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其各方面能力都处于发展初期,若此时能够运用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等,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为其各方面能力培养及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法,能够以问导学、以情入境,帮助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在应用问题情境法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此应当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优化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利用
问题情境属于情境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的调动有着积极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课堂教学中,其中不乏小学数学教学,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很多文献资料显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而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最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提高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1针对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教学之初,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情境展开思考与研究,进而通过对新知的学习与理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并非所有皆可,而需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只有具备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了解新知识后,找到正确的方法与思路。反之,则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毫无意义,甚至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1.2针对性
通常而言,創设问题情境主要是在开始新课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与探究新知识、新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具有针对性,能够面向学生某一发展点展开,在帮助学生学习与巩固新知的同时,也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与素养。
1.3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所谓的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指的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一些喜欢数学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会比较轻松,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更加快速。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学习数学很吃力,可能无论教师讲解多少遍,他们还是很难快速地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创设有效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2.1重视理论学习,增强问题情境创设实效
问题情境创设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小学数学开展有效问题情境教学课堂的基础之一,教师应当明确掌握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即认识到该教学指的是通过问题来刺激学习的一种模式,让问题在情境中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生机。基于这种认知,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当了解“问题”才是教学的内核,而“情境”则是辅助,不能本末倒置,出现为追求“情境”效果而忽视“问题”内核设计。只有真正理解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论,才有可能将学生成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进而使其在自主思考与探索中获得体验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注重问题的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进行创设。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重点在于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并要适时地进行调整,让生活化问题情境更加符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创设关于购物的生活化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人民币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相关的生活化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课桌上有一个小袋子,里面有教学用的人民币,请同学们寻找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并记录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几张。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到教室里的“儿童小超市”里进行体验式购物,同学们可通过“购买商品”来进行人民币的找零结算,并说出“儿童小超市”所有的商品价格。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等人民币的进率知识;并认知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通过体验式购物,让学生学习与掌握人民币换算的知识。请同学们在周末时跟随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自己学会看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学会在实际购物中,来换算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以及体验式购物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节俭用钱的美德。
这样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的较大实际运用范围,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2.3问题情境教学中不断融入过程评价
要判断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单凭考试卷面分数则难以全面体现。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才能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与数学思维培养情况。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也应当积极融入过程评价。具体地说,过程评价就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能力体现到平时的课堂表现与课后练习中去,通过将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教学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内容设计为评价指标并量化到评价表中,以此来全面、综合的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强化过程评价,还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参与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学的新知识,造成一种知识上的认知矛盾,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教师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就能够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新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23).
[2]付凯程.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小宋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利用
问题情境属于情境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的调动有着积极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课堂教学中,其中不乏小学数学教学,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很多文献资料显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进而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最终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提高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1针对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教学之初,通过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来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情境展开思考与研究,进而通过对新知的学习与理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并非所有皆可,而需要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只有具备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在了解新知识后,找到正确的方法与思路。反之,则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毫无意义,甚至还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1.2针对性
通常而言,創设问题情境主要是在开始新课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与探究新知识、新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具有针对性,能够面向学生某一发展点展开,在帮助学生学习与巩固新知的同时,也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与素养。
1.3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所谓的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指的就是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一些喜欢数学的学生来说,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会比较轻松,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是更加快速。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学习数学很吃力,可能无论教师讲解多少遍,他们还是很难快速地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创设有效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2.1重视理论学习,增强问题情境创设实效
问题情境创设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小学数学开展有效问题情境教学课堂的基础之一,教师应当明确掌握问题情境教学的含义,即认识到该教学指的是通过问题来刺激学习的一种模式,让问题在情境中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生机。基于这种认知,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当了解“问题”才是教学的内核,而“情境”则是辅助,不能本末倒置,出现为追求“情境”效果而忽视“问题”内核设计。只有真正理解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的理论,才有可能将学生成功引入问题情境之中,进而使其在自主思考与探索中获得体验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2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注重问题的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进行创设。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重点在于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并要适时地进行调整,让生活化问题情境更加符合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深入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可创设关于购物的生活化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人民币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相关的生活化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课桌上有一个小袋子,里面有教学用的人民币,请同学们寻找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并记录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几张。然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到教室里的“儿童小超市”里进行体验式购物,同学们可通过“购买商品”来进行人民币的找零结算,并说出“儿童小超市”所有的商品价格。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等人民币的进率知识;并认知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通过体验式购物,让学生学习与掌握人民币换算的知识。请同学们在周末时跟随爸爸妈妈到超市购物,自己学会看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格,学会在实际购物中,来换算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以及体验式购物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节俭用钱的美德。
这样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的较大实际运用范围,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2.3问题情境教学中不断融入过程评价
要判断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单凭考试卷面分数则难以全面体现。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才能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与数学思维培养情况。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也应当积极融入过程评价。具体地说,过程评价就是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能力体现到平时的课堂表现与课后练习中去,通过将学生参与问题情境教学的积极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内容设计为评价指标并量化到评价表中,以此来全面、综合的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强化过程评价,还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参与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学的新知识,造成一种知识上的认知矛盾,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教师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就能够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新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8(23).
[2]付凯程.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小宋学校)