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论述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最后总结分层次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通过分层次教学研究,较深入地探讨教学规律:因材施教,科学运用认知规律解决认知矛盾,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纵深发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起点已由大学过渡到中小学阶段,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有显著提高,为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此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和依据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通过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评测方法,力求达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分层次”教学也叫多层次教学,是把集体、分组、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依据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与高校计算基础课的部分重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觉得“没劲”,因为老师讲的他在中学学了一遍,高中又学了一遍,现在再学不是太痛苦了吗?但这部分去掉又不行,因为学生入学的时候,计算机基础的差距非常的大,这种非常悬殊的差距,致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进度难以协调及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等问题。因此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组班,然后分班进行教学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然选择。
为了了解我院新生计算机基础的差距情况,我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首先,通过教研室活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对文化基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2006级学生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有否必要的调查,座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模式、教学质量、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对计算机学习需求及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座谈反馈情况是该项改革受到大部分师生的支持和认可。其次,为获得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的准确数据,同时也为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必要的准备,对2007级和2008级新生进行了计算机水平问卷调查,调查表中将计算机技能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层次二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不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层次三未接触过计算机的。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各层次所占当年新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如下表:
从上述统计表中不难看出,虽然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此调查统计也从另一个层面表明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牡丹江师范学院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有60学时(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这种学时分配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又不够。为了解决学生的这种情况,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了分层次教学。
实施方案:
1.入学测试,分层次教学。新生入校后,组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层次进行申请,对于申请层次一的学生先进行上机培训8学时后,再进行上机测试,及格者可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成绩直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在本学期计算机课的同一时间段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计算机方面的一门选修课,期末修得相应学分,对于不及格者转入层次二继续进行相应学习;申请层次二和申请层次三的学生不进行考核,直接进入相应班学习。层次二的计划学时为40学时;层次三的计划学时为80学时。
2.授课过程中,随机测试动态分层。学生一旦选择了某个层次进行相应学习,其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授课程中每过一个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变更层次学习的申请。由教研室对提出提高层次的学生统一组织测试,合格者可进入相应层次教学班进行学习,对于提出降低层次的学生可直接进入相应层次班进行学习。这种动态的分层次教学,可依据学生的现状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实现授课时间段不变,授课内容的更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起点不同,终点相同。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教研室的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课件》,课件中不同层次有其相应的授课内容、相关习题及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层次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
分层次教学课件的使用,为动态分层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起点不同终点相同的目标,我教研室开发了期末测试软件,配有大量试题的试题库。所有学生结课测试采用的是同一试题库,实现了起点不同终点相同的目标。
三、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学生听课效果调查表,对本院各系、各专业2007级和2008级学生听课效果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成功的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明显提高。教师在“层次”教学法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既推动了计算机教师专业化进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个体素质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可取的,达到了预期效果的需求。
四、结束语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使后进生产生希望,优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你追我赶、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学生素质在个体需要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刁占清、杨弟文,浅谈“分层次教学法”在现代育人中的科学性[J].科学咨询,2004.12.
[2]王金东、王尊策、韩道权,分层次教学在高等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J].石油教育,2006.4.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8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纵深发展,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起点已由大学过渡到中小学阶段,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有显著提高,为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此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和依据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通过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训练方法和评测方法,力求达到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分层次”教学也叫多层次教学,是把集体、分组、个别教学三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的依据
目前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与高校计算基础课的部分重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觉得“没劲”,因为老师讲的他在中学学了一遍,高中又学了一遍,现在再学不是太痛苦了吗?但这部分去掉又不行,因为学生入学的时候,计算机基础的差距非常的大,这种非常悬殊的差距,致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进度难以协调及难易程度不好把握等问题。因此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计算机基础能力进行组班,然后分班进行教学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然选择。
为了了解我院新生计算机基础的差距情况,我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首先,通过教研室活动和学生座谈的形式对文化基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2006级学生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有否必要的调查,座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模式、教学质量、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对计算机学习需求及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座谈反馈情况是该项改革受到大部分师生的支持和认可。其次,为获得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的准确数据,同时也为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必要的准备,对2007级和2008级新生进行了计算机水平问卷调查,调查表中将计算机技能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层次二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不能熟练应用办公软件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层次三未接触过计算机的。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各层次所占当年新生总人数的百分比如下表:
从上述统计表中不难看出,虽然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此调查统计也从另一个层面表明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牡丹江师范学院大一学生第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有60学时(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这种学时分配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又不够。为了解决学生的这种情况,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了分层次教学。
实施方案:
1.入学测试,分层次教学。新生入校后,组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三个层次进行申请,对于申请层次一的学生先进行上机培训8学时后,再进行上机测试,及格者可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成绩直接作为期末考试成绩,在本学期计算机课的同一时间段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计算机方面的一门选修课,期末修得相应学分,对于不及格者转入层次二继续进行相应学习;申请层次二和申请层次三的学生不进行考核,直接进入相应班学习。层次二的计划学时为40学时;层次三的计划学时为80学时。
2.授课过程中,随机测试动态分层。学生一旦选择了某个层次进行相应学习,其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授课程中每过一个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变更层次学习的申请。由教研室对提出提高层次的学生统一组织测试,合格者可进入相应层次教学班进行学习,对于提出降低层次的学生可直接进入相应层次班进行学习。这种动态的分层次教学,可依据学生的现状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实现授课时间段不变,授课内容的更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起点不同,终点相同。为了便于学生自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教研室的教师针对学生的现状开发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课件》,课件中不同层次有其相应的授课内容、相关习题及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层次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
分层次教学课件的使用,为动态分层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起点不同终点相同的目标,我教研室开发了期末测试软件,配有大量试题的试题库。所有学生结课测试采用的是同一试题库,实现了起点不同终点相同的目标。
三、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学生听课效果调查表,对本院各系、各专业2007级和2008级学生听课效果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成功的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明显提高。教师在“层次”教学法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既推动了计算机教师专业化进程,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达到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个体素质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可取的,达到了预期效果的需求。
四、结束语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它使后进生产生希望,优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建立良好的你追我赶、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学生素质在个体需要中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刁占清、杨弟文,浅谈“分层次教学法”在现代育人中的科学性[J].科学咨询,2004.12.
[2]王金东、王尊策、韩道权,分层次教学在高等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J].石油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