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演唱技能是音乐学专业核心技能,是音乐学中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梳理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技能为核心,着力构建培养目标与提高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实践环节,达到时间性与空间性、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从教学、表演双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核心技能是表演者的演唱技能。随着人类审美观的不断提升,要充分展示声乐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得到不同的艺术情感的全面体验,表演者需要进一步将声乐演唱技能与舞台空间中的灯光、音响、背景等深入融合,达到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对于音乐学专业声乐课堂教学,需要通过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演唱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声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并在舞台上充分运用演唱技能表现音乐艺术作品,其最终目的是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规范、严谨和科学,才能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声乐课程教学是学生能否在舞台顺利完成展演艺术作品的基础,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在演唱技能上的精心指导,还需要给予学生在艺术作品解析、阐释上的帮助,让学生合理运用掌握的声乐技能和恰如其分的展演能力,在艺术实践中展现出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以及创作者的情感。基于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程教学,是指在声乐表演与演唱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充分运用其所习声乐知识与演唱技能诠释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声乐课程是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核心内容如声乐演唱的生理基础、发声技能练习、嗓音训练、表演语言与咬字吐字、演唱心理训练、舞台技巧等都是声乐表演者在舞台演出时经常同时采用并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这些教学内容都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即提高演唱者演唱技能与舞台表现力。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其所习声乐知识与演唱技能诠释艺术作品的魅力。因此,在平时的声乐教学过程中[1],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声乐技能并理解艺术作品,还需要声乐教师对学生的舞台表演实践进行程式化解构,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示其技巧和表演能力,完美展现艺术作品。
声乐演唱技能是音乐学专业的核心技能,是展现音乐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音乐艺术作品展示过程中唯一通过运用演唱者的本体发声,来表达作品情绪、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由于声乐艺术本体所拥有的抽象性,演唱者个体语言与声线的差异性,受众个体听觉与审美观的差异性,以及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中音乐学专业学生声乐基础起点较低等影响因素,致使采用传统说教式声学教学模式下的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如教学效率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低、专业综合素质低等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当前,各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提升声乐演唱技能的场所大多以专业琴房为主,空间狭小,缺少大舞台、大空间的有效练习和日积月累,当遇到专业技能考试或者大型演出时,面对大舞台、大空间,极易出现与音乐旋律脱节、技巧展示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很多艺术作品的表演不成熟、不完整。上述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将声乐演唱技能与舞台展示能力有机结合、缺乏大舞台展演经验引起的,即艺术综合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提高艺术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既符合现阶段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
基于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是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技能为核心,通过梳理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开发过程中着力构建培养目标与提高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在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大空间意识的培养,通过程式化解构大舞台展演实践,力求让学生在处理和表达艺术作品时达到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从教学、表演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展演能力,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提升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与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教学评价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研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针对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声乐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老师向学生提出与知识、技能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驱动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具体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嗓音条件、音乐素质等)充分发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自身嗓音条件、专业程度、接受能力的差异,分解教学内容,以创设问题情景带动声乐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感受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炼、升华,从而把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声乐教学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形成更为开放的知识环境,解决音乐学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精神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发声技能技巧、歌曲处理、歌唱的表现力、舞台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即学生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基于真实舞台情景下的情境性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多维视角下的声乐技能训练。通过充分运用声谱分析技术、摄影机、MIDI技术、录音和录像功能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其形象化、直观化、高度信息化、互动化等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MIDI技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视听、可延续的多维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音准和演唱节奏感,改变声乐教学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录像技术,加强学习过程的针对性和示范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技术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丰富的数字信息量[2],提升学生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建立声乐演唱课程动态考核机制,改革声乐技能单一的考核方式。对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考核与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目标的优劣不在于学生演唱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在学习训练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解决了制约自身演唱技能的问题,并在本身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除根据学生日常训练情况、阶段性考评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展示情况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目标的达成度等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
通过构建艺术实践体系,增加有针对艺术实践的教学内容,通过艺术实践来体现声乐教学的进展,展现声乐教学成果,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并从中得到启示。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声乐理论知识与演唱技能的认知度。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領略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声乐表现内涵,使声乐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延伸,进一步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核心技能。在教学内容开发过程中着力构建培养目标与提高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实践环节,通过程式化解构大舞台展演实践,强化学生大空间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不断提升艺术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
基于学生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需要任课教师对声乐课程知识点与基本技能有效融会贯通,并结合自身实践训练与舞台演唱经历,合理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在该教学模式下,进一步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有助于激发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对声乐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开阔艺术视野,提升艺术修养。
注释:
[1]颜雄心:《声乐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洗耳的过程》,《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第102-104页。
[2]孙雪梅:《论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研究》,《音乐生活》2021年第1期,第63-65页。
