力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这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了解体育教师形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完善体育教学都有一定的好处。敬业、爱岗,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体育教师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感到体育的美与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要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及时调节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及语言表达的带动下,享受快乐的体育,提高体育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教师、家庭、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积极的整体参与。单纯依靠某个方面的简单灌输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但已形成的消极学习情绪可以经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发生改变,这一特点对持续学习是有利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动机原理,分析学生的动机需求,在不同阶段引导转变需求层次,使之将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转变为持久的内部动机。只有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目标才能高质量地实现。
总之,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点燃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加以培养,使学生学有所成,受益终生。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教学形式,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认识体育,培养正确的体育观,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郑桂凤,蔡宝家.福建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4):94.
[3]薛明菊,李新红,刘小花,李富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2008(3):105.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体育兴趣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环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有助于学生发展身心健康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之进一步了解体育学科的特点。加深对体育运动与健康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与健身的过程,学习科学运动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体育与健康本质的认识,增强体育精神和运动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体育人文观和严谨求实的健身态度,更深刻地认识体育、健康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然而,这一切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而体育兴趣则是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笔者通过走访众多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并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培养学生正确参与体育课的动机
动机是支配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因,是受人的需要控制的。对于人的学习行为来讲,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将支配着整个学习的过程,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生有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运动实践,只有积极的动机才能诱发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体育课时,教师不能继续重现“放羊式”体育课堂,应该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动机。对体育教师而言,就是要利用理论课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系统的体育功能的宣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体育锻炼不是为了考试、为他人锻炼,而是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对学校领导来说,应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必要时到实际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领导对体育的重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去,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加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进行积极启发和正确引导,尽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使之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快感,产生愉悦的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
三、丰富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么是按高矮分组,要么按男女分组,要么是平均分若干组,比较死板。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在分组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公开化、多样化、综合化和开放化。
1.刻意创新
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体育课准备部分要紧扣教材,创新教学,引发兴趣。首先要合理布局场地器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布置安装器材,画好场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加强语言引导。在课堂开始,体育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还要准备活动诱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创编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以引发学生兴趣。
2.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学习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会很高兴,易产生兴趣,此时教学要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要提高目标要求,对差的要加强个别辅导。如跳高教学中,把学生按水平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跳不同的高度,教师加以分类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自由升级。只要学生有所收获,就易产生兴趣。
3.采用多样放松的手段
一堂体育课结束,学生体力疲劳,注意力分散,兴趣淡化,这时需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强化这一环节。教师可结合教材,选用游戏、舞蹈、音乐等方式,使学生在欢乐中结束课程。
4.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感召力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摒弃以标准的测验和学生学科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建立完善、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包括考试在内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把过程评价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教师为学生开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包括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学习研究会、办学术讨论班等。要加强教学秩序的管理,特别要抓好日常教学活动的管理。学校应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工作,以认真务实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做好学生的表率。另外,还要在校园内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展示平台,如校运会、团体操,各项运动的单项比赛,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四、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阳光体育的大力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这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了解体育教师形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及完善体育教学都有一定的好处。敬业、爱岗,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体育教师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感到体育的美与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要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及时调节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及语言表达的带动下,享受快乐的体育,提高体育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教师、家庭、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积极的整体参与。单纯依靠某个方面的简单灌输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但已形成的消极学习情绪可以经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发生改变,这一特点对持续学习是有利的。教师要充分运用动机原理,分析学生的动机需求,在不同阶段引导转变需求层次,使之将学习动机由外部动机转变为持久的内部动机。只有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目标才能高质量地实现。
总之,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点燃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加以培养,使学生学有所成,受益终生。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教学形式,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认识体育,培养正确的体育观,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郑桂凤,蔡宝家.福建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4):94.
[3]薛明菊,李新红,刘小花,李富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2008(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