[3]张朝晴:《培养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可行性研究》,《音乐生活》2020年第8期,第82-83页。
李艳萍 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其核心技能是表演者的演唱技能。随着人类审美观的不断提升,要充分展示声乐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得到不同的艺术情感的全面体验,表演者需要进一步将声乐演唱技能与舞台空间中的灯光、音响、背景等深入融合,达到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对于音乐学专业声乐课堂教学,需要通过不断夯实学生的基本演唱技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声乐课程教学的主要作用
声乐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并在舞台上充分运用演唱技能表现音乐艺术作品,其最终目的是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规范、严谨和科学,才能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声乐课程教学是学生能否在舞台顺利完成展演艺术作品的基础,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在演唱技能上的精心指导,还需要给予学生在艺术作品解析、阐释上的帮助,让学生合理运用掌握的声乐技能和恰如其分的展演能力,在艺术实践中展现出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以及创作者的情感。基于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程教学,是指在声乐表演与演唱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充分运用其所习声乐知识与演唱技能诠释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声乐课程是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核心内容如声乐演唱的生理基础、发声技能练习、嗓音训练、表演语言与咬字吐字、演唱心理训练、舞台技巧等都是声乐表演者在舞台演出时经常同时采用并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这些教学内容都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即提高演唱者演唱技能与舞台表现力。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其所习声乐知识与演唱技能诠释艺术作品的魅力。因此,在平时的声乐教学过程中[1],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声乐技能并理解艺术作品,还需要声乐教师对学生的舞台表演实践进行程式化解构,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示其技巧和表演能力,完美展现艺术作品。
二、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声乐演唱技能是音乐学专业的核心技能,是展现音乐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音乐艺术作品展示过程中唯一通过运用演唱者的本体发声,来表达作品情绪、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由于声乐艺术本体所拥有的抽象性,演唱者个体语言与声线的差异性,受众个体听觉与审美观的差异性,以及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中音乐学专业学生声乐基础起点较低等影响因素,致使采用传统说教式声学教学模式下的声乐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如教学效率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低、专业综合素质低等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当前,各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提升声乐演唱技能的场所大多以专业琴房为主,空间狭小,缺少大舞台、大空间的有效练习和日积月累,当遇到专业技能考试或者大型演出时,面对大舞台、大空间,极易出现与音乐旋律脱节、技巧展示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很多艺术作品的表演不成熟、不完整。上述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将声乐演唱技能与舞台展示能力有机结合、缺乏大舞台展演经验引起的,即艺术综合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提高艺术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既符合现阶段声乐教学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
三、基于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基于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是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技能为核心,通过梳理艺术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开发过程中着力构建培养目标与提高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在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大空间意识的培养,通过程式化解构大舞台展演实践,力求让学生在处理和表达艺术作品时达到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的高度统一,从教学、表演两个方面提高学生展演能力,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提升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与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教学评价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研究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针对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声乐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老师向学生提出与知识、技能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驱动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具体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嗓音条件、音乐素质等)充分发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自身嗓音条件、专业程度、接受能力的差异,分解教学内容,以创设问题情景带动声乐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感受这些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提炼、升华,从而把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声乐教学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形成更为开放的知识环境,解决音乐学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精神能力不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发声技能技巧、歌曲处理、歌唱的表现力、舞台的实践能力。在这种模式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即学生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基于真实舞台情景下的情境性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多维视角下的声乐技能训练。通过充分运用声谱分析技术、摄影机、MIDI技术、录音和录像功能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其形象化、直观化、高度信息化、互动化等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MIDI技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视听、可延续的多维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音准和演唱节奏感,改变声乐教学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录像技术,加强学习过程的针对性和示范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技术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丰富的数字信息量[2],提升学生处理声乐作品的能力。
在考核方式上,建立声乐演唱课程动态考核机制,改革声乐技能单一的考核方式。对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考核与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评价目标的优劣不在于学生演唱水平的高低,而在于在学习训练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解决了制约自身演唱技能的问题,并在本身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除根据学生日常训练情况、阶段性考评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展示情况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目标的达成度等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研究的应用
通过构建艺术实践体系,增加有针对艺术实践的教学内容,通过艺术实践来体现声乐教学的进展,展现声乐教学成果,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来,并从中得到启示。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声乐理论知识与演唱技能的认知度。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領略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声乐表现内涵,使声乐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延伸,进一步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核心技能。在教学内容开发过程中着力构建培养目标与提高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艺术实践环节,通过程式化解构大舞台展演实践,强化学生大空间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不断提升艺术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
基于学生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声乐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需要任课教师对声乐课程知识点与基本技能有效融会贯通,并结合自身实践训练与舞台演唱经历,合理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在该教学模式下,进一步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有助于激发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对声乐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开阔艺术视野,提升艺术修养。
注释:
[1]颜雄心:《声乐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洗耳的过程》,《民族音乐》2012年第3期,第102-104页。
[2]孙雪梅:《论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研究》,《音乐生活》2021年第1期,第63-65页。
[3]张朝晴:《培养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可行性研究》,《音乐生活》2020年第8期,第82-83页。
李艳萍 